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涂饰法”干预“偏孤僻”幼儿融入集体

2017-03-25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验幼儿园张敏丽

家教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养同伴集体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验幼儿园 张敏丽

“四步涂饰法”干预“偏孤僻”幼儿融入集体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验幼儿园 张敏丽

“偏孤僻”是一种不合群的现象,通常这样的幼儿智力、听说能力都没问题,但在集体中却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基本与人无交流,在班内为透明幼儿(不能融入集体、同伴不接受)。

一、“偏孤僻”的现象描述

1.零交流

一般“偏孤僻”的孩子在班内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和教师、同伴零交流,教师或同伴主动与其交流,眼神无法对视,他们总是把自己包裹得特别严实,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大家对他们就产生了“透明感”,不愿主动与他们交往、不愿与他们一起游戏等。

2.无拘束

在园时经常性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在集体活动中也是自由行动,一会儿到区角玩玩,一会儿到娃娃家看看,轻轻的引导后,他们的态度是不予理睬或被动地由教师引导回到座位。久而久之,他们就被大家“透明化”了。

3.被冷落

零交往,导致了交往技能的缺失,直接影响了班内幼儿对他们的态度,把他们“透明化”了。在游戏时大家排斥他们等,久而久之,在集体中他们就变“透明”了。

二、“偏孤僻”的原因分析

1.教养环境不当

现代社会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大多由祖辈教养孩子,祖辈的教养方式比较直接: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吃饱、穿暖,想方设法让孩子满足即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需求及需要被爱的满足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心、交流、陪伴,更多的孩子自主选择材料玩、选择喜欢做的事情做。可见,长期以往轻陪伴的教养方式,弱化了幼儿的交往、沟通能力。

2.交流经验的缺乏

当代社会科技发达,很多高科技的产品,如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了每家每户,而正是这些高科技产品,逐渐取代了孩子与父母长辈间、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而由于住房(独门独户)、祖辈(不爱热闹)等问题,更是斩断了孩子与外界交往的机会。而这些电子产品恰恰受到孩子的喜爱,他们甚至可以坐着一下午不动,久而久之,孩子当然愿意沉浸在自我的游戏世界,而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3.集体关系的不足

在幼儿园,这样的孩子往往引起教师更多的关注,但是他们的不言不语、独立特行,导致了让会争抢的幼儿占得先机,引起教师更多关注的眼光,所以存在着顾不过来的问题,而同伴之间对这类孩子的关注也比较的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师幼之间都变成了双方的“透明人”。

4.内在因素的缺陷

“孤僻”幼儿基本与外界零交流,这样对于教师组织的活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低,他们往往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外界发生了什么他们毫不知情,也没有兴趣参与。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许多儿童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早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与别人交往。孩子的这些行为,也正反映了这一特质,他们内在交往动机缺乏。

二、“四步涂饰法”融入集体过程

铁杵磨成针,非一日之功,“孤僻”幼儿变得“透明”也非一日之事,所以在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的过程非一日能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

(一)第一步:以“架桥梁”涂饰“透明”

“透明”幼儿的成因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密不可分,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从而可以看出要涂饰“透明”幼儿,要使他们能融入集体,家园合作、共同努力,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

1.细分析,明成因

教师通过对“透明”幼儿的在园表现进行记录,并总结,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方式,将在园的表现陈述于家长,并事无巨细地进行共同商讨、分析,并且告知家长这样放任自流后的后果,达成共识后,共同探讨形成这样行为的成因,并针对这些成因寻找改变的方法。

2.给建议,改方式

与家长达成一致后,家长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对家庭的教养方式进行改变,抽出并利用更多的时间及精力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孩子慢慢接受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变。

(1)找回缺失的陪伴——放下手机、放下电脑,抽出能陪伴孩子的更多的时间,给予更多的陪伴,多跟孩子一起玩,不再把孩子丢给祖辈,给孩子更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2)给予更多的沟通——经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告诉家长在家一定要多和孩子说话,随便说什么也好,尽量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戏。建议:和孩子拿起最喜欢的玩具,扮演玩具的角色,说一些角色扮演的话。

(二)第二步:以“给温暖”涂饰“透明”

“孤僻”的幼儿往往表现为不会交往、自由散漫。他们在幼儿园与教师、同伴都没有交往,怎么谈信任呢?因此,建立师幼关系和同伴之间的关注才是关键,是打开他们融入的大门。

1.常关注,多互动

首先教师要更多地关注“透明”的孩子,不能让“透明”变成真正的透明,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习惯等,寻找一个突破口,并且在平时的游戏时间关注这些孩子喜爱玩的游戏,教师要参与其中,与他们打成一片。并且利用饭后等自主时间主动地找这些孩子单独游戏,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心里是真的有他们的,是真的爱他们。

如:走到孩子身边,抱起孩子,让孩子脚离地,像飞机一样转几圈,这样不仅能温暖孩子的内心,还能让同伴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并且逐步地建立了师幼之间的信任感。

2.细品味,话家常

平时有事没事,多拉着孩子一起说说话,如“今天谁送你来的呀?”“你喜欢玩电脑吗?”“玩什么游戏?”等等,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给他讲他喜欢的事情或故事,以这样的方式拉近师幼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交流起来没那么顺利,教师热情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毫无回应,直到后来慢慢有所回应,这就是进步。慢慢有了交流,在集体活动中就会有提问——回答的机会。

3.搭台子,拉同伴

教师与孩子打成一片后,重建了师幼关系,同时,其他的同伴都看在眼里,这为同伴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和“透明”孩子打成一片时,势必其他同伴也会拥上前,想与教师一起游戏。首先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同伴进入一起游戏,教师逐步地撤离,由同伴之间一起游戏,同伴之间的温暖感也会逐渐变浓。

(三)第三步:以“给自信”涂饰“透明”

1.你和我,多肯定

往往孩子会缺少一定的自信,因为他们在集体中的存在感是很低的,所以教师要更多的去肯定他们。对于他们的优点,要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肯定并放大,也可适当夸大,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更要及时在集体面前肯定,并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进行强化。如孩子能在集体活动中回答问题了,哪怕答非所问,教师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以夸张的方式表扬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

2.你和我,多使唤

幼儿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活动都在教室内进行,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帮忙做点事情,多叫叫他们,比如:帮老师去拿支笔、帮老师搬个小椅子、帮老师推一下黑板等等,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与教师有个简单的互动,还能增强他们在班内的存在感及自信心。

3.你和我,多鼓励

在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都要时刻去关注孩子,如进餐环节中:是否来取餐,是否自己进餐等等。当孩子游离在自我世界而没有及时跟上同伴的脚步时,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命令式的语言,如:哇,好香啊,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们一起去拿饭吧!通过这样鼓励引导,甚至教师直接陪伴的方式鼓励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四)第四步:以“搭平台”涂饰“透明”

要给孩子多说话的机会,不能自以为他不会说或不说就剥夺了他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反而是要更多地鼓励他们,给他们更多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1.游戏中,抓同伴

游戏时正是同伴之间交往的好时机,既然“透明”幼儿不会主动地去交往,那何不让其他幼儿去主动与他们交往呢:主动说话、主动拉他一起玩等等。如在娃娃家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言语的带动,让幼儿去找“透明”幼儿一起扮演爸爸或妈妈,教师也可加入其中,增加信任感。即使“透明”幼儿不给予回应,也要继续与其交往,哪怕有一点点反应那就是进步了!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而现在的大多数国有施工企业都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虽然设置了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内容却过于简单,执行力也较低,只注重会计核算,而忽视了对财产进行分析以及对收入和资产的管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国有施工企业并没有将权力分散到财务管理部门,权力高度的集中在高层的管理者手中,导致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项目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审计和监督,最终造成资金的浪费,财务风险的加大。终究以上,其原因都是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2.活动中,抓材料

游戏时,对“透明”幼儿进行深入的观察,去观察他们对什么材料、什么游戏感兴趣,那就充分挖掘并丰富这一材料,并且在游戏时,引导其他的孩子加入这个游戏,让“透明”幼儿逐渐适应从独自玩到两两玩,在游戏中提供幼儿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3.展示时,抓舞台

设立每周三为展示自我的小舞台,每位幼儿都要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唱歌、念儿歌、绕口令、讲故事等等,大家都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但是往往这样的时间,有些孩子就显得特别被动,他们不会主动地上舞台来表演节目。那么,我们这样做:

第一步:家园合作——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节目,让孩子做好准备,并把准备好的节目内容告诉教师,让老师心中有数。

第二步:自主尝试——让孩子先试着自己上去,如果能大方、大胆地表演那就最好,如果孩子不愿上去或上去不表演的话,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并在表演后及时地肯定,甚至是夸大地表扬孩子,激发其下次表演的欲望。

第三步:持之以恒——坚持让孩子上台表演。

三、“四步涂饰法”融入集体成效与反思

“来,听听!”

“我怎么了?”

“你生病了。”这样简短的对话也让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孩子不仅和教师有这样的交流,还会与同伴进行互动。

再次,师幼同伴关系的转变。对教师、同伴产生了信任感,如有什么需要会主动地过来向教师进行表述(老师,我要小便……老师,我搭的好吗),哪怕是这样如此简单的话语,都感受到无比的快乐;也会和同伴说说话。

看着他们会和教师讲述自己的需求,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成功与遇到的问题;游戏时和同伴一起参与竞赛性的游戏;游戏时投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同伴、老师互动;进餐时能主动取餐并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真正地用心去关注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并且追溯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身边的每一位孩子会越来越棒!

通过四步涂饰“透明”策略,这些“透明”幼儿逐渐变得有存在感了,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慢慢“透明”在他们身上消失了。

首先,家庭教养方式得到改善。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及分析,家长能采纳并实施,利用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陪伴游戏、讲故事等亲子活动逐渐代替了电子产品,周末等节假日时间家长也会带着孩子去到户外,与大自然有个接触。

其次,人际交往经验逐渐丰富。在游戏中会和同伴一起玩,并且有一定的交流,如在个别化游戏——拷贝不走样中,能与同伴竞赛游戏,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

猜你喜欢

教养同伴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教养方程式
寻找失散的同伴
警犬集体过生日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