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公共危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3-24曹俊红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口罩危机

曹俊红

所谓公共危机,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攸关公共利益的、对于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急需管理者快速应对的事件。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急需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各种公共危机不仅会扰乱改革与发展的大局,而且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并会影响公民的政治认同,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公众的公共危机教育。

1 公共危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是近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公共危机教育又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对危机认识的教育

长久以来,我们对公共危机管理重视不够、了解不多,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不愿在危机教育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即便是教育部门提出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也显得有些敷衍塞责。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危机教育课程没有具体的学时数规定和教学计划。而政府即使是意识到有可能出现公共危机,制定了应急预案,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由于并不是从心里真正重视,所以很多的预案和措施也往往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并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日本防灾心理学博士小松昭良,在2003年对中国几个重大事故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目前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安全方面的硬件设施已与欧美诸国不相上下。但真正时刻预防危机、警惕危机的危机意识,中国的各级政府机关还很缺乏,而如果公共管理者不转换陈腐的思维方式,再好的优秀管理体系和硬件设备都难以发挥作用。在对公众进行危机教育方面,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做得很到位。在日本,人们从小就受到防范灾难的教育,孩子们在幼儿园、小学,不但要上地震知识的必修课,还经常参加全民学习活动,各街区都能看到避难场所的标识。政府组织编写有关教材,一些政府官员还亲自著书,传播自己的危机管理经验。

2.危机教育内容亟待更新

我国现有危机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已很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发生的危机事件中如果照此处置,很可能不但不能消除危机,反而会招致更大的损失和伤害。例如,口罩被认为是预防疾病传染、阻断疫情传播的一种有力的武器,但现有的公共卫生防疫教材中,仅提到口罩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而对口罩的材质、佩戴方法、使用环境等方面未作具体介绍。流行病学家就曾专门指出,现在普遍使用的棉纱布口罩,效果其实是很差的,20层纱布口罩对0.1至0.3微米冠状病毒的有效阻挡率仅为65%至70%。尤其是不少人戴口罩的方式并不正确,有的虽然戴着口罩,可口罩与脸中间还有很大缝隙,有的摘戴时没有注意到口罩的卫生,这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能还会引发其他不适。虽然“SARS”的出现使新型口罩和其他隔离、灭菌措施得到推广,但如果不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并迅速普及,广大公众仍无法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其后果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心。

3.传统的危机教育存在片面性

传统的危机意识总是认为危机是社会发展不正常的病态表现,和工作中的重大疏忽有根本的关系,通过人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公共危机就是给政府出难题,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就是捣乱,是试图和政府对立,本身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危机的社会影响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公共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面对危机,应该着眼于主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危机诚然是毁坏现状的灾害,但是如果处理得好,它又会成为创造新生的契机;危机固然要使人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如果处理得好,它会为人们提供更大的補偿。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危机,就要看到危机的发生对社会有机体来说,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社会效果。就像人生病会将一段时间内体内积存的各种毒素释放出来一样,公共危机的爆发也可以帮助社会将自身的不安定因素释放出来,这样可以减少或者杜绝根本性的、颠覆性的社会危机的爆发,在无意中充当了社会安全的“减压阀”。

不仅如此,公共危机管理还是政府管理能力在特定的时间内的集中表现,从中可以看到政府的实际工作水平,高明的政府领导人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危机教育体系

由于对公共危机管理缺乏足够认识,我国只是把危机教育视为单一的学校教育过程,一直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危机教育体系。近年来的一些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如果事故现场周围的群众具有起码的自救、互救知识,绝大部分人的伤亡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公共危机教育不能只针对在校学生,更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建立公共危机教育体系,面向全社会开展公共危机教育,要使广大公众都认识到,公共危机管理人人有关,公共危机管理人人有责;争取要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可能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危险,遇到危险时应当向什么部门求救,到什么地方避险,怎样自救,怎样互救,怎样配合公救。

2 公共危机教育的实施策略

1.基础教育

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危机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学校,特别是小学和中学阶段。对一个社会来说,中小学危机教育的内容孕育着将来的社会人的危机意识。各中小学应遵循基础教育的规律,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带有阶段特点的危机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方面。中小学危机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2.通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综合素质。通识教育是大学阶段关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高等院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把危机教育与素质拓展结合起来,将危机管理作为重要的通识课程开设。通过危机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养成社会安全责任感,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切实提高应对危机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宣传教育

树立全社会的危机意识。要防止危机发生,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需要全社会都树立起危机意识。没有危机意识,就不可能在全社会形成合力,真正完成公共危机管理的各种措施。因此,宣传教育对公共危机管理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应将历史危机的发生日期作为纪念日,并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如举行大型集会、鸣放防空警报等等,以警示公众居安思危并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和传播手段,广泛宣传应对危机的各种知识,提高公众对危机的认识程度,从而积极应对危机。

4.专业教育

培养危机管理的专业人才。面对突然其来的危机,仅仅靠普通公众的自救互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人员来执行决策指挥、紧急救援、危机控制、后勤保障等任务。这些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去做,非专业人员一般是很难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的。因此,我们应着力培养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危机局面的专业人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危机管理在目前作为一个专业的条件并不成熟,但是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加大课程比重却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性危机教育与训练,提高未来从业人员的危机处置能力和职业素质。

5.培训演练

强化全民的危机应对技能。政府应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演练,提高全民的危机应对技能。如对普通公众要开展以危机预防、危机发生后的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普及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预防危机发生,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对危机应对和处置的专业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除了普通公众应有的危机培训知识外,还要根据其工作性质和专业特点,进行专门强化训练,提高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对应对危机的决策人员,要进行危机决策理论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危机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决策效能。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口罩危机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雾霾口罩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危机”中的自信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你的危机意识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