APP下载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存在性、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
——一个述评

2017-03-28罗斌元赵心志

财政监督 2017年13期
关键词:稳健性管理者效率

●罗斌元 赵心志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存在性、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
——一个述评

●罗斌元 赵心志

会计稳健性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而企业的投资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其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次讨论了会计稳健性是否、如何以及怎样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而分析其影响后果,系统地梳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作以简要评论,提出一己之管见,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引。【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率述评

一、引言

在评判一个企业的财务政策时,投资决策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改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着较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未来企业的股东价值和发展前景。由于企业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冲突以及管理者情绪的影响等问题,使企业发生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等非效率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以致企业价值严重受损。所以,研究如何提高投资效率对现代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会计稳健性作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一项重要特征,对于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是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创造的一项重要工具。在Watts(2003)提出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之后,国内外围绕二者之间关系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探讨影响的存在性,并依循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和行为财务三个视角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分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两种情况阐述其影响的经济后果,最后做出评价与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存在性

长期以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所追求的目标,而作为会计核算一项重要原则的会计稳健性,是否对企业投资效率存在影响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在国外较早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是Watts(2003),他发现企业内部的各方面矛盾,包括管理者与所有者、股东与债权人以及公司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都可以通过会计稳健性得以改善。研究表明,企业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往往会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的发生,而稳健性的存在能使管理层受到一定的限制,降低他们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企业非效率投资,改善代理成本限制所产生的低效投资问题。Jimmy Lee(2011)也曾根据样本数据对会计稳健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实证发现会计稳健性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效率低靡的状况。

在之后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开始将两者的研究细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如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和行为财务视角等。Garcia等(2010)认为会计稳健性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对管理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限制管理者出现低效率投资行为,同时它也能够迫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报表信息,减少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减少因融资成本限制而造成的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Ali Lalbar等(2012)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够分别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以促进股东对经理管理投资决策的监测、鼓励管理人员立即放弃功能失调的项目和净现值为负的投资、以较低的成本促进项目的外部融资这三种方式,及时提高贸易公司的投资效率。

当然,也有学者从其影响的效果,如将企业的低效率投资分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进行讨论。Lara,Osma和Penalva(2016)证实了会计稳健性能够解决债务权益冲突,促进公司获得债务融资,并限制投资不足、缓解投资过度的发生。Razzaq等(2016)研究考察了2002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证实会计稳健性能够通过减轻投资不足和超额投资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此外,在稳健性的测试中,还发现会计稳健性降低了CEO的二元性和大股东隧道效应导致的代理问题。

国内学者对其影响的存在性基本也都予以肯定。张国源(2013)认为在当前我国的制度背景下,虽然会计稳健性具有两面性,但总体来说,其在公司的业绩和长远发展上仍具有积极作用,能使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韩静、陈志红和杨晓星(2014)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于投资过度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作用效果会受到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影响。范家宏(2015)在新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会影响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价值,能够遏制企业投资过度的行为,从而对其投资效率加以改善。与国有企业相比,会计稳健性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迅速且影响更加深远。周晓苏、陈沉和杜萌(2015)站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上来研究,发现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会计稳健性对于减少企业非效率投资,特别是投资过度问题作用明显。

关于会计稳健性是否对企业投资效率存在影响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用实证检验对其存在性表示认可,但由于我国研究体系相对不成熟,成果仍不完善,证实两者的相关性还不够,其影响的机理和效果等都有待后续相关的研究不断充实,另外,结合不同企业背景或产权性质进行分析也是研究中应关注的重点。

三、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

(一)信息不对称视角

信息不对称,即一部分人所知道的信息比另一部分人多,双方在参与同一事件时所拥有的信息与知识不对称,以致信息占下风的一方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多少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经营者拥有的关于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内部信息往往会比投资者更多。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信息劣势方难以顺利地做出决定,会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失去供求平衡,从而使市场上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而稳健性原则的存在恰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企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投资效率。

Myers和Majluf(1984)研究并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的不同一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企业资金成本提出更高要求的外部投资者会对管理者施压,此时相比于内部现金流,企业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融资时会放弃成本较高的外部渠道,也就是说,对于在融资过程中受到约束较大的企业而言,非常容易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Samuel Fosu和Albert Danso(2016)借鉴优序融资和代理成本理论,发现信息不对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危机时期后比危机前更明显,认为信息不对称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拥有高的增长机会的公司更显著。

学术界认为在公司管理体制中,会计稳健性对于有效减少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股东与管理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等而产生的矛盾,进而提高投资效率。Leuz和Verrecchia(2004)从流动性的视角分析,认为会计信息表现出高度稳健性的企业能够使自己尽量避免资金匮乏而造成投资不足的情况发生。而从债权人的视角考虑时,他们发现,企业会计信息表现出的稳健性水平越高,其内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逆向选择的几率就越低,企业在融资时所花费的成本将会因债权人对其的信任提升而降低,从而减少投资不足的发生。Bushman(2006)的研究结果也曾指出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会计稳健性扮演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角色。LaFond和Watts(2007)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够抑制企业内部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操纵动机与行为,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使管理者恪尽职守,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创造更高的价值。

我国学者也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降低信息不对称衍生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刘斌和吴娅玲(2011)认为由于管理者具有信息优势,因此他们在对外披露时会有隐藏相关损失等不利会计信息的动机,而稳健性原则恰好为股东们提供了有效的制约方法来抑制管理者披露不对称信息的机会主义行为。李争光等(2015)通过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对会计稳健性进行衡量,研究表明,政府监管机构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缓解代理冲突等相关问题,就应该最大限度的发展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并努力提高他们在资本市场中的持股比例,从而使会计稳健性对于公司治理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会计稳健性正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自然反应机制,它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内外的学者在讨论企业投资效率问题时都会将其纳入研究范围,就目前来说,在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结合外部制度因素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探讨,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委托代理视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资本日渐集中,使企业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这也就造就了委托代理的运作模式。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理论,认为企业中各方利益团体的目标并非完全一致,相互之间的矛盾可能会造成一方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另一方利益,从而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在现代企业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代理冲突:一是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二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三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冲突。

关于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冲突,Jensen(1986)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发展规模越大,管理者从企业中获得的现金和非现金的各项收益就越多,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拥有企业大部分的控制权和丰裕的现金流时,会建立自己的“管理帝国”以满足利益需求,为了追求自己的权益最大化而在不考虑股权人利益的情况下任意扩大企业投资规模。在之后的研究中,Jensen又发现,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会因会计稳健性的存在而受到抑制。Francis和Martin(2010)也发现会计稳健性越为凸显,那么企业盈利能力则越强。在会计稳健性的约束下,股东能够更高效地对管理者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以及所带来的损失进行监督,管理者在这种直接透明的监督压力下,不得不在做投资决策时更为谨慎,就算是亏损时,也会及时应对以减少损失,从这点看会计稳健性确实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关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冲突,Jensen和 Meckling(1976)研究并提出了“资产替代”的观点,认为股东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进程中,倾向于收益较高的项目,而高收益往往就意味着高风险,若投资成功,股东即可如愿获得大部分收益,债权人得到的仅仅是固定的利息收益。然而投资一旦失败,在有限责任制度的约束下,债权人不得不承担绝大部分损失。债权人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会增加对项目风险的敏感度,一旦稍有察觉必然会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融资成本使企业被迫放弃净现值为正的良好项目,导致企业出现投资不足的问题。关于这一点,Parrino和Weisbach(1999)也进一步做了关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深入研究,并检验了资本结构和投资风险等因素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表明,债务资金能够通过稳健的会计政策得以更多的吸收,管理者在债务契约的制约下,会选择净现值为正即得到回报可能性较大的投资项目,从而企业的投资效率也得以提升。

LaPorta(1999)及Claessens(2002)认为当企业股权集中程度过高时,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矛盾将会从前两种冲突转变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在公司治理结构种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可以以一些较为隐蔽的方式,诸如关联方交易、低效和多元投资等方式来将企业的资产转出,据为己有,这将极大地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Holmen和Hogfeldt(2005)对公司股权结构和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企业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会低于那些没有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关于这一方面,Pinnuck and Lillis(2007)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在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约束下,控股股东的短视投资行为得以被纠正,在做投资决策时,能够迫使管理者放弃非效率投资,有效避免了低效率造成的损失。

国内学者以国外研究方法为基础并进行了延伸,在研究中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冲突问题的确会影响企业做出一些低效率投资行为,而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往往会起到减弱这些负面影响的效果。张功富和宋献中(2009)使用2001-2006年沪深两市的工业上市公司数据,创新性地建立了一个简洁且有效的投资效率计量模型,进一步对各公司数据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情况,发现代理成本导致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问题发生的企业占四成,由此证实了其负面影响的存在性。罗斌元(2014)通过实证检验了两种稳健性的作用机理,并得出了条件稳健性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或减少代理问题来间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结论,认为委托代理问题同投资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当企业的代理问题越是严重时,越是能凸显出条件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于江、张秋生(2015)根据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独立构造了Basu(1997)的反函数,通过此实证模型同时度量了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并以企业并购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越高,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效果就愈加明显。

委托代理问题作为学术界长期以来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而在确认可能发生损失时要求极为严格的会计稳健性,恰好能使亏损得到及时确认从而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在我国特殊国情的背景下,社会合作不断深化且产权结构日趋复杂化,而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无法突破传统格局,很多研究没有较为全面和深入地结合国内现实背景进行延伸,仍然沿用从三方面冲突来分析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时大多仍仅依据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的分析路径。因此,创新当前的发展方向和方法,寻求更完善、更实用的理论改进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行为财务视角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心理学在财务学中的不断融入,行为财务理论也逐渐兴起,该理论主要在财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这一视角为学者们在研究投资效率问题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学术界开始关注各类行为因素在企业投资过程里所发挥的影响,这些行为因素包括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决策者的信仰、偏好和情绪等。

很多国外学者将心理学与企业投资效率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如过度自信等角度,并据此剖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Zacharakis(2001)通过研究发现,投资者通过其参与各项活动能够获取到大量信息,这使他们更自信,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开发新项目时会逐渐忽视项目分析这一关键步骤,从而严重干扰到其决策的准确性。投资者在预测企业偏好的投资项目时,通常会存在惯性思维,根据个人私见把眼前的投资项目同过去的项目联系在一起考虑,这会造成投资者预测未来项目的成功率和失败率时极度自信,从而导致投资者们在实际决策中做出错误决定,如选择没有潜力的项目而放弃了有潜力的投资项目。同时,Malmendier和Tate(2005)也证实,当企业内部资金充足时,相对于理性的管理者来说,过分自信状态下的管理者往往会更频繁地进行并购活动,即使这些并购并无价值可言。Krishnamurti和Chandrasekhar(2009)研究认为,不是每一个投资者的选择都是他们的最佳利益,投资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如恐惧、贪婪等往往会导致股票和债券被高估或低估,以及投资过度等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关于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Ahmed和Duellman(2010)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够减少管理者采取净现值为负的项目的动机,并且它可以促使采取纠正措施,比如说放弃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实证表明,会计稳健性较高的公司应该具有更高的未来盈利能力。Souhei Ishida和Kunio Ito(2014)从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的角度上,实证发现,条件稳健性对于管理者的消极情绪存在明显的改善作用,即迫使管理者及时地认识到投资项目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在项目投资上采取保守主义进行决策。相比之下,非条件稳健性减轻企业的盈利波动,尤其是向下的波动,通过提供一个会计松弛。因此,非条件稳健性会促使公司采取更积极的投资机会进而扩大投资。

在国内,企业在很多项目中由于谨慎性的要求而对非理性投资产生的影响给予较多的关注。刘星和曾宏(2002)对当前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非理性投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治理机制越为完善的公司,其在投资上的非理性行为越是能及时得到缓解。潘智勇(2006)研究了房地产企业投资项目时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如心理账户、代表性偏向和共同判断分别判断偏差等问题,证明非理性投资决策普遍会受到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艾明哗和齐中英(2006)从有限理性人存在认知偏差的角度出发,讨论了R&D项目在心理和组织因素方面的恶性增资现象。研究发现,当投资者需要做出一些复杂的决策,类似于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等问题时,往往会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如自我偏好、过度自信或者一时冲动等,从而无法及时中止那些不值得投资的项目,而会计稳健性的存在会使决策者始终保持清醒,在数据面前及时中止非效率投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肖世浩(2013)认为会计稳健性对于企业收入的确认要求严格,需要证据充足才可以确认相关收入,而对于企业的损失则要求及时、准确的确认,这种不高估收入、不低估损失的原则,使得会计信息更为保守,从而能够通过客观数据来消除企业控股股东或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盲目投资。

行为财务理论通过分析人类的行为,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分析了管理者非理性和非有效市场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对更全面地理解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相比与国外学者已经较早的在行为财务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现状稍显弱势,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愈来愈强的背景下,仍迫切需要众多国内学者通过行为财务理论视角展开,对其进行本土化研究,从人类行为这一方面来分析会计稳健性,具体探索其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构建同我国特色充分结合的行为财务分析框架,从而更高效地分析现实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四、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后果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利益必然会有投资的出现,即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而现实中投资行为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在此活动中收益的大小,要提升企业的价值,只能通过有效率的投资行为才能够达成,非效率的投资行为——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只会事与愿违。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所引起的矛盾冲突问题,从而对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影响进而提高投资效率。接下来将分别从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会计稳健性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后果。

(一)会计稳健性与投资过度

会计稳健性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经过不断研究,多数国外学者对于会计稳健性在企业投资过度问题上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理作用这一观点已经达成一致。Watts(2003)认为会计稳健性能够使企业在确认损失时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由管理者的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过度投资,损失额只能在其自身任期内确认,从而限制了管理者随意转嫁责任的行为,可以说对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Garcia等(2010)通过研究得出与多数学者相同的论断,实证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够明显遏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两者呈现出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M Nakano(2014)从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水平、风险承担和股东价值等,研究发现,具有高水平会计稳健性的公司更有可能遏制过度投资,并且他们确实能够观察到自我约束效应和事后监测效应,从而更倾向于具有低风险的投资。Cho和Choi(2016)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对管理者机会投资决策过程中所起到的监督和控制作用的有效性,发现会计稳健性和过度投资在管理层持股较低的公司中有更强的负相关关系,财务披露在减轻管理者过度投资的机会性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稳健的会计政策是机会投资决策的有效监控机制。

在国内研究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会计稳健性能够起到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行为的作用,但仍有少数学者认为会计稳健性在减少企业过度投资方面起到的并不全是积极作用,有时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龚蜜和赵伟(2011)认为即使企业中不存在会计准则等法规的强制约束性,但由于稳健性原则能够抑制管理者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在制约企业过度投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外部股东们对稳健性存在很大的需求,以保证企业契约能够有效地执行。王桂花(2015)发现企业过度投资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代理冲突,而会计信息质量稳健性的要求使得企业对损失需要及时确认,同时企业对损失和收益的确认并不对称,会让企业在当期及时获得与投资相关的反馈,这样对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是一种极大地约束,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信息,从而对企业进行实时监控。

少数学者认为稳健性对投资效率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朱松和夏冬林(2010)的研究结论恰好与前面学者们不一致,他们认为当企业会计政策趋于稳健时,其各项投出的资本规模会在谨慎原则的作用下相对减少,而稳健性在一些情况下并不能明显地抑制企业中的过度投资,有时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投资不足的问题。付婷(2016)也有相似的研究结论,她认为在部分企业终极控制权条件下,会计稳健性在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上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特别是在央企和一些地方国企,其治理效应均不显著,也就是说,当其他相关因素固定时,会计稳健性在央企和地方国企中与过度投资之间并没有过多的联系。

目前,虽存在少数争议,但大部分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抑制投资过度。在我国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研究已经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与效果,但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仍使得国企和民企面临着不一样的经营模式,如何充分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对其进行研究,并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等,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难题。

(二)会计稳健性与投资不足

当前在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不足的关系上,国内的研究中仍留有很大的争论,较为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稳健性能够缓解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从而可以减轻投资不足。Lara、Osma和Penalva(2009)以1990—2007年美国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检验,深入研究两者间的联系并发现,条件稳健性与企业投资不足的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与未来盈利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表现出越高的稳健性,那么其投资效率将越高,从而也有效地遏制了投资不足所带来的负效应影响。Bushman,Smith和Piotroski(2011)[10]结合了美国的经济市场这一大背景,从国家横截面这一视角对财务报告体制的严谨性对企业投资决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认为,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体制表现得越为稳健,他们在企业投资机会匮乏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会更迅速,更有效率地做出应变措施。Balakrishnan等(2016)运用差异化设计,探讨了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会计稳健性对公司层面投资的影响,发现与稳健性较高的公司相比,财务报告较不稳定的公司在危机发生后的投资活动数量呈现出急剧下降的特点。另外,稳健性高的公司在债务筹集和股票表现方面的跌幅都较低,实证表明,会计稳健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下的投资不足。

而另一观点认为,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基本上是无法通过会计稳健性而得到缓解的。Roychowdhury(2010)认为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会有选择地对一些净现值为正的较好的投资机会进行舍弃,由于高收益也就意味着高风险,会计稳健性在企业确认损失时要求限制严格,也就是说,一旦企业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发生重大损失,便会给管理者带来许多不利的后果。Laux和Ray(2016)认为控制经理从基于固定的外部收益,转向更为稳健的会计计量,能够减少经理在投资风险项目中出现的诱惑,这反而可能加剧投资不足。由此可见,会计稳健性对于企业投资不足的影响效果是极为复杂的,其产生的作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因此无法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

国内学者在对于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不足的关系的研究上,至今也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在企业显现出投资不足问题时,会计稳健性能够凭借自身优势而对其产生积极的缓解改善作用。王宇峰、苏逶妍(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表现得越为谨慎,即稳健性越高,其在面对企业投资减少的风险时越是能及时应对,适时做出相应决策从而避免损失,从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孙刚(2010)利用Khan和Watts(2009)所提出的CSCORE法,对企业一年之内的会计稳健系数进行衡量,研究发现,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不论企业产权是怎样的性质,会计稳健性都可以最大化地降低企业内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率,且与民营企业相比,会计稳健性在国有企业中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效果更为强烈。蒋亚朋、穆尚志和丛林(2012)以我国沪深两市2008-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论发现,上市公司中会计的稳健性程度与其投资不足的严重性是呈反比的,这也就说明,会计稳健性能够帮助企业缓解运营过程中投资不足的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使企业达到高质量的投资效率。

另一部分学者则判定,会计稳健性不仅无法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其不足程度更为严重。刘红霞和索玲玲(2011)把会计稳健性看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抑制企业内出现的过度投资问题的同时,又会使企业内的投资不足问题更为严重,并加剧其恶化程度,也降低了企业自身的价值。边虹薇(2014)通过实证发现,在投资不足的企业中,会计稳健性不仅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还会使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愈加严重,并且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这种恶化影响更为剧烈,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这与李佳(2015)的研究结果如出一辙,均认为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是负面的,加剧了企业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

会计稳健性在企业投资不足情况下的经济后果,国内外学者均暂未达成一致,不同的计量方法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且国内研究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对企业投资不足时,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经济后果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计量方法及模型滞后性的限制,尤其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和投资者保护体系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这方面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五、研究述评

近些年,我国对于会计稳健性和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术界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刻地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后果。鉴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略显单薄,所以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虽然在广度与深度上与国外学者还有较大差距,但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背景问题上,结合不同的背景条件对两者关系进行细化研究的较少。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作用效果可能会在不同的制度背景和市场化水平下有所差异。对于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特殊经济体制而言,将外部制度背景、经济发展差异和企业治理机制等与作用探索相糅合,从而使研究得以定向并细化,如定向研究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稳健性与投资作用效果的差异等,都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研究范围问题上,对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研究的多,而对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少。由于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影响机理的传统研究基本上是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两者是理论界在此研究领域的必经路径,导致当前研究范围以二者为主。随着近年来对投资者心理的关注,如何将会计稳健性与管理者心理相结合并纳入实证范围?如何从行为财务角度解释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行为财务理论与之前的研究范畴有何种联系?都是当前研究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研究内容问题上,对会计稳健性单方面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的多,而对其影响的延伸方面研究的少。作为公司的一种治理机制,会计稳健性在对企业投资作用的过程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效果最终会在企业价值和财务业绩上得到反映,因此,以投资效率作为桥梁,对稳健性的影响后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计量方法问题上,西方学者提出了诸多成熟的计量模型,然而部分模型在国内研究中尚未得到普遍的应用。我国资本市场虽在不断发展但尚不成熟,各类计量模型能否适用于我国的市场尚不能确定,因此,若想对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计量方法上进行改进与创新是当前研究应该考虑的迫切问题。■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投

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调节机制研究”〈2017-ZZJH-192〉、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提升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17A790026〉、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资助“经济区域视角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优化路径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SKB2013-0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影响视角”〈2015-ZD-0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1]韩静,陈志红,杨晓星.高管团队背景特征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4,(12).

[2]罗斌元.非条件稳健性、条件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2).

[3]Bushman R.M.J.D.Piotroski.Financial Reporting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The Influence of Leg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 ics.2006,(03).

[4]Bushman R M,Piotroski JD,Sm ith A J.Capital Allocation and Timely Accounting Recognition of Econom ic Losse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Accounting,2011, (04).

[5]Francis J.,X.Martin.Acquisition profitability and timely loss recogni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05).

[6]Jensen M.C.,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03).

[7]Lara JM G,Osma B G,Penalva F.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firm investment efficiency[J].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2016,(01).

[8]Lafond R.,R.L.Watts.The information Role of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02).

[9]W atts R.L.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J].Accounting Horizons,2003, (03).

[10]Ahmed A S,Duellman S.Evidence 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onitoring managers’investment decisions[J].Accounting&Finance,2010,(03).

猜你喜欢

稳健性管理者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Effect of Ammonia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Methylnaphthalene
跟踪导练(一)2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