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析※
——以大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大雁和鸭子”为例

2017-03-25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谈亦文

家教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大雁鸭子评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谈亦文

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析※
——以大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大雁和鸭子”为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谈亦文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表现内容和手段。音乐艺术中的节奏、旋律,文学作品中的语词、音韵,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等都是各自传情达意的基本要素,并且这些基本要素在力度、方向、速度、象征、结构等方面往往体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在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方面表现出相通性。如连续下行的旋律形态、无力向下滑落的形体姿态、弱沉缓慢的语音语调、凝重灰暗的色彩、无力细柔的线条等都呈现出相同的力的强弱运动变化及其走向,进而表现出一致的情意氛围。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便是发掘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中的审美要素,按同构的原理(即将各艺术式样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进行内在沟通和心灵整合)加以沟通,从而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幼儿获得美的熏陶。这里我们拟通过评析大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大雁和鸭子”来展示这一课程整合模式。

寓言《大雁和鸭子》通过一对亲兄弟大雁与鸭子的对话,以及它们截然不同的行为,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勇敢顽强的大雁和慵懒无力的鸭子的形象。我们在选择该作品时特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使之具有比较典型的文学形式审美的结构,如工整的重复与变化,目的是让幼儿在反复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自然地记住关键性的语词和句型,并且因为这种工整的形式美结构形式和作品富有个性化的人物情感交融,因而形式美和内容美高度统一,使得该作品更符合幼儿审美教育的要求,也容易使幼儿从中发现文学的形式美规律,积累故事的“语法”,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逐渐产生自发的迁移。

一、活动目标

1.熟悉寓言故事《大雁和鸭子》,感受作品中的重复变化,能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讲述故事,以表现大雁和鸭子的不同形象。知道音乐速度、力度、音区变化可使乐曲的形象、情绪发生变化以及美术中色、线、形的不同的情意表现性。

2.在通过动作表演、美术创作表现文学作品的活动中,能够逐渐感觉出三种不同艺术形式在表现相同情感时的共同性。

3.在随乐表演的过程中,能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一致,人与人的协调一致。

二、活动准备

1.纸、各色水彩笔。

2.录音机、磁带(乐曲《森吉德玛》和《勇敢的苏格兰》片断及配乐故事《大雁和鸭子》)。

三、活动过程

本课例一般要分布在三个独立教学时段中进行。

第一课时:音乐活动

1.欣赏音乐《勇敢的苏格兰》,感受A段乐曲的雄壮有力。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随乐表现,体验军人威武的英姿。

2.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这次教师用越来越慢的速度、越来越弱的力度并在低音区演奏该乐曲的旋律。教师提问:“这段音乐你熟悉吗?它是表现勇敢的解放军吗?请你听着这段音乐做做动作好吗?”幼儿随乐表

※本文为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幼儿的学习障碍及其消解策略研究——基于幼儿音乐学习活动的分析”(项目编号Jsie2012yb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演,所表现的动作应越来越没劲,越来越慢。

3.教师请幼儿认真听两段音乐,快速分辨所听音乐的不同并用相应的动作表演。感受两段音乐在速度、力度、音区方面的变化。

教师提问:“你们还听过用这种方法演奏的乐曲或演唱的歌曲吗?”

引导幼儿回忆出诸如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乐曲《森吉德玛》等都是用的这种表现方法。

4.倾听乐曲《森吉德玛》,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旋律因速度、力度等的不同处理可表现出情绪彼此完全不同的两种音乐形象。

(评析:因为音乐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所以人们总会将音乐作品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加以联想。就用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哭泣和叹气的音调来说,这些音调的特点是下行的。比如,叹气的一声“咳”,就是从高音向低音方向滑下来的,绝不会是相反的,因此,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哭泣、悲伤和叹息的旋律也总是下行的。如河北民歌《小白菜》。但是,音乐旋律一时一刻也脱离不开其它表现手段,如节奏、拍子和速度等,如果《小白菜》不是先短后长的节奏,虽然旋律是下行的,也不会有悲痛哭泣的联想。这就告诉我们:旋律相同的音乐会因为其它一种或几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如节奏、音区、速度、力度等)而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受。

在本活动中,我们选择的音乐《勇敢的苏格兰》是一首进行曲性质的乐曲,ABA结构,这里仅选择A段音乐供幼儿欣赏。A段乐曲雄壮有力,酷似皇家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大踏步行进。在给幼儿欣赏时,可通过变化乐曲的力度、速度和音区,让幼儿随着音乐的快慢、强弱、高低调节自身的动作以表现出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第二课时:文学与音乐的同构活动

1.教师稍夸张地用不同的声音表情来讲述寓言《大雁和鸭子》,以表现大雁的勇敢坚强和鸭子的慵懒无力,请幼儿自由谈谈自己听到了什么。

2.再次欣赏寓言并讨论:

(1)春天来了,大雁对鸭子说了什么?(集体回答)鸭子是怎么回答的?(个别幼儿回答)后来大雁做什么了呢?(集体回答)

(2)夏天来了,大雁对鸭子说了什么?(集体回答)鸭子是怎么回答的?(个别幼儿回答)后来大雁做什么了呢?(集体回答)

(3)秋天来了,大雁对鸭子说了什么?(集体回答)鸭子是怎么回答的?(个别幼儿回答)后来大雁做什么了呢?(集体回答)

(4)冬天来了,大雁对鸭子说了什么?(集体回答)鸭子是怎么回答的?(个别幼儿回答)后来大雁做什么了呢?(集体回答)

(5)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鸭子最终怎样了呢?大雁最终又怎样了呢?

(6)大雁和鸭子本是一对好兄弟,为什么后来大雁成了著名的旅行家,而鸭子最终飞也飞不起来了呢?

(评析:上述集体回答部分,应要求幼儿用越来越有力,越来越快的速度朗诵,并伴以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以表现大雁的勇敢坚强。个别幼儿回答的部分,应用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慢的速度朗诵,也可伴以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以表现鸭子的懒惰退缩。)

3.学习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用强而有力、稍快的声音讲述大雁,用弱而无力、越来越慢的声音讲述鸭子。

4.学习分角色讲述寓言故事。

5.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教师用强而有力,稍快的速度演奏《苏格兰进行曲》A段,再用弱而无力,越来越慢的速度演奏该段乐曲。组织幼儿讨论,哪段音乐像是勇敢的大雁搏击风浪?哪段音乐像是懒惰的鸭子?鸭子可能在做些什么事?尝试跟随音乐学一学大雁和鸭子。

(评析:此处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将一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情感与另一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情感相互匹配。)

6.总结性讨论: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像大雁一样的人吗?见过像鸭子一样的人吗?他们做起事情来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第三课时:文学和美术的同构活动

1.教师:我们已经听了寓言故事,还跟着两段旋律相同但速度、力度不同的音乐表演了大雁和鸭子,下面请你们用纸和笔画出故事中的大雁和鸭子。想一想,怎样画才能表现出大雁的勇敢顽强和鸭子的懒惰无力?

2.幼儿作画,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在线、形、色等方面尽力表现出大雁和鸭子的不同形象。

(评析:本活动的目的是用已经积累的文学、音乐领域的审美经验去同化美术领域中的审美信息,从而使一种情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现,最终使幼儿获得三者之间有相类似的审美感受经验。)

总评反思:

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文学,只要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同,主体在欣赏时都会产生相类似的情绪体验。作品中的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都有一个心愿——当旅行家。大雁搏击长空,心愿实现,表现了一种张扬而刚劲的“力”;鸭子害怕困难,只能永远呆在地上,这是一种退缩颓废的“力”。在欣赏这个文学作品时,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表情和色、形、线来表现大雁和鸭子的不同形象,便是从不同角度来感受“大雁和鸭子”两种不同“力”的模式与内心情感的对应关系。当动作、音调、色彩、形状等均超越了各自的感觉界限达到相互支持时,幼儿便会在心灵中形成一种联觉经验,综合艺术智慧的形成也便成了可能。

当然,艺术的再现或创作绝不是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要素的系统整合和情感加工。虽然美术形态中的基本元素是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等,音乐形态中的基本元素是曲调(节奏、旋律)、音色和曲式等,文学形态中的基本元素是声韵、语词和结构等,但纵然对上述每个元素都能孤立地、熟练地掌握,也未必能进行艺术创造,因为技能的获得必须在艺术审美创美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系列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大雁和鸭子》就是提供给了幼儿这样一个审美和创美的机会。幼儿通过讲述故事、随乐表演、绘画活动,使得每一个表现技能的习得都与审美形象联系在了一起,因而使每一个技能练习成为审美图式内化于心理结构之中,成了高一级技能的操作基础。在这里教师设计让幼儿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动作表现或画出可视的符号形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水平,还可以促进儿童的想像、联想能力。由于这一年龄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不同符号系统中的表现语汇,因而他们的表现也会更细致、更完满、更具有个性和创造性、更具有艺术的审美情趣。

附文学作品:

大雁和鸭子(寓言故事)

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他俩都有一个理想――当旅行家!

春天,大雁对鸭子说:“嗨!兄弟,咱们出发吧!”鸭子看着漫天烟雨摇摇头说:“唉――,这是什么鬼天气,还是等天晴了再说吧。”大雁鼓鼓翅膀,顶着风雨飞上了蓝天。

夏天,大雁对鸭子说:“嗨!兄弟,咱们出发吧!”鸭子指着天上的骄阳摇摇头说:“唉――,天太热,我怕流汗,还是等凉快了再说吧。”大雁鼓鼓翅膀,顶着烈日飞上了蓝天。

秋天,大雁对鸭子说:“嗨!兄弟,咱们出发吧!”鸭子说:“唉――,秋风起来凉丝丝的,还是等天暖和了再说吧。”大雁鼓鼓翅膀,顶着寒风飞上了蓝天。

冬天,大雁对鸭子说:“嗨!兄弟,咱们出发吧!”鸭子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唉――,呱呱,这是打狗都不出门的日子,要去你自己去吧。”说完,赶忙躲到避风的墙脚下。大雁鼓鼓翅膀,顶着风斗着雪飞上了蓝天。

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鸭子的翅膀退化了,最后飞也飞不起来了。而大雁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体也越来越矫健,成了著名的旅行家。

选自《童话故事集》(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改编

[1]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大雁鸭子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大雁
大雁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鸭子
大雁曲
一头鸭子
大雁飞过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