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

2017-03-28吴玉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5期
关键词:弧菌单胞菌细菌性

吴玉婷

(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检验科,辽宁 铁岭 112700)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

吴玉婷

(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检验科,辽宁 铁岭 112700)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共38株,占总比的54.29%,弧菌属、气单胞菌次之,分别占总比的31.43%(22/70)和14.29%(10/70);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是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以减少临床耐药情况,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

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较为常见的多种病原体,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引发的消化道综合征[1],该疾病以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发生改变为主要特征,而感染是诱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措施对患儿进行救治,将给患儿的机体健康和正常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的后果[2]。本文为进一步探究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特选择了我院于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收治的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志贺菌是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现报道经过整理,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

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年龄范围在1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4.08±1.26)岁,病程在3~12 d,平均病程为(6.35±1.39)d,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分别占44例和37例,所有患儿均伴随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脱水、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均确诊为细菌性腹泻,诊断标准如下[3]:①符合《细菌鉴定手册》的诊断标准;②合并有发热、脓血、腹痛、黏液便等症状,且粪便镜检白细胞不足10个;③粪便培养存在细胞生长。符合上述2条或2条以上就可确诊为细菌性腹泻。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病变者;②伴有其他病史或并发症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异常者;⑤患儿无法配合本次调查或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和方法不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

1.2.1 病原菌测定:所有患儿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将受检者的粪便标本接种到SS琼脂平板上,连续培养18~24 h,培养温度为35 ℃,并依据《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进行菌株鉴定,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检测和鉴定。

1.2.2 药敏试验:使用K-B法对临床常用的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在35 ℃的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束后,对抑菌圈的直径进行测量,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敏感性判断。最终完成对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1.3 观察指标: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病原菌耐药情况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表示百分比、率,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如两组数据间的概率P值<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共38株,占总比的54.29%,弧菌属、气单胞菌次之,分别占总比的31.43%(22/70)和14.29%(10/70),见表1。

表1 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表

2.2 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见表2。

3 讨 论

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4],急性细菌性腹泻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将可能诱发儿童死亡,目前,临床上已经把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研究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引起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重视,众多文献资料表明,病原微生物是引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因素[5]。

表2 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表[n(%)]

本研究就我院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所有的病原菌展开了培养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弧菌属、气单胞菌次之,且以上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此研究结果与范娟[6]学者在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佐证了本文的观点。

弧菌属属于霍乱的病原菌,从患者新分离出的病菌形态比较典型,菌体大小约为0.4~0.6 µm,人工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变成杆状,该细菌对热和消毒剂耐力不大,对氯较为敏感,干燥后容易死亡,对酸的抵抗力较低,耐碱性,一般使用碱性蛋白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平板作为选择培养基。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弧菌属可以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种,生物学性状类似霍乱弧菌的某些不凝聚弧菌包括在霍乱弧菌种内,目前已经作为国际检疫霍乱传染的病原诊断,就目前仍以检出血清凝集的霍乱弧菌为准。

气单胞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合在30 ℃的温度下生长,但在0~45 ℃的温度下也可以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形成1~3 mm的大小,是微白色半透明的菌落。气单胞菌属属于弧菌科,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水源、土壤以及人的粪便中分离,本属细菌有的种可引起人类腹泻等多种感染。气单胞菌在血琼脂上形成灰白、光滑、湿润、凸起直径约2 mm,多数菌株有β溶血环,在3~5 d后菌落呈暗绿色,在肠道上选择培养基上,大多数菌株形成乳糖不发酵菌落,在TCBS琼脂上生长不良,在液体培养中呈均匀混沌,该菌落一般根据不同疾病采集粪便或肛拭子、血液、脓汁、脑脊液、尿液等标本,可引起人类腹泻等多种感染疾病。

志贺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感染阻断方式来规避病原菌感染。综上所述,志贺菌是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以减少临床耐药情况,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

[1] 韩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1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25.

[2] 蒋培华,费怡.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儿细菌性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5):304-306.

[3] 刘忠文.裸花紫珠胶囊与诺氟沙星联用治疗急性菌痢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13,20(15):1754-1754.

[4] 封会茹,赵伟,秦萌,等.丰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900-903.

[5] 崔恩博,陈素明,张成龙,等.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耐药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4, 31(3):143-147.

[6] 范娟.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376-377.

R725.7

B

1671-8194(2017)05-0009-02

猜你喜欢

弧菌单胞菌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