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预习作业,为数学高效课堂奠基

2017-03-25何成瑶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2期

何成瑶

[摘 要]教师在预习作业的设置上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认知基础、找准对接区域、强化交融构建,设置具有引领性的、挑战性的、启发性的预习作业,从而借助预习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紧扣基础;强化交融;对接区域;预习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73-01

随着学生认知经验的不断丰富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通过预习作业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很多学生并不懂应该如何预习。因此,教师在预习作业的设置上不能随心所欲,而要紧扣学生认知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紧扣认知基础,设置具有引领性的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通常是在课外完成的,为了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预习作业要少而精。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重需求考虑,预习作业既要能为教学的目标服务,也要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预习的问题要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点拨的价值,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独立学习的信心。

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时,可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回顾学习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整理和汇总;你认识了哪几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如何换算?整理面积的单位并将它们之间的换算过程也列出来;在面积计算中,你觉得最难理解地方和最容易犯错的问题是什么?这样的预习作业层层深入,既有针对性的专项学习,又有归纳性的整理工作,为学生巩固所学、掌握要领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这一系列的预习作业虽量少但质精,无论是面积计算公式的回忆,还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易错题的汇总,都关照了学生已经形成的经验储备,同时又为新授课做好了准备。

二、扣准对接区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预习作业

具有挑战性的预习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中梳理出与新知识的对接点,提出预习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已学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享受自主获取知识的愉悦体验。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设置预习作业:首先,运用竖式计算263+36,263-46;然后尝试运用竖式计算2.63+3.6,并观看关于这一例题的微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方法尝试计算3.12+2.9,6.43-1.5;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这个预习作业是基于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而设计的,因为对学生来说,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并不陌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列式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在列式的过程中明确数位的对齐、计算的顺序、进位的处理,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歸纳总结,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三、强化交融构建,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预习作业

对新的学习内容的预习,就是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性尝试与构建的过程。预习作业要具有鲜明的启发价值,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教材。

如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时,设置预习作业:首先,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组图片,对比每组中天平的变化情况,并尝试运用等式加以说明;其次,对自己列出的等式进行观察辨析,写出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接着阅读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然后,阅读例4中的计算方法,并完成教材中“试一试”“练一练”中的题目;最后,反思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疑惑,哪些还没有解决,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进一步学习。

这个预习作业涉猎面较广,从例题的图片和解读的过程到练习训练,层层递进、步步落实,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能起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总而言之,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预习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预习作业的设置必须紧扣学生的基础与教学内容,体现预习作业的引领性、启发性和挑战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