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新闻节目中主播语言的应变之策

2017-03-28

传播与版权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播受众

汪 岚

融合新闻节目中主播语言的应变之策

汪 岚

语言具有动态发展性,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在新闻节目中亦是如此,主播的语言也要随时代而改变。以自媒体时代的融合新闻这一新节目形式为对象,从语言形式、特点、风格、内容几方面切入,对主播语言的如何转变进行分析。

融合新闻;主播语言;自媒体;互动

[作 者] 汪岚,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广播电视台。

简单来说,融合新闻指的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渗透融合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媒介形态。与传统新闻相比,其呈现出业务整合化、载体数字化、传达多样化等特点,通过新渠道和新方式进行传播。语言是播报新闻的基本元素,为适应这种新形态,也必须创新改变,运用更适合的方式去表达。因此,面对新旧媒体融合的挑战,新闻主播如何在节目中转换语言,提高语言能力显得无比关键,直接关乎收视和融合新闻的未来,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语言形式的多元化

(一)娱乐化新闻语言

不少融合新闻节目颠覆传统的新闻形式,开始向娱乐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严格意义上说,这类节目不能称之为新闻,但又包含有新闻的元素,而且在新旧媒体融合背景下极受欢迎。比如《暴走大事件》就自定义为新闻脱口秀,内容以娱乐新闻为主,语言多为吐槽,嬉笑怒骂,开放性强。若在十几年前,根本不可能接受这种形式,但网络信息时代,一切都朝着多元化发展。现代社会的包容性也愈来愈强,除了严肃的节目,其他类型的新闻节目也逐渐被允许。

(二)词汇句式的变化

在传统观念中,新闻是个严肃的行业,语言必须规范完整,用词必须专业准确,而根据汉语结构,在这种要求下要想表达一个事件,语句大都比较长,且全篇字数多、断句少、结构复杂,稍一走神或者思维跟不上,就很难一次读懂新闻内容。由于当时传播渠道有限,民众没有太多选择。而新旧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加上现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受众多使用手机阅读,更愿意接受短平快的新闻,或者利用碎片时间、闲暇之际阅读新闻。所以,很多新闻节目的稿件都采用大量的短句、散句、陈述句,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准确,降低了受众理解难度。

(三)语法和语体创新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从使用白话文以来,一百年的时间,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语言应用体系。但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传统语言体系形成了极大冲击,网络语言、火星文等新语言充斥着网络,并开始在生活中传播。很多与传统造句规则相违背的语法在年轻人群体中广泛流传,它们追求新颖、个性,对内容质量要求不高,受众能看懂即可。我们知道,新闻有其专业语体,如报道、简讯、公文等。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语体也开始出现变化。为受众所熟悉的比如“元芳体”“甄嬛体”“马伊琍体”,在融合新闻中也开始大量出现,很多主播在播完新闻评价时,都会问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或者加入“真真极好的”等影视剧台词,很容易引发共鸣,令人觉得新闻不再枯燥,也可以那般有趣。

(四)语言主体多元化

互动性也是融合新闻的一大特点。传统新闻基本属于单方传递信息,受众只能听主播播报,有疑问也无法跟主播交流,很难做深入的了解。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新闻媒体完全占据主动性,缺乏与受众交流,从而无法把握受众心理,不了解他们对哪类新闻感兴趣,所以很容易失去读者。尤其是现代的年轻群体,往往因为传统新闻播报模式无趣而不会去关注。他们在网络环境中成长,习惯了网络互动,这就要求融合新闻的语言也随之改变。一方面,新闻节目通常会邀请嘉宾,与主播一同互动,嘉宾可以是新闻从业人员,也可以是百姓评论员,或者是名人明星。这类节目大多兼具对话访谈的性质,如崔永元主持的《东方眼》,每期都会挑选几个热点新闻读报,再由崔永元进行幽默解说。邀请嘉宾主要也是参与热点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新闻。该节目还有个互动问答环节,通过网络提问、现场提问的方式,与主持人互动交流。当前很多新闻节目都会采取这一模式,外出采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观点,并把他们放入播报流程,与主播构成完整的新闻播报。另一方面,整合资讯更吸引受众,以《东方午新闻》为例,主播直接参与新闻资讯的编辑整合,在多个机位前走动转场,根据大屏幕展示的消息进行新闻整合和播报,而且,经常会收集一些网络评论,并对其做出简单的回应,增加了与受众的互动。

(五)叙事结构多元化

传统的严谨新闻节目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需要保持客观态度,再现新闻。不足之处在于不够轻松有趣,缺少情感。而新环境下的融合新闻为了吸引受众兴趣,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往往会转变叙事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播报新闻,吸引受众。比如,某条关于如何补办异地丢失的身份证的新闻,主播直接抓住受众的心理,设下悬念:“身份证丢失后,除了向公安机关求助,还有其他办法。具体怎么做呢?听我一一道来。”这种模仿说书讲故事的播报形式,吊足了受众胃口,不得不继续观看。

二、语言特点的口语化

融合新闻与网络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决定了其平民化特点。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融合新闻也呈现出平民化、口语化、大众化特点。大家熟知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主播正襟危坐,端庄严谨,以专业的播音腔,用精练的文字进行新闻播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类节目数量增多,如果千篇一律,全部模仿央视《新闻联播》,显然违背了新闻的本质,而且抑制了新媒体优势的发挥。

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电视新闻随着内容范围的拓展,已有很多节目转向口语化,如《焦点访谈》,其内容贴近普通大众生活,使用通俗化的语言去做深度报道,取得了很大成功。进入新世纪后,新闻行业迅速发展,民生新闻受到高度关注。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是典型案例,从主播形象到播报语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之后跟风模仿的诸多新闻节目中,常用口语、俗语、流行语,甚至地方方言都相继出现在节目中,受众非但不觉得“土”,反而感觉亲切。同时,新闻节目也逐步倾向于娱乐化,不再走过去严谨权威的道路,开始追求情节性、吸引力。

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辽宁卫视的《说天下》融入了脱口秀元素,打造了两档新闻类脱口秀节目。杂志天下主播以脱口秀的方式读新闻,并予以简单的点评,幽默中不乏辛辣,在笑声中引领观众审视社会,思考生活。说天下将“说”字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电视联合网络,语言风格亦庄亦谐,且是两个主播合作,以闲聊的方式播新闻,中间穿插评论,还有“唱说天下”“速读120秒”等环节。

这种口语化融合新闻节目能够增加亲和性,拉近与普通受众的距离,主播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整个形象很自然,容易引起共鸣。当然,口语化并不意味着低俗化,在网络时代,各种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运用时反而要更加谨慎。比如,“月光族”“点赞”“给力”“洪荒之力”等网络语言用于新闻播报,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若是将“坑爹”“绿茶婊”“特么”等词汇用于新闻中,就明显不合适。

三、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进入自媒体时代,普通人也可以当记者和主播,用手机或私人DV拍摄新闻,并在网上播报。这就使得一些新闻类节目不得不进行调整,否则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尤其是网络新闻节目,语言的个性化体现更为明显,光是标题就很吸引人,比如《难以想“象”的痛苦》,利用谐音,内容是关于大象母子雕塑被人们踩踏的事件。《“徒儿”休得无礼》,这篇新闻同样是游客随意攀爬雕塑,因为对象是唐僧,所以巧妙地运用了这个标题。不仅仅是标题,正文中也经常会出现个性化的语言,在《国企,你该颤抖了》这篇新闻中,就出现了“零星落下的雪(lao)花(hu)中”,这种用法在过去的新闻文章中绝不会出现,但是符合当前受众的阅读习惯。

即便是一些严肃性的新闻,也可以突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如《老王选人的最新重大变化》:“2015年的前4个月,中纪委的‘打虎拳法’变得更加变化莫测,有时很长时间都不吭一声,有时又在‘不经意间’pia地整一个大的。”老王指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文章中称其为老王,非但没有恶搞的意思,反而让人觉得更亲切,就像在说身边人。相比于较长的官方称呼,百姓们更愿意接受老王这个称呼。

四、语言内容的规范化

对新闻行业而言,内容质量永远是最核心的。新闻,承担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它是宣传党国政策方针的主要渠道,也是为人民发言、帮助群众反映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其语言特点、风格、叙事结构等,都可以创新变化,多种新形式共存,甚至可以使用网络流行语,但内容必须加以规范。具体来说,主流媒体要对特色鲜明的新闻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同时批判那些庸俗的不健康的语言。前面举例的各类节目,形式和侧重点都不同,但有个共同点——都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都是为了传递正能量。当然,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普通话,这是我国的规范语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五、结语

主播语言在一档新闻节目中非常关键,既不能偏离节目定位,又要考虑能否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受众。新旧媒体融合环境下的融合新闻给传统新闻模式带来了新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必须予以创新,改变主播语言的风格,播报口语化,符合自媒体的特点,且要突显出个性化、多元化。

[1]李艳.融合新闻节目中主播语言的应变之策[J].当代电视,2015,37(10):102-103.

[2]伍璟.浅析地方电视台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应变——以晋江电视台自办节目为例[J].东南传播,2015,28(9):157-159.

[3]李旭.媒体融合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具备的能力[J].视听,2014,20(7):30.

[4]吴雅琴.处变不惊 魅力无限——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应变[J].新闻天地月刊,2008,25(7):56-57.

[5]刘羽洋.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15):143-144.

[6]何晓红.厚积而薄发——从《行风热线》谈直播节目主持人的应变[J].新闻窗,2012,26(2):113-115.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主播受众
第一次做小主播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