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寻求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7-03-28赵海东

北方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旅游

赵海东

一、如何看待当下我国宏观经济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到1998年。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短缺,在短缺经济下企业家不用考虑销路,只考虑生产,只要生产出来了就有人抢。短缺经济的一个历史作用就是为激活一段高速增长创造了市场需求条件,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供给方面的推动力,即宽松的物质资源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第二个阶段从1998年到2010年年底。这个阶段除了2002至2007年之外,主要是需求不足,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前后冲击导致增长动力匮乏。自1998年以来,我国先后两次采取了以扩大总需求为目标的刺激需求的宏观调控,在有效避免经济下滑的同时,总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可用空间已经显著收窄,投资尤其是政府常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第三个阶段从2010年年底到现在,这个阶段是双重风险并存,既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又有通胀的潜在压力。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实践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根据供给学派理论进行了系列改革以应对“滞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推行激活供给动力的市场化改革,但是一直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经济理论也做了很多探索,也没有取得系统性的经验总结和统一认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没有完成现代化转型也遇到了需求疲软、通胀压力和经济下行并行的问题,以调控总需求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可能是无解的,所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活动两个基本要素,通过供求关系的自我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供需均衡是经济运行的最优状态。在政治经济学范式体系中,供给对应着生产,需求对应着消费,生产主要由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由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所发生和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需要需求侧的政策,而且需要一定的有效需求为前提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来说,消费需求是可靠的可持续动力。马克思讲“在再生产中,消费是终点也是起点,消费停止,生产也会停止。”另一方面,短期需求还要适度扩张,要对经济有适当管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區别是需求侧管理政策更多的是影响消费者,刺激的是需求者或者购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直接影响的是生产者。如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利在经济和法律制度上得不到充分保障和尊重,那么就可能导致政府对市场主体行为过度的、随意的干预,导致对市场经济的否定,甚至可能退回到计划经济。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市场,而不是行政直接实现。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需求侧管理是基于IS-LM模型,通过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实现短期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性;供给侧管理基于AD-AS模型,通过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经济潜在增速,具有长期性。在总供求模型中,往往要通过长期总供给曲线(LAS)的移动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是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企业家的创新所推动的要素新组合,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推动经营者成为企业家,放手让企业家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条件下集合要素,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激励市场主体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选择”和“激励”。一般来说,需求侧关注的是选择问题: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市场选择资源流向,进入哪个地区,哪个行业,哪个企业,由充分竞争的市场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这种选择对企业产生外部压力。供给侧则关注激励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激励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激励创新。创新与其他经济活动不同。第一,创新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外溢性和公共性,社会也可以从新知识和新技术中得益;第二,创新的技术可以被复制,复制成本之低,会使创新成本得不到补偿;第三,知识产品市场比物质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更严重,其真正的价值往往被严重低估。随着国家逐步规范地方财政、税收、土地等优惠性政策,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各地比拼的就是创新能力。如果把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看作是目标性理念,那么创新发展就是手段性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产业创新呈现出创新主体企业化、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同步化、创新平台开放化、技术突破与企业应用和市场对接一体化、创新人员资本化和高流动性等新特征。因此,创新不能只是靠市场压力,需要通过激励形成内在动力,其中包括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下获取创新收益,政府提供激励性政策和引导性投资激励等。二是激励克服机会主义行为。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建立激励性体制,克服影响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道德风险之类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从机制上克服劣币驱逐良币状况。三是激励企业活力。针对微观经济的主体,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从而激发企业活力。由于经济运行的细胞是企业,因此特别需要激励企业活力。

三、内蒙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依托资源优势,依靠投资拉动和强劲的市场需求,2000年以来,内蒙古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和有色等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产业结构。但是,随着国内外需求的减少,供给侧相对应的重化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利润下滑严重,我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加强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内蒙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以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构建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

随着我国主要工业产品需求临近或达到峰值,传统行业产能新增步伐明显放缓,产业组织正在深度重构。以钢铁为例,目前国内前十位的钢铁企业市场集中度仅为48%,而韩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为65%、75%、67%和74%,传统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保持竞争优势的步伐会加快,2015年三季度我国上市公司共发生企业兼并重组交易795单,环比增长28.43%。我区应积极通过兼并、重组和资产证券化等资本手段,推动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纵向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形成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二)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发展新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顺应新一代技术革命和新需求的出现,着力培育稀土+金属,非金属材料,核电燃料,多晶硅、单晶硅,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生物制药系列,新型煤化工,高技术服务业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增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供给,满足不断扩大和提高的国内需求

阿尔伯特·赫希里(A.O.Hirschman)指出,“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而地区之间的竞争则以绝对优势为基础。如果两个国家在蔗糖生产上都有比较优势,虽然甲比乙优势大,两国都可能发展蔗糖专业化。如果类似的情形发生在南、北两个地区,北方生产可能性大,而南方生产可能被终止。”

201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800美元左右,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无公害、无污染、有机绿色食品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国粮食消费将达2475亿公斤,肉类消费将达5971万吨、其中牛羊肉消费达655万吨,在市场成為最稀缺资源的背景下,内蒙古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充分发挥内蒙古草原、土地、绿色的优势和产品品牌优势,发展乳、肉、绒、马铃薯等特色大产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技术进步,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发展模式创新,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增加有效供给。

(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聚焦短板扩大有效供给

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直接进入未来百姓消费、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设施,如高铁、地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防灾抗灾设施、空气质量改善、公共保障性住房等供给不足,是急需补的短板。在农村牧区继续推进包括“十个全覆盖”在内的“四个一”工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内蒙古拥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湖泊等生态多样性,已经形成了以草原观光、民俗体验、沙漠休闲、森林生态与边境旅游为主体的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近年来,我区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全区旅游总收入1805.29亿元,同比增长28.63%,占全区GDP的比重首次突破10个百分点,达到10.16%,相当于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18%。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旅游形式的变化,预计十三五我区旅游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旅游市场空间,我区一方面应构建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交通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撑旅游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供给品质的提高与结构的升级。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旅游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