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做强遂昌茶产业对策探讨

2017-03-24林文熙蒋吉华高文武黄金泉

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遂昌茶园茶文化

林文熙 蒋吉华 高文武 黄金泉

做大做强遂昌茶产业对策探讨

林文熙1蒋吉华2高文武3黄金泉3

(1.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浙江遂昌323309;2.浙江省遂昌县农业局茶叶站;3.遂昌县湖山乡农业推广服务中心)

针对当前经济增幅趋缓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遂昌茶产业的深入调研,剖析当前茶产业主要短板问题,提出了完善设施,构建生态科技示范基地,抓住调整结构这个中心环节,以机器换人,品牌换市,以质取胜,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提高遂昌茶产业竞争力。

茶产业;短板问题;对策探讨

1 遂昌茶产业的基本现状

遂昌县地处钱、瓯两江源头,素有“江南绿海”之称,森林覆盖率为82.3%,是“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拥有4个国家4A级景区,5个国家3A级景区,85个乡村旅游点,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县20个乡镇(街道)均产茶,全县茶园基本达到无公害茶园生产要求,被授予“浙江省良种化先进县”和“全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十二五”期间,遂昌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按照“建基地、提质量、扶龙头、树品牌、拓市场”的要求,加强茶业一二三产联动,促进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2.14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1.37万亩;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85.8%,茶叶总产量10310吨,茶业总产值8.2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55亿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3以上。全县茶叶初制厂793家,建成省级示范茶厂3家、省标准化名茶厂2家,市县级示范茶厂10家,县级无公害茶厂70家,涉茶人口6.6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3.3%。茶产业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农业支柱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

2 遂昌茶产业主要短板问题

随着全国茶产能快速扩张及省内周边产茶县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传统茶叶逐步向现代茶叶转变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遂昌茶产业存在下面主要短板。

2.1 茶园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

遂昌自六十年初发展茶叶以来,因当时要求质量低,建园基础差、建设标准低,道路设施普遍滞后,经过数十年的生产,产出水平低,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的需求。一是茶叶种植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给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推广、质量控制等带来一定困难。二是茶树品种结构还需调整。栽培品种有迎霜、龙井43、银猴等20多个,其中银猴和鸠坑群体种约占总面积30%,不适宜加工高档扁茶,经济效益较差。三是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低。近年来,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与劳动力紧缺,成为茶叶生产的“瓶颈”。遂昌现有茶园中80%以上是山地茶园,茶叶采摘、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主要依赖于人工的操作,使得生产效率低下。尤其,春茶采摘高峰期,“采工荒”已成新常态,给茶园经营者,特别是一些规模茶企与生产大户,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同时,因山地茶园坡度宽度等原因,难以大面积推广机械采摘,影响茶产业竞争力;四是茶企小而弱,强企少。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缺乏“强龙”支撑;以小规模生产与家庭经营的方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2.2 创新能力,茶产品结构欠合理

遂昌主产绿茶,茶产品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1],少量生产红茶与乌龙茶。产品差异化、特色化不明显。茶文化、茶景区、涉茶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产业延伸不够,应尽力拓展产业链,提高涉茶的整体效益。

2.3 茶市场建设滞后

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遂昌龙谷茶叶专业市场因地理位置、场地、面积等原因的限制,市场集散功能下降,茶叶交易量有减少的趋势。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水平状态,“挎蓝式”及以茶店、茶庄及中间贸易商为主体销售形式,茶企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近几年,茶叶电商有所发展,但普及率不高,未形成多元化的营销网络。

2.4 茶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低

2001年初遂昌确立“龙谷丽人”为茶叶主导品牌以来,“龙谷丽人”在国内、国际名茶评比中,先后获金奖近20余次[2],但是,在销售市场中,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2],不利于做大品牌,2012年决定打造“龙谷”品牌,但影响力有限。以茶加工为重点的二、三产业滞后,茶产业、文化与旅游业各有归属,缺少协调机制,茶产业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2.5 质量安全隐患犹存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遂昌茶农和企业对茶叶质量安全还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一些小规模茶厂(作坊),卫生条件、环境未达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多数茶厂缺乏应有的检测手段或检测设备,茶叶质量安全的源头监控,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对茶农与企业茶园农药与化肥的使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

3 遂昌茶产业提升对策探讨

在全国经济增速下行与当前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双重压力的新形势下,遂昌茶产业要谋求新的发展,笔者认为其思路和目标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场为先导、企业主导、特色发展、生态高效”的原则,按照“质上提升、链上延伸、服务上提高”的总体思路,以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全力推进茶产业的生态化、质量安全化、市场化、电商化、品牌化,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

3.1 夯实基础,构建茶叶绿色发展基地

遂昌地处浙西南山区,由于海拨、区域、气象因子等的差异,茶产业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茶园管理模式也应不同。应划分为核心、重点、一般、辐射四种类型,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促进茶园基地提档升级。通过“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等农艺措施,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建设生态标准茶园。高海拨山区,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按生态有机模式管理,以手工采摘为主;对平地、缓坡茶园,以机采为主,按绿色食品标准管理,加强茶园的绿色防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打造放心茶、高效茶、有机茶基地,提高茶叶整体质量安全水平;第二,加强茶区机耕路、操作道、排灌沟渠、茶叶生产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茶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第三,推进土地的流转[3],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重点茶种植户的扶持,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的主体规模和集约化水平;第四,建立茶叶与防护林间作的立体生态茶园,采取间、套种景观桃树、银杏、香榧等高低林木结合作为防护林,用以间隔茶园,扭转害虫、天敌失衡,建设绿色、有机、生态、立体、生物多样性复合式生态茶园,恢复茶园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景观茶园,降低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提升现代茶叶生产的需求,做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整体提升,以达到茶树品种良种化、立地条件科学化、茶园施肥配方化、茶区道路网络化、田间作业机械化、病虫防治综合化的标准。

3.2 增强创新能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核心力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联合集成等多种方式,增强自身的能力。一是,从茶叶生产上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茶叶品种结构,改植换种更新部分经济效益较差的品种,引进部分良种;二是加工技术创新,优化茶产品结构,不断增加茶类品种;三是生产产品牌化,以品牌换市场,电商换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效益。在巩固传统绿茶优势的基础上,引导茶企业扩大红茶的生产,适当发展乌龙茶等特种茶生产,积极发展有机茶生产,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四是茶包装、社会化报务、茶文化创意及茶旅游开发,重视茶叶包装,克服单一化现象。五是发展深加工技术,充分利用茶叶全身是个宝的特点,将茶产业链延伸,开创广阔的应用前景。

3.3 机器换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茶园生产方式与茶叶加工方式的变革,茶园作业从传统“手工”向现代“机械”转变,如采摘、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茶园作业机械的变革更新;茶叶加工机械从分段加工机械向连续化、清洁化机械转变,从手工调控机械向智能化调控机械发展,茶叶机器换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此,各级涉农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茶企业、茶生产大户加大投入,并借助于国家惠农政策的良好发展机遇,加快推行机剪、机防、机采、机制“四机”、和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绿色防控化的科技应用与技术推广,同时,提高茶叶加工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应用比例,推进现代化的加工装备,降低劳务成本,提升现代化产业加工技术水平。

3.4 绿色发展,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茶叶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对现在茶叶基地实施改造,以适应现代茶叶机制化的要求;二是茶加工企业清洁化建设,大力推广清洁化、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和使用清洁化能源,齐抓共管改造一批清洁化加工厂,保证产品达到相关质量安全要求;三是茶呈产品规范化建设,在规模茶企、重点茶企、生产大户建立或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确保茶质量的公信度和核心竞争力。有条件的茶企可率先建立智慧茶叶平台。各涉农部门常态化的监管,依法严管,净化农资市场、茶叶市场,实现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控,确保茶叶质量的安全。

3.5 多管齐下,构建立体的营销体系

一是构建全面营销市场体系。对现有茶叶专业市场易址,寻找适合地,建立茶机、包装、仓储、物流、茶产品交易、等功能完善的专业市场;二是继续强化龙谷茶品牌管理,鼓励支持茶企以公共品牌为基础,培育“母子”品牌,打造知名、精品品牌。三是寻找新的创新品牌化管理,主动顺应潮流,依托“互联网+”和“政企共建”模式,使“线上线下”市场相互交融,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共同组成的全方位销售渠道,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格局,拓展茶叶营销网络。

3.6 科技兴茶,提升茶业技术水平

茶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是关键。要以培育本地人才为主,适当引进的原则,多渠道多手段的方式,提升产业建设中各类人才知识及水平,有计划的引进与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茶叶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茶叶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科技支撑项目、省财政社会化服务项目、茶产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等,鼓励茶企联合,工商资本进入茶行业,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与支持茶企与生产大户进行技术改造,按照“特色化、园区化、科技化、一体化和品牌化”目标,以发挥茶业的生产性、生态性、生活性和文化性特点,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3.7 挖掘茶文化内涵,构建茶文化旅游平台

茶文化是茶产业的基础。茶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将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遂昌丰富的资源禀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多姿多彩,是旅游资源的基础。应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旅游休闲度假业为引擎,现化茶业为主导,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谷、文化谷、景观谷、产业谷等,形成浙西南山区特有的茶园景观化胜景。县茶文化研究会,要积极开展遂昌茶文化研究、茶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弘扬工作,推动各种形式的联合,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品牌管理、质量监管、茶文化弘扬等方面作用,提高遂昌茶叶的知名度;同时,拓展茶业发展空间,建设体验式茶园、茶叶展示馆、品鉴交易中心、网络销售与宣传平台等,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文化品味,提高茶业综合效益。茶文化方面:一是收集整理具有本县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茶具、茶传说,以茶为主线,挖掘其文化源渊;二是开展品茶、茶艺、茶道、茶摄影、出版茶文化书籍以及汇编全县涉茶方面发表的论文等茶文化宣传活动,提升遂昌茶文化内涵。三是举行茶艺师培训、茶艺大赛,通过以举办茶推介会、茶文化节、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采风笔会、茶艺茶道表演以及名茶评比会、展销会、推介会、洽谈会、招商会等平台,茶文化活动为载体,高起点规划兴建(或改造)茶文化园、观光园等,开发茶乡游与茶旅融合,使其成为“观光基地”及“科技示范基地”,传播遂昌茶文化,扩大遂昌茶叶知名度。

3.8 政策扶持,提高茶产业的竞争力

3.8.1 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县茶产业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茶产业发展,制定茶关产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涉茶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各司其职,为遂昌茶产业保驾护航。

3.8.2 强化政策引导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扶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投入茶产业发展,扶持质量安全管理、产品加工及产后销售等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益。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在茶资源综合利用、多茶类生产关键技术、茶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以项目课题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现代茶业以“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理念,适当引进开发茶深加工(或茶旅游产品),延长茶产业链。坚持绿茶为主,红茶、青茶、特种茶为辅的茶叶产品协调发展战略,多元化开发细嫩红茶、乌龙茶等茶叶产品,拓宽市场竞争领域。

3.8.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上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组合资金,集中使用,重点突破,不可“天女散花”全面开花;同时,积极引导吸收社会资本对茶产业的建设。

1 周建良.“遂昌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电子商务,2016(1):36-37.

2 马军辉,潘建义,雷永宏,何世杰,邵静娜.丽水市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中国茶叶加工,2016(1):55-59.

3 朱雪英,朱彩虹,黄志平,朱宇平,雷永宏.提高遂昌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贵州茶叶,2014,42(2):40-42.

4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穆松林.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资源科学,2011,33(12):2376-2385.

5 叶火香,刘林敏,张林福,周为,姚孟超.松阳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发展建议.茶叶通报,2014(3):124-126.

6 朱彩虹,朱雪英,雷永宏,夏益民.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遂昌香茶.茶叶,2016,42(1):20-23.

7 韦宝余,林文熙,翁伟忠,钟利军.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茶叶,2015,41(2):93-95.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uichang tea industry

LINWenxi1,JIANG Jihua2,GAOWenwu3,HUANG Jinquan3
(1.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Dazhe Town,Suichang 323309,China;2.Tea Management Station,Suichang Agricultural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Suichang;3.Suichang County Lake Township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Accord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slowing down and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side,the currentmain disadvantages of Suichang tea industry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W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uichang tea industry by building perfect basic facilities,constructing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center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taking the road of green industry,substitutingmanual operation bymachinery operation,winningmarketwith famous brand and quality of tea products.

Tea industry;disadvantages;countermeasures

S571.1

A

0577-8921(2017)02-095-04

2017-01-09

林文熙(1963年-),浙江遂昌人,农艺师,长期从事基层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遂昌茶园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茶园之晨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何鹤
2018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遂昌展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