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思考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2017-03-25陈婷婷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2期

陈婷婷

[摘 要]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考查学生是否真的明确算理,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提高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

[关键词]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字母表示法;思考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22-01

教师在进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入手,采取小组合作、游戏比拼和自主探究等方式,组织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探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一、唤起知识储备:摸底

课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口算題目,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检测学生的计算功底,如: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次100以内的加法口算比赛,回答得又快又对的同学不仅可以当选计算明星,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多媒体显示:98+0=( ),42+9=( ),8+39=( ),39+8=( ),26+18=( ),29+37=( ),37+29=( ))

师:大家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生:有些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比如8+39和39+8。

[评析:教师在教学之初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采取抢答和有奖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合作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探索

师:刚刚发现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吗?

(学生七嘴八舌,观点不尽相同)

师:由于大家的观点不同,现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队,甲队回答屏幕左边的题目,乙队回答屏幕右边的题目,回答形式是两队轮流作答,正确率较高且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题目如下:

28+17=( ) 17+28=( )

36+29=( ) 29+36=( )

44+8=( ) 8+44=( )

(在抢答第三行算式时,甲队提出了意见)

生1:老师,这样不公平!他们做的题目都是我们已经做过的。

生2:是的,都是加法运算,而且两个加数一样,计算结果自然也是一样的。

师:后面两行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3:有。

师: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相同,但是形式有什么区别呢?(引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生4:两个加数互相调换了位置。

师:这样的话,我们可不可以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呢?A+B和B+A有什么关系?

生5:A+B=B+A。

[评析:对加法交换律的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学生对于自主得出的计算规律记忆比较深刻,运用起来会更为得心应手。]

三、辨析感悟:加法结合律的研究

师:现实生活中不仅有两个数相加,还有三个、四个、五个等。三个数相加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例如,操场上有28个男生和17个女生在跳绳,有23个女生在踢毽子,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生1:先算出跳绳的人数,再计算总人数,得到28+17+23=45+23=68(个)。

生2:也可先算出女生的人数,再计算总人数。17+23+28=40+28=68(个)。

师:大家觉得哪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呢?

生3:第二种,因为17加上23,正好可以凑成40。

师:分析得很正确,凑整可以方便我们进行计算。可以给这个算式添上括号:(28+17)+23=28+(17+23)。如果把这三个加数分别用A、B、C来表示,可以得出怎样的字母算式呢?

生4:(A+B)+C=A+(B+C)。

[评析:小学生活泼好动,课余活动也五花八门。教师从跳绳和踢毽子等活动入手,无形中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

四、拓展提高:巩固计算

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巩固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两种题型入手:

1.连一连。

88+12 77+(23+26)

45+(26+19) 12+88

(77+23)+26 (45+26)+19

2.填一填。

28+( )=93+( ) a+( )=b+( )

122+34+( )=( )+122+29

在学生能熟练计算后,教师再对课程进行总结。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入手,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