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盆地汉代建筑研究综述

2017-03-24周毅恒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四川盆地研究综述

摘 要:四川盆地在汉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口增殖,留下了众多的考古遗存。随着近现代以来四川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大量与汉代建筑相关的遗迹遗物被发现,相关的考古学研究也随之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是对四川盆地汉代建筑及相关遗存的发现史与研究史回顾与评价。

关键词:四川盆地;汉代建筑;研究综述

建筑既是人类生产技术与思想意识的结晶,体现着时代的风貌,也是人类与周围自然环境互动的产物,揭示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中,四川盆地在地域上包括现在的四川省和重庆市,按地形差异可分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地形较为平坦的川西地区和以长江三峡为主、地形相对崎岖的川东地区。我们所讨论的时代即广义的汉代,涵盖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朝代,前后共计四百余年。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建筑,主要是指与当时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即人们居住的房屋及其附属的一些生产生活设施,也会根据实际适当兼及阙和官署等其他类型的建筑。对这些建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还原当时人们的居住环境、生产力水平乃至社会结构。而落实到具体的考古材料,则主要包括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房址,墓葬中的各类建筑模型明器,画像石与画像砖上的建筑图像以及崖墓结构或壁画中反映出的建筑形制或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对四川盆地汉代建筑的发现与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与回顾,并尝试做出一些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1 四川盆地汉代建筑相关遗存的发现

与汉代建筑直接相关的便是田野考古中发现的建筑遗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的汉代遗址发现了汉代建筑遗存或与其密切相关的遗存,如辽阳三道壕遗址、高邮邵家沟遗址、遂平小寨遗址等。在四川盆地,发现有汉代建筑遗存的遗址有汉源大地头遗址、永陵公园古遗址、忠县中坝遗址、云阳李家坝遗、旧县坪遗址、佘家嘴遗址、巫山张家湾遗址、奉节毛狗堆遗址、丰都石地坝遗址等。由于年代久远,本地区发现的汉代建筑遗存基本仅存房址,却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汉墓中出土的建筑模型明器,对于我们了解汉代建筑的基本种类、形制、布局乃至用途都有很大的帮助。四川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展开,大量的汉代建筑明器也随之出土,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有牧马山灌溉渠汉墓、石人坝小区汉墓、新都区东汉崖墓、麦沱古墓群、奉节赵家湾墓地、丰都大湾墓群、忠县涂井蜀汉崖墓等。出土的建筑模型明器种类多样,包括陶房、陶楼、陶仓、陶井等,总数300余件。

四川盆地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这些画像石与画像砖上都保留了数目较多的汉代建筑图像,是我们研究汉代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有彭县太平乡画像砖、郫县东汉石棺画像、乐山市麻浩崖墓、简阳鬼头山东汉崖墓等,初步统计约有60幅。

崖墓是四川地区汉六朝时期一种流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墓葬形式,有数万座之多[1],这些崖墓在其结构上反映了汉代建筑的形制和特点。因而它们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汉代建筑的立体材料。一些形制较大、制作较考究的崖墓,其结构不仅仿生人建筑,在墓中还有表现建筑形制的画像,例如三台郪江崖墓和中江塔梁子崖墓。

阙作为地面上仅存的不多的汉代建筑,其形制和建造方式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样式和技术水平,可供我们研究参考。全国现存的汉阙大部分都位于四川境内,《四川汉代石阙》一书共收录20座,后重庆忠县又发现1座。

2 四川盆地汉代建筑相关研究回顾

目前学术界关于汉代建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较早的有鲍鼎、刘敦桢和梁思成三位先生合著的《汉代的建筑式样与装饰》,该文就以建筑模型结合画像石画像砖的图像资料,分析汉代建筑的种类、发展历程及其背后反映的社会思想。后有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刘叙杰先生主编的《中國古代建筑史(第一卷)》,但这一类著作囿于其题材,研究显得相对宽泛;曹劲在《先秦两汉岭南建筑研究》一书尝试还原汉代岭南地区的建筑乃至历史人文环境;张家泰则讨论了汉代建筑中的斗栱、建筑类型及装饰艺术等问题[2]。

有关四川盆地汉代建筑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武玮对峡江地区汉晋墓葬出土的陶屋模型建筑样式和功能的研究[3];刘自兵对三峡地区汉晋时期墓葬的陶楼进行了功能和建筑工艺的研究[4];而朱小南则根据陶房模型分析了三国蜀汉民居的时代特征[5]。雷建金等对四川内江汉画中的“干栏”和“大苍”两种建筑进行了考释[6];张薇薇对画像砖中建

筑形象的分析[7]。此外,孙华[8]和向玉成[9]还从崖墓的形制、部件、装饰等方面入手探究汉代建筑对崖墓构造的影响。而根据考古发现的居住址进行的学者仅有赵德云和黄伟两位[10]。姚军则在研究方法上为汉代建筑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11]。董奇则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入手,对巴蜀地区秦汉时期的建筑作了宏观研究[12]。

综上所述,目前四川盆地有关汉代建筑的各类考古资料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研究方面,无论是全国范围内还是在本地区内,都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材料运用上显得比较单薄,多集中在某一类材料上;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如此,利用单一的材料,采用单一的解读方法,也使得结论显得片面和零散。为了更准确的复原汉代建筑,我们需要系统的收集各类资料,包括建筑基础的发掘资料以及建筑模型和画像砖、画像石提供的图像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需要梳理并厘清每一类材料的基本情况,对材料进行类型学的划分,再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将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对比,并结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尽量避免采用单一材料和单一研究方法造成的局限性。力图达到准确划分建筑类型,把握建筑内涵,乃至探讨建筑背后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背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二虎:《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第2期。

[2]张家泰:《汉代建筑若干问题(上)》,《文物建筑》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张家泰:《汉代建筑若干问题(下)》,《文物建筑》第3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

[3]武玮:《峡江地区汉晋墓葬出土陶屋模型探析》,《四川文物》,2010年第6期。

[4]刘自兵:《对三峡地区汉晋时期墓葬所出陶楼的认识》,《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朱小南:《三国蜀汉民居的时代特征——忠县涂井蜀汉崖墓出土陶房模型试析》,《四川文物》,1990年第3期。

[6]雷建金、万立新、曾健:《四川内江汉画民居干栏及大苍》,《中原文物》,1991年第3期。

[7]张薇薇:《亦有甲第 既丽且崇——四川成都“宅院”画像砖反映的东汉居住建筑形象》,《四川文物》,2008年2期。

[8]孙华:《三台郪江崖墓所见汉代建筑形象略述》,《四川文物》,1991年第5期。

[9]向玉成:《乐山崖墓所见汉代岷江中游地区建筑形制略考》,《四川文物》,2003年6期。

[10]赵德云,黄伟:《重庆云阳李家坝秦汉六朝聚落居住址的初步研究》,《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11]姚军:《古代建筑研究方法刍议?以四川地区为例》,《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

[12]董奇:《巴蜀建筑史——秦汉时期》,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作者简介

周毅恒(1992-),男,四川双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秦汉至元明时期考古。

猜你喜欢

四川盆地研究综述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一次四川盆地雷暴天气的数值模拟分析
四川盆地逆温层特征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四川盆地秋季气溶胶与云的相关分析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四川盆地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四川盆地西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