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形自在 护国佑民清乾隆铜镀金摩利支佛母像欣赏

2017-03-24黄春和

收藏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众生光明

□ 黄春和

隐形自在 护国佑民清乾隆铜镀金摩利支佛母像欣赏

□ 黄春和

在藏传佛教的神灵世界中,有大量的女性尊神,实为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些女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地位崇高,属于藏传佛教尊奉的不共三皈依(上师、本尊、佛母)之一,通常被冠以佛母、明妃和空行母的不同类别名称;另一类地位一般,属于护法神,通常由天女一类统摄。藏传佛教修行重视智慧,认为智慧如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烦恼,灭除一切魔障,可以帮助修行者证悟佛理,成就佛道;藏传佛教之别称“金刚乘”即标明了这样的修行旨趣。而其重视智慧的重要表现就是塑造出众多的佛母、明妃、空行母等女性尊神,用以象征智慧,亦即将智慧人格化和女性化。但是这些人格化的女神并不是世间真实的“母”和“妃”,而是借用母能生子的世俗意义,比喻智慧能生诸佛,强调智慧的巨大功用。

摩利支,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阳焰”、“光焰”,又译为“光明天母”、“积光佛母”等名。她原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天神,进入佛教后主要为佛教密宗崇奉。据唐不空所译《摩利支天经》记载,摩利支神通广大,常在日天前行走,日天看不见她,而她能看见日天;她行踪无定,人类看不见她,更不能捉住她,加害于她。她以此神通力量游戏于三界之内,护国佑民,专为众生禳灾祈福。她有专门的修行法门,佛经中称修习摩利支天法能够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在我国汉藏佛教中,摩利支都有着广泛的信仰,但在不同的界域其地位和影响各不相同。在汉传佛教中,摩利支只是一般的护法神,通称“摩利支天”,为“二十诸天”或“二十四诸天”之一,常见有一面二臂和三面八臂两种形象。但在藏传佛教中,摩利支地位极高,神通与功德也颇大,藏传佛教认为一切菩萨中文殊菩萨的加持力最大,所有佛母中摩利支佛母的加持力最快,故尊之为佛母,通称“摩利支佛母”。其种类和形象很多,据说有二十五种之多,包括坐、立、骑猪等不同姿势,但常见也以一面二臂和三面八臂两种形象居多。

此像表现的正是藏传佛教崇奉的三面八臂摩利支佛母形象(图1~4)。三面面相各异,中间面端庄慈祥;右面呲牙咧嘴,面容凶忿;左面为猪面,面向前凸,张口吐舌,獠牙暴露。每面各有三只眼。三头皆戴花冠,头顶共结一个葫芦形大发髻,髻顶安一化佛,余发结成两条发辫垂于双肩;大耳垂肩,耳下垂圆环。上身袒露,颈下挂项圈,项圈下坠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双肩披帔帛,帔帛经臂腕垂于座后;手腕、臂和小腿处皆饰有钏镯。八臂或结印或执物,主二手合掌于胸前,余手伸向两侧,右边三手分别持金刚杵、箭和金针,左边三手分别持弓、线和一枝无忧树。可惜手中持物皆已丢失。结跏端坐于莲花宝座上。莲座造型周正,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宽大素朴,上下对称分布,在宽大素朴的莲叶托护下显得美观齐整。莲座下部封底已开,装藏尽失,但从大开的内膛可清晰看出厚实的内壁和内膛自然的锈蚀,为鉴定尊像时代、产地和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观这尊造像,可谓造型完美,法相庄严,装饰繁缛,工艺精细,体量硕大,品相一流,充分展现了清代乾隆宫廷造像的风格和工艺特点,具有重要的文物艺术和收藏价值。

在这尊造像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左边的猪头。那么,摩利支佛母与猪是什么关系呢?按照西藏僧人的说法,摩利支身上的猪可以不断变出大大小小的许多化身,啖尽众生身上的一切病毒。而从佛教义理的角度来看,它与猪象征的宗教意义有关,亦与摩利支佛母的宗教功用相关。藏传佛教认为,猪象征佛教的三种根本烦恼(即贪、嗔、痴)之一的“痴”(又称“无明”)烦恼,而摩利支的汉译为“光明”,故又称 “光明佛母”,是具有大光明和大智慧的一尊佛母。根据佛教的修法思想和理论,光明是专门破除黑暗的,亦即智慧是专门对治愚痴的,而“明”与“无明”实际是互为一体,又可互为转换的关系。比如一面镜子,其鉴人之光和导致不可鉴人之尘垢同时并存于镜体,镜面蒙上尘垢即黯然无光,除去尘垢则大放光明,镜子能鉴或不能鉴,其本体始终不变。佛家一般以此比喻和引申说明众生的心性,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无始以来的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众生迷则为众生,众生悟则为佛,迷与悟都离不开众生心性之体。由此可以基本明了,猪出现在代表光明和智慧的摩利支佛母身上,既表达了摩利支佛母对治和降伏“痴”烦恼的基本功用,同时又彰显了她破除一切无明烦恼的巨大智慧力量。在藏传佛教艺术中,猪的应用比较普遍,除摩利支佛母形象上有猪外,在金刚亥母像和“六道轮回图”等艺术形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猪的形象。特别是“六道轮回图”,它是藏传佛教寺庙中最为常见的图画形式,其中心的圆圈内绘有三个动物,分别是鸡、蛇和猪,分别代表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其寓意正在于表示这三种烦恼是导致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也是人类一切罪恶与苦难的根源。“六道轮回图”中的猪可以说最为形象而鲜明地标明了猪的佛教象征意义,是我们认识猪在藏传佛教中象征意义的重要根据。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这尊造像虽然不带宫廷造像年款,但其造型样式、工艺技术、雕铸水平与乾隆宫廷造像基本没有区别,具有乾隆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彰显出恢宏博大的皇家艺术气派。同时此像体量硕大,工艺精细,表面鎏金丝毫未损,品相基本完好,且题材稀有,寓意吉祥,功德圆满。这些优胜特点在现知的乾隆宫廷造像中非常难得,值得大家关注和珍爱。

图1 铜镀金三面八臂摩利支佛母像 高33厘米

图3 摩利支佛母像左边猪首

图4 摩利支佛母像像底部

图2 摩利支佛母像背面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众生光明
遇见光明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黑暗中的光明
写在六合金光寺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油服回暖下的众生象
慈怀众生
走向光明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