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译者素养

2017-03-24刘诚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高校英语

刘诚

摘 要:一个合格的译者应具备的素养——正确的翻译观、扎实的双语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鉴赏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是高校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译者素养;翻译教学;高校英语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六级学生应“能运用翻译基础理论,初步熟悉汉英两种语言对比,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然而是不是只要掌握了翻译理论和技巧,就能学好翻译呢?因循传统的翻译教学法,教师往往通过“实例法”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固然能够帮助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有效地掌握和应用某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但其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却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这是因为由于缺乏翻译实践,学生基本上不具备翻译能力。如果直接从理论上接触翻译技巧和很有说服力的译例,就会使他们误认为掌握了几条技巧就能从事翻译活动。而我们知道,“实例法”教程上的译例是编者从大量翻译作品中精选出来,或是编者自身经验的积累,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成果。一旦将它们放回到翻译实践的海洋里,很难让人明显感觉得到。当学生根据教程上所提供的方法、技巧对一系列程序编排式的例句和翻译材料进行模仿、练习之后,会发现自己仍无力应付那些超出教程范圍的较为复杂的选材。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尖锐地指出:“有些翻译理论家企图规定很多公式来确切地具体说明在每一种情况下应该怎么译。可是各种不同的情况太多了,各种不同的体裁太多了,各种不同的读者太多了,各种翻译和交际的目的也太多了。我们所需要的不是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对于语言的表现力、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翻译的艺术性特别敏感的译者。”

扎实的双语功底是译者的基本功。提出这一点是基于客观现实的差强人意和译者主观上的普遍忽视。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培养翻译方向的研究生。该学院院长庄绎传指出,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院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其中包括:使用英语不够精确,知识面窄,母语水平低。语言水平不够理想似乎是各地翻译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金圣华教授从她所教的硕士研究生班长篇翻译习作中归纳出一些常见译病,认为很多译病都是由于语文基础不好所至,“由于语文程度不够,在翻译长篇作品时,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香港大学潘汉光教授也指出:“现在香港的大学里学习翻译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汉语语法学习大多片面而欠系统;到了大学正式学习翻译时,又忽视了语法知识的重要,令翻译教学难上加难。”一位外文编辑的感慨更令人堪忧:“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个倾向,就是年轻译者普遍对原文的理解不差,而中文表达却不够通晓,年轻一代在汉语基础和造诣方面比起我们的父辈、祖辈要逊色多了。如果我们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攻读外文的同时,不重视对本国语言的不断学习和语言水平的提高,那么译文的质量不仅上不去,赶超老一辈优秀的翻译家更是一句空话。”

广博的文化知识是做翻译的前提,原因在于:“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首先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但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他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外国文化,而且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他还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在翻译中,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王佐良先生这段话生动地概括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的表达,译者都须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常识。比如要翻译《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就必须对美国这段时期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不得不掌握中国明清时期乃至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译者文化知识面的宽窄会直接影响到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

为了做好翻译工作,译者必须是一个杂家,一部活的百科全书。这当然是个理想化的目标,但每个译者都应向这个目标努力。为了提高翻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翻译教学质量,北外、上外、广外三所试点院校以及其他翻译院系都提出,要在翻译本科阶段增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经典作品研读、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级汉语写作、中西方文化、中西方哲学、中西思想史和逻辑学等课程,打下比较坚实的国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台湾翻译家思果在这个问题上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译者应该多少是个学者。他至少要能查书,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他要的东西,向哪些师友求教。在文字方面,他应该有些语言学的修养;在一般学术方面,他应该有些考据求证的经验。至少他有一两门是比较精通的。译者的常识学识越丰富越好。”

较高的鉴赏能力之所以是译者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是因为“译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在谈到一个翻译教师应该具备的修养和素质时余光中先生说:“做翻译教师应该兼有‘二高,那便是‘眼高加上‘手高。眼高包括有学问、有见解、有理论,正是学者之长;手高则指自己真能出手翻译,甚至拿得出‘译绩,也就是作家之功”教翻译的人固然应朝着这二个方向去努力,以期成为一个称职的翻译教师。然而这岂只是对翻译教师提出的要求!所有从事翻译工作的人,理应兼有这“二高”之素养,包括学习翻译的学生们。至于这“二高”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为要想手高,必须眼高;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南开大学翻译学教授刘士聪一语中的:“一个合格的译者,不但要有过硬的语言能力,更要具有对作品美学价值的鉴赏能力。”这个“鉴赏能力”指的就是“二高”中的眼高。

写诗若仅仅局限于诗内功夫,历史上就不会产生陆游这样伟大的诗人;写武侠小说如果只注重行侠仗义,便不可能造就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西方文化思想于一身的金庸;学翻译的人如果只学翻译,永远译不好。有很多东西要学。如果不在基本上下功夫,如中西书读得多,读得通,文笔好,仅仅研究译学,恐怕此路不通。走也走不了多远。一个译者所应具备的五大素养正是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借用陆游的诗句即“汝果欲学翻译,功夫在翻译外”!

参考文献

[1]隋然,赵华.翻译教学 山重水复[J].中国翻译,1945,(5).

[2]钱冠连.论外语学者对母语研究的建树———再论“两张皮”[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4]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刘士聪.读书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6]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思果.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8]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高校英语
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