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关于创业、为了创业还是通过创业的教育?

2017-03-26赵蒙成

职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能力活动

赵蒙成

创业教育在许多职业院校已得到了广泛开展,但是,关于“创业教育”的理念,当前学界仍然存在着诸多歧义,甚至一些所谓的“创业教育”走入了严重的误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创业教育的核心概念,对于这一基本问题,学界迄今还存在着三种有争议的观点:

第一,创业教育是关于创业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创业知识,其中主要是关于企业的创办、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其中很多知识来源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系统。这种知识本位的创业教育具有学科教育的特点,不强调实践操作,但作为一种全新类型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历史不长,并没有自身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作根基,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创业活动不一定能有效匹配,而且掌握创业知识并不意味着成功的创业实践,因此这种创业教育目的观的局限是明显的。

第二,创业教育是为了创业的教育。这是一种实践驱动的创业教育目的,导向明确真实的创业活动,鼓励学生直接创办、运作企业,在创办企业的实际活动中习得创业知识、增长工作才能。这种观点不重视以书本为载体的、学科性的创业知识,强调在创办企业的实践中学习,重视所创办企业的状况或结果、企业的发展、利润等指标是衡量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目的观有混淆“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嫌疑,或者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商业教育。实际上,创业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洞察机会,整合资源,自主创造价值,而商业教育的目的侧重于已有商业的发展。

第三,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而进行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创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包括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主要指强烈的创业动机与持久的热情,创业能力主要指在变换不定、充满风险的市场中寻找、识别、把握、利用机会的能力,整合资源去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而言,创业能力主要包括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的意愿、有效管理团队的能力、整合多元资源的技能、制定并执行创业计划的能力、在混杂无序的环境中辨识机会的能力等等。可见,创业教育主要涵盖两个层面的活动:其一,对学生进行创造创新精神与态度、独立与冒险精神、事业心、进取心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其二,给学生传授有关事业、企业、商业等活动的知识,培育他们规划、创办、管理、发展企业的能力。创业是一种充满挑战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是极富价值的教育路径,通过创业活动能够发展学生在传统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难以获得的素养。

三种观点似乎各有优点,但是,仔细分析,创业教育的目的理应定位于“通过创业而进行的教育”。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教育”,而非“创业”。创业与接受、掌握、运用知识不同,它的核心是新的理念与创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怕挫折的勇气和精神,但创业是创业教育的路径或平台,而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创业教育发端于发达国家,但它切合了我国经济转型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需要,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使得不少人过分看重其对于解决学生就业的作用,导致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与实施产生偏差,误以为创业教育就是创办和管理企业的活动。再者,创业知识对于学生的创业是有价值的,但它也是通向创业教育目的的台阶,本身不应成为创业教育的旨归。基于此,创业教育应聚焦于“教育”,即通过创业培养、发展学生具有创业者所特有的优秀素养,诸如创新能力、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导力、自我规划和自控力,自信、主动、勤奋、甘冒风险、较高的成就需要等等。这些品质不仅是创业活动所必需的,也是许多活动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換言之,这些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养,尤其是在当下的时代。正是在教育的话语系统中,创业教育才能获得自己的内涵与特定价值。若是放置于经济领域创业活动的语境中,创业教育的意义会被消解。

厘清创业教育的应然目的对于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具有引领意义。一些职业院校把创业教育视作在创业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工作能力,满足于学生操作(制作)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也有一些职业院校满足于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这些做法不仅仅窄化了创业教育的内涵,更是与创业教育根本的“教育”旨趣相悖。唯有瞄准学生的创业品质,创业教育才能获得高位格的发展。(作者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能力活动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活动随手拍”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