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大开讲》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叙事变革

2017-03-26陈文玲樊拥军

采写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融媒体

陈文玲+樊拥军

内容摘要:在如今的互联网大环境之下,信息平台交互“混搭”,媒体界限模糊不分,新媒体技术引领了碎片化的新闻阅读,自媒体使平民“发声”,传统媒体主动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以各种适应性变革寻求自身发展壮大之道。各大传统媒体纷纷“上网”之后,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开设开发更使得互联网平台信息聚合能力大增。传统媒体要提高适应性,必须“导入”互联网思维。本文试图从叙事角度厘清互联网与新媒体叙事特征,并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电视新闻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互动叙事增强吸引力。

关键词:融媒体;《全媒体大开讲》;电视新闻;互动叙事

最初,只有听者和说者共现于同一时空并存在着互动的口语才叫做话语,后符号学派在语言学和艺术学的框架下将传播定位为一种文本即话语。显然,新闻话语研究属于后者,新闻叙事学认为:新闻即是一种再现的话语(representation)。根据《新闻叙事学》的相关论述,这种话语有其固定模式,如叙事文本的超结构。然而信息爆炸,信息渠道的拓宽,使得“难产于”先前技术条件下的电报消息“倒金字塔”式的叙事模式被打碎,新闻叙事研究在新时代语境下层出不穷的同时,也鱼龙混杂,新的叙事模式亟待定型。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传统媒体要适应媒体融合大势。本文试图结合新闻叙事与媒体融合两大研究热点,并借鉴新媒体叙事特征的部分研究成果和媒介叙事及电视新闻叙事的相关论述,使用文献综述法、以《全媒体大开讲》为例,浅探电视新闻互动叙事变革的可行之策。

一、互动叙事——以用户为主导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以其对等开放、协作共享的媒介特质,可以满足对于所需信息的获取、发布和传播,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使公众以网络用户身份成为其叙事信息的一部分,而且是主导的部分。按照陈斯华老师的观点,互联网叙事有三大特征:(1)用户主导叙事;(2)“分享”让信息穿越;(3)协作叙事。其中“用户主导叙事”在学界和业界广为传播,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就“互联网思维”总结了4个关键词: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也主张重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称未来媒体,用户才是最主要的资源;中国传媒大学助理研究员武楠提倡“UGC+PGC”的内容生产模式呈现了受众介入信息传播的过程。尽管用户或受众的地位上升成为网络与新媒体的主角,但在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叙事过程中,媒体因其掌握着专业知识、技术,依然扮演着叙事文本的导演,且因为网络化的普及,碎片化的“田野”信息仍需加以筛选、整合才能为新闻节目所用,因此,融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主导”叙事模式用在传统媒体上并非易事,相比之下,尽可能加强受传双方互动,以合力完成电视新闻制作才是适应性变革良策。本文试用叙事学原理解释《全媒体大开讲》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创新。

二、互动叙事的具体操作

(一)全媒体话语表达融合一体。《全媒体大开讲》是凤凰卫视在2015年元旦打造的资讯直播节目,节目打破新闻播报的传统方式,贯通时政、社会、娱乐等各类资讯,打造80分钟的大容量互动新闻直播节目。一般来说,新闻故事由新闻核心事实、事实所引发的反应与后果、背景、新闻评论等基本程式构成。叙事学家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故事,内容或一连串事件(行为、事件)加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存在的东西(人物、环境);另一个是话语,即表达,使内容得以传达的手段。《全媒体大开讲》的互动体现在媒体平台互动和新闻表达融合两个方面,即关于新闻故事各要素集纳传播与关注新闻事件的各角色参与到新闻事实各要素的表达融合。

1.各媒体平台互动。互联网的特质之一是突破传统媒介的有限性表现为无限制的叙事,包括媒介资源的无限制和信息流转的时空无限制。这种无限制叙事决定了互联网是草根叙事和人人叙事,相应地,叙事技巧和方法也表现为对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材料的自由混搭组合和联想式的随时随地非线性编排。而作为视听媒体的电视,其本身就有展现多维空间的优势,但却明显存在互动叙事方面的不足。《全媒体大开讲》的一大亮点是将网络平台与电视新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与扫描屏幕二维码参与节目话题讨论相比较,更进一步的是实时互动在电视媒体上的直接呈现。而节目在采集信息之初更是运用网络视频及视频对话、微信微博发起话题、两个微博特色板块“#转角看到爱#”和“#路见不平#”直接征集素材、街头采访和专家评论等全媒体手段搜罗资讯的相关因子,于电视平台集中传播,体现了各媒体平台的互动特点。

2.新闻表达融合。按照美国学者戈登教授的定义:新闻表达融合指记者和编辑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及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而这种表达融合类似于多角色叙事解释和“新声音”叙事。新媒体语境下,曾庆香老师提出三种新闻叙事模式,其中,菱形新闻叙事模式是指媒体对新闻各范畴进行独立报道,其先后顺序基本是:快讯、事件、反应、背景、评论、后续事件、定制新闻,这些范畴报道在速度和深度两条轴线呈现出菱形的形状。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电视新闻互动叙事需要完成对新闻事实多方面(上述快讯、事件等)的多角色(网民、评论员、专家等)新闻表达融合。而《全媒体大开講》以“全媒体大开讲,有话一起讲”为口号,不仅将各媒体平台上关于新闻事实有价值的评论呈现出来,而且将关于新闻事实的其他因素(快讯、事件、反应、背景、后续事件等)众多表达融合一体。

节目以几十秒简讯作为开头,随后用来自各个渠道的相关资料对新闻事件进行一一说明,在相关资料中,将网络媒体平台上典型的意见评论合理、全面地组合,随后,嘉宾主持自然地进入聊天式谈话或评论,对新闻事件进行总结升华。如在2016年11月9日这一期节目中,《月薪超8000,您是不是黄金单身狗?》一则消息中,先是主持人发问:“对于这个观点你认同吗?”接着,镜头跟随记者抵达街采现场,回到演播室后,四个人又展开讨论,随后主持人展示若干网友的评论,最后是评论员评论。这种新闻评论实现了新闻报道范畴内的网民、主持人、评论员、专家等多角度、多角色的融合表达。不同以往电视新闻的是,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主播并非占据电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是善于叙事的影像、文本作为主角被凸显出来。《贫困生因耐克鞋被取消资助惹争议》的新闻画面中,旁述者形象并不如在以往新闻节目中一样耀眼;而屏幕上滚动的实时互动栏则是互联网“用户主导”思维中网民话语权在传统电视媒体上的创新彰显。

《全媒体大开讲》以表达融合带动互动叙事。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模拟融媒体环境中受传双方的交流情景。在《驴得水》新闻事件中,电视中出现了主演播厅和新媒体记者站两个演播厅,这样,记者、主持人通过流畅自如地转换自己的叙述身份,为电视新闻叙事引入了一种现场性的交流互动机制;同时,通过真实地模拟出述、受主体间面对面交流的叙述情境,有效地消除了传统媒介叙事模式普遍存在的“只见叙述者而不见受述者”的结构性弊端。

(二)情绪叙事。新闻框架中,媒体需要对新闻事件有基于基本观点和本质的判断。受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传统媒体通常选择在新闻播放的过程中直接阐述媒体对新闻的态度和观点。而自媒体在对新闻事件进行陈述的基础上会对网民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和表达,但其媒体观点表达形式更加随意化、生态化,无形中缩短了受众与媒体的心理距离,甚至会使受众在情感上直接产生共鸣。由此观之,《全媒体大开讲》所营造的轻松活泼的传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确是有利于传受双方情绪共鸣的生成。新闻操作者要能将新闻事件内在的情绪挖掘和表现出来,完成“情绪叙事”表达主线。情绪挖掘、表达,本身能够体现出新闻纸作者的立场、态度,为此,在实际报道中,新闻记者以及制作者要恰当地表达情绪,在起到宣传、报道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这就像在课堂上,一个充满激情和不带一点感情色彩的两位老师分别讲课,课堂互动效果和知识传播效果也相应不同一样,因此说,情绪叙事是互动叙事的一个重要手段。

1.叙事视角带动情绪叙事。新闻传播中,叙事视角的选择通常对新闻的主客观性有着影响作用。而《全媒体大开讲》的视角选择看似将主播们各自偏向性的观点带入到节目聊天对话中,并参与到新闻事件的发生、背景、延伸知识、评论等各方面,实则,节目所包含的观点都是经过“包装”或筛选的,旨在将更全面、客观的观点呈现出来。

媒介叙事学上关于叙事视角的类型划分比较多样,作为一种视听叙事的电视新闻,叙述视角的划分大概有以下几类:首先是对同叙述者与异叙述者的划分,它是根据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来界定的。前者属于故事结构中的人物,大多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通常是叙述自己的或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后者则不在故事结构之中,往往表现为第三人称的叙事形式,所叙述的大多是别人的故事。其次,初始叙述者与后续叙述者是根据叙述层次的不同来划分的,它主要表现了叙述行为在时间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特征。再次是现身叙述者与隐藏叙述者的划分、它是根据叙述者在媒介叙述活动中的“迹象”所界定的。最后,根据叙述者对叙述内容的态度不同,可以划分干预叙述者与非干预叙述者两大类,它体现了叙述主体对事物(对象)的能动性状态。

对应上述四种叙事视角,《全媒体大开讲》节目中,作为叙事视角和叙述声音所共同打造的叙事主体在叙述新闻事件时通常是異叙述者并担当传播领域中的“超叙事”、现身叙事和干预叙事的任务。《全媒体大开讲》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关注和解读,叙述主体并非新闻事件当事人,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播组织活动对新闻事件进行重新结构,基于“超叙事”的异叙述者视角自是最客观、全面的视角;然而,节目通过演播室核心主播群聊天式谈话,模拟新闻事件传播过程,通过“现身说法”暗喻对新闻事件的客观解读与评价在某程度上是一种情绪化的传播方式。

如在11月15日的一期节目中,《瓶装水上印失足儿童头像惹争议》的新闻叙述中,影像和声音在开头对事件进行简述并最后发问:“是不是因为公司打着做善事的旗号盈利呢?”之后,评论员对此发表自己看法,认为矿泉水价格过高难免有企业借机营销之嫌;另一主持人陈淑琬也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提出这是公益的创新;主持人万俊则怀疑其公益模式的传播有效性;最后是网友评论的观点呈现。

在《高校9元新菜“砂锅大嘴猴”画风清奇》一则新闻中,四位主播更是聊到自己的母校的食堂饭菜。《光棍节到了 单身人群再受关注》和《四川小土豪收藏退役客机》两则消息中,前台四个嘉宾主持人在讨论新闻事件中,都站在了一个新闻受众的角度,把自己放到热点事件中,将观点暗含在轻松的聊天里。

2.“新民间话语”与互动效果。由于人的知识结构是对外部世界结构化(即概括或抽象化)的结果,因此,具体场合及其经常用到或出现的语言使用特征,也可以在大脑中结构化,如人们所知道的在什么样的场合与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就是这一场合及其言语特征的认知化、知识化。这样,具体的、外在的语境即场合就很自然地内在化、认知化,形成概念化、图式化的认知语境而储存于大脑之中。此后,只要一看到或提到有关具体场合,便会激活头脑中的认知语境,自然想到在该场合可能使用的言语表达;一提到某种言语表达,使会激活与这种表达有关系的具体场合。11那么,在融媒体环境中,形式相对简单、浅显的网络文本,以大众狂欢的“新民间话语”形式自娱自乐,日益远离古老文学和故事传统的审美本性,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凸显分离,传媒使网络文本更易走向“娱乐化”、“去深度化”和“非审美化”,传统故事的经典内涵和话语呈现已发生了深刻变化。12这就要求传统媒体要想在融媒体环境与新媒体竞争中博得生机,充分与受众互动,就必须在“说新闻”方式上架构融媒体环境,实现融媒体环境中的话语模式。《全媒体大开讲》属于谈话类新闻栏目,其本身区别于消息、专题、杂志类的新闻节目,同时这种谈话中又有机会加入更多的网络热词和新潮用语,营造更接近日常生活环境的新闻叙述环境。在此通过分析《全媒体大开讲》新闻话语“是谁说”的问题透视它的互动效果。

我们将叙事主体分为核心主播群、影像和文本。虽然主播们的讲话尚未实现完全“新民间”,但“萌”、“画风奇特”等热词的使用却很频繁,且如现实场景中,语言的来回纠错与重复也是节目允许的。相对于主播们的话语,随意化、随便化的网友意见文本则把不规则的语言符号完完全全从新媒体平台上照搬了上来。同样作为叙事者的影像、文本在融媒体环境下,大改以往电视新闻大方庄重的图像组合方式与用色风格,演播室的装饰、视频中的渐变色字幕等都增加了电视新闻环境与融媒体环境之间的相似度。不热烈不足以影响行动,一旦“情绪叙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种于特定环境中生成的互动热情也随之而来,传统的电视新闻将对舆论起到更大的引导效果。

如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酵都离不开网络大环境,互联网充分调动了受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中的热情,而在这种舆论硝烟中,传统媒体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也在尝试打造融媒体平台以适应传播新规律。作为视听叙事的媒介,电视不仅是在权威方面有微博、微信等无法比拟的优势,且在影像、文本传播方面也同样有空间集纳优点,因此,探究电视新闻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变革意义重大。上文中叙述了《全媒体大开讲》在平台融合、表达融合、情绪叙事等方面的互动途径,但并不表明它就是当下电视新闻尤其是谈话类新闻节目的模板或完美典范,很明显,《全媒体大开讲》对平台或角色的互动氛围、主播形象和主播镜头感等各要素的把握尚在探索之中。总的来说,融媒体环境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资源,建构并充分利用受传互动渠道应是当下电视新闻变革的一个有益方面。

参考文献:

[1] Fowler,Roger(ed.),A Dictionary of Modern Critical Term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p.10.

[2] 陳斯华.互联网媒介叙事特征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2):56.

[3] 中国新闻网.凤凰卫视推《全媒体大开讲》主播陈淑琬任总制作人[D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224/13381349_0.shtml,2014-12-24/2016-11-10.

[4] 姚健英.电视媒介叙事艺术[J].剧作家,2009,(3):162.

[5] 陈斯华.互联网媒介叙事特征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2):74.

[6] 宫承波.媒体融合概论[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20.

[7] 曾庆香.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1):54.

[8] 张军华.影像 话语 文本—叙事分析视野中电视新闻传播[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5,55-56.

[9] 黄洁沁.刍议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5(10):36.

[10] 李飒.基于媒介融合的电视新闻叙事模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 (19):29.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融媒体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电视新闻也要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