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特立教师生涯述略

2017-03-24谭林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徐特立生涯教师

摘 要: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大半生从事教师,他教过私塾、小学、师范、夜校、大学等等。在中央苏区,他创办列宁师范学校,在陕北他创办鲁迅师范学校等,为革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徐特立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钥匙问题,整个的教育学习也是钥匙问题、工具问题。不是给他们成品,替他们把门打开,要给他工具,让他自己去生产;给他钥匙,让他自己去开门。”徐特立这些主张,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关键词:徐特立;教师;生涯

徐特立(1877-1968),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1]本文对徐特立教师生涯述略于后。

1 十年乡村私塾教师

1895年徐特立认为“一面教书一面读书,可以明理,有进步,又可以谋生”,从这年起至1905年,徐特立在乡村蒙馆教了十年私塾。徐特立学以致用,边学边教。但当时他在私塾教书收入非常有限,往往是一年所得,不够买一部《十三经注疏》。于是徐特立便立志破产读书。当时徐特立从祖上继承了一点田产,每年可收20石谷,他便每年卖出一些田产加之微薄的教书收入,一边支撑家用,一边清苦读书。他坚信:十年读书,十年后书一定会读通的,届时谋生问题也一定可以解决。[2]

2 梨江高等小学堂教师

1905年,徐特立在湖南宁乡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友人一道在长沙县榔梨镇创办起梨江高等小学堂,专招农民子弟入学,同时,学校还设置了速成师范班和女子班。为了给贫苦农民尽教育义务,徐特立提出“多教课,只吃饭,不要工资”,深得同仁们赞赏。梨江高小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办起来的。为了办这所学校,徐特立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经费,徐特立就向家庭比较富裕的好友姜济寰、何雨农求助。由姜、何出资,徐特立出力,充当小工,对破旧的古寺进行改造,添砖加瓦,解决学校“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的漏雨问题,将殿堂改建成教室和走廊,将厢房改建成办公室、学生寝室和教员住房。

学校办起来后,书声琅琅,凄寂的殿堂热闹起来了。徐特立既要管理具体教学事务,又要亲自教学。他除教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外,还兼做打钟、办板报、清理沟渠等勤杂工作。星期日和课余,他带领学生种菜、植树造林。那些菜秧子是他从四周农户家讨来的,树苗是他从他的老家五美山带来的。徐特立在梨江高小只教了半年书,但他一直关心着这所学校。后来他到长沙任教时,还经常来学校指导教学,并设法资助办学经费。

3 周氏女塾教师

1906年春,应朱剑凡之邀,徐特立暂时放下梨江高小的事务,到周氏女塾任教,竭力帮助朱剑凡兴办女子教育。在女塾,徐特立任国文教员,同时兼教地理、历史、数学、化学等课。徐特立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负责,深受学生欢迎。后“周氏女塾”扩大为周氏女子师范学堂,徐特立任师范部主任和小学部主事。[3]

4 长沙师范学校教师

1912年,徐特立担任善化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校长,当时,他的同窗好友、长沙知县姜济寰打算大力发展教育,在全县建立1000所国民小学。为此,准备先办一所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姜请徐特立担负这个学校的筹建工作。徐特立接受这个任务后,一切都从零开始,困难不少,任务艰巨。善化高小设在化龙池,房屋非常破旧。徐特立将善化高小一部分房子腾出来,并在校内的走廓、过道等处,添辟一些房间,作为长沙师范的教室和办公室。1912年春,长沙师范学校开始正式招收学生,共招收6个班,300余人。半年后,又觅定荷花池的泐潭寺,稍加修建,定为永久性的校址。徐特立亲任校长兼教员。徐特立认为,从人类知识能力出发来看小学教师的地位,小学教师是掌握人类发展的基础教育者。小学教师的地位如此崇高,就要求他们具有崇高的素质,因而“小学教师不只是‘经师,还应是‘人师,不光要‘教学问,而且还要‘教做人,教书兼育人”。对于创办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一生极为自豪,在师范学校,他除了音乐课没有上过,师范所开各门课程他均上过。当二部讲习科学生毕业的时候,徐特立高兴地为他们书写了这样一首《毕业歌》:“休夸长沙十万口,子弟不教非我有。十八乡镇半开化,少数通人难持久。莫谓乡村阻力多,盘根错节须能手。莫谓乡村馆谷薄,树人收获金如斗。大家努力树桃李,使我古潭追邹鲁。”既概述了他办教育的艰难,也说出了他办学的目的和意愿。

在教学中,徐特立坚持因材施教,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和不足,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善于因势利导,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发展,不足得到提高。他借鉴西方办学治校的经验,开放校禁,解放学生课余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走上社会。在他的治理下,学校人才辈出,誉满三湘,培养了田汉、许光达、刘英、廖沫沙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4]

5 平民夜校教师

徐特立除了创办正规学校外,还主张办平民夜校.1910年底,徐特立在周氏女塾、周南女学任教时,与校中几位教师一起在长沙北门外李大中丞祠堂办起了一所夜校,虽然教学工作很忙,仍抽时间教课。学校注意招收一些卖苦力和小商贩等“下层人”.学生中有做工的,有拉车的,有挑担的,还有商店小学徒。徐特立非常喜欢这些被上层社会瞧不起的粗人,这些人也对他甚为爱戴和尊敬。在徐特立看来,这些穷苦人是因为没有钱才未能上学校受教育,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而平民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形式。在他指导下,学校教学生文化知识,灌输爱国思想,学生由几十人发展到200多人。1916年底,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与进步教员方维夏、杨怀中、黎锦熙、袁仲谦等创办另一所平民夜校,专门招收师范学校附近制币厂、炼铅厂、电灯公司以及铁路上的产业工人和社会上的人力车夫、小贩等入学.徐特立任该夜校主任,方维夏任学监主任,他和几个教员轮流教课。课程有国文、算术、地理和国耻小史,着重给学生以基础文化知识和启迪他们的爱国思想。由于徐特立制定了普及性的教学内容和老师们的认真教学,吸引了劳动人民来上学,學生最多时达300多人.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在教育事业上的反映,开办夜校是民主教育的一个进步,徐特立的教育主张正是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5]

6 长沙五美乡第一初级小学堂教师

1913年,徐特立看到家乡方圆几十里,只有几所私塾,许多农民子弟找不到地方读书,于是拿出自己在长沙教书所得的薪金,筹建了五美乡第一初级小学堂,免费吸收贫苦子弟入学,后来又改成五美高级小学。徐特立还专门为学校亲笔题写了“勤、俭、公、实”四个字,作为校训。在一次讲话中,徐特立特地阐述了这个校训:勤,就是要勤劳、勤快。我们在学校里要勤读书,在家时勤劳动,做一个勤快的好学生。俭,就是要节俭、俭朴……公,就是公正,秉公无私,办事公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大家,不能只顾个人、养成自私自利。实,就是老实、诚实、真实。我们在读书劳动的时候,都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不弄虚作假,不说谎,不欺人,长大了,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徐特立认为,教者校也,是外来的东西;育者养也,是内发的东西。所以“教和育是内外两力”。外力“教”,要通过内力“育”才能起作用,才能开发人的才智,陶冶人的情操,育成人的品德。[6]

7 湖南一师教师

1913年下学期,徐特立开始在第一师范担任教育学、各科教授法和修身等课程教员,并兼任教育实习主任。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理论和方法,他经常在课外组织学生举行有关教学问题的座谈会,他还组织学生参观小学教学,然后详细加以评论、分析。在上修身课时,他不讲那些干巴巴的教条和空洞抽象的大道理,而是用古往今来模范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启发学生,并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指点学生。他在毛泽东等学生向他请教读书经验时,提出“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主张,这种学习方法对毛泽东等学生影响很大。毛泽东在后来曾深情地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7]

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徐特立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

8 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教师

1924年夏,徐特立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借了长沙师范左侧的一栋杂屋,并用“打会”、借贷和募捐等方式,筹集了几百元的经费,创办了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以解决女子读书难的问题。他自己任校长兼教员,其他教员都是义务兼课。学校除一名厨工外,没有其他勤杂人员,许多事情都是他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做。

9 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师

1925年1月,徐特立任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在这里,他针对女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了别具风格而广为称道的“诗教”,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每天早上,他将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需要让学生知道的布告或通知,都用诗的形式写在办公室前廊的黑板上。这些通俗易懂的诗句简洁明了,形象感人,学生爱读,又易记忆,教育效果非常好。如他表扬女生学习成绩好的诗:“女儿智力何曾弱,十二三班作例观;学算刚刚三载半,几何三角一齐完。”他称赞一个叫丘伯箴的女生身体健壮,性格活泼时写道:“人人共道伯箴强,一跃先登上女墙;倘使女儿皆若辈,立将衰弱转强梁。”他批评一些女生晚上就寝后讲话影响别人睡眠时写道:“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嘻声即足声。”当一些学生嘲笑他用别人扔掉的粉笔头上课是小气时,他写道:“半节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是算细人。”学生对这些黑板诗很感兴趣,每天都到走廊的黑板前去阅读和抄录。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有些诗句,同学们几十年后还能背诵出来。[8]

10 中央苏区列宁师范学校教师

中央苏区的师范教育是从师资训练开始逐渐发展形成的。1931年3月,徐特立在瑞金的天后宫创办中央苏区第一期“师资训练班”,采用“实习批评会”的形式,对200多名旧式小学教师进行了短期培训。1932年3月在办“师资训练班”的基础上,中央教育部在瑞金县城北门的刘家祠创办列宁师范学校。学校面向江西、福建两省招生,由徐特立担任校长,并兼教政治、教学法两门课程。1932年10月,教育部创办国立高级列宁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是徐特立。徐特立在举办“师资训练班”和担任师范学校的校长时,既是学校领导人又是教员,还是校工,上课、摇铃、扫地、种菜、熬硝盐,样样工作都干在前头,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9]

11 鲁迅师范学校教师

红军长征初到陕北的1935年冬天,为了迅速培养急需的小学教员,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协助陕北省教育部在瓦窑堡创办了一所小学教师寒假训练班,徐特立亲自担当训练班的班主任,从编写教材到上课,样样都干。

1936年冬徐特立创办扫盲师范(后易名鲁迅师范)并亲任校长。徐特立在鲁迅师范学校生活工作了三个多月,规范和制定了较为翔实的一套方案。徐特立非常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儿童教育是一切国民教育的基础。1937年徐特立恰好耳顺之年,依然登台讲课,经常与学员促膝交谈,嘘寒问暖。[10]

12 延安自然科学院教师

1940年9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开办起来,徐特立任院长兼教师,还是青年教师的辅导老师。他讲课时,师生挤在窑洞前的土坪里,席地而坐,他站在中间,不拿讲稿,也不带书本,滔滔不绝一讲就几个小时。他讲课不是背诵马列主义的词句,而是依据马列主义和自然科学原理,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他还经常举出一些有趣的事例,使大家受到启发,因此,他上课很受学生欢迎。[11]

延安自然科学院分布在延安几个山头上,校舍是师生动手挖的一孔孔窑洞。办学条件很差,没有课桌,双膝就是课桌。没有凳子,砖头、树桩就是凳子。没有黑板,锅烟涂在土墙上,就成了黑板。没有笔、没有纸,学生用树枝在地上演算。徐特立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给全院师生做出了不怕困难、努力战胜困难的榜样。徐特立教育大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要革命不吃饭当然不行,但我们要成为物质的主人,不能变成物质的奴隶,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条件,把自然科学院办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徐特立经常带领师生进行农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以解决物资供应的不足。他们开荒种粮,种菜,养猪,砍柴烧炭,制造农具和纺车,纺线织布,用废旧布打草鞋,还提炼酒精、薄荷油、精盐,制造肥皂。徐特立虽已60多岁,仍然老当益壮,勤奋工作。徐特立经常同师生们在一起参加学院建设性的生产劳动,打窑、砍柴、运粮、帮厨、炼铁、炼焦、制糖、制纺车、造农具,他样样都干。他还时常动手烧木炭、纺毛线、打草鞋、开荒、种菜、种粮食,甚至在三九天他还和学生一起掏大粪。

徐特立亲自为学生讲课,讲当时局势,讲政治。话题严肃,但一点也不枯燥。“像唠嗑一样,感觉就像听故事。讲得深入浅出,一点不觉得乏味。”徐特立指出:“学用一致,是教学上最高原则,“改造物质、改造世界的教育,就必须有创造.”徐特立还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钥匙问题,整个的教育学习也是钥匙问题、工具问题。不是给他们成品,替他们把门打开,要给他工具,让他自己去生产;给他钥匙,让他自己去开门。”[12]徐特立这些主张值得我们永远记取。(谭林,成都师范学院教师)

注释

[1]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2014-4-22www.gx211.com中国高校之窗

[2]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徐特立教育文集

[3]徐特立传,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4,20--21页

[4]徐特立:风范长存励后人2014年11月18日《湖南日报》

[5]《读书日记一则》,《徐特立文集》432页.长沙师范学校编,198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6]徐特立传,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4,42--43页

[7]徐特立传,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4,44--45页

[8]徐特立传,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4,77--78页

[9]徐特立传,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4,105--106页

[10]2016-01-22 陜西日报为了民族的明天: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校历史纪实

[11]徐特立传,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4,156页

[12]在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日子2009-06-10壹周刊

猜你喜欢

徐特立生涯教师
徐特立的三个“第一”
最美教师
吐槽退役生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徐特立与妻子的恩爱一生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做最好的自己
章亮基南昌起义后三见徐特立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