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少数民族题材看美术创作跨文化交际

2017-03-24李富娜王振冬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功能

李富娜+王振冬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谈到,“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目的契合和践行了习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就是要为我国各族人民服务。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功能

1 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作品的功能

少数民族题材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历史最长、分布最广、最具特色的本原艺术体系,具有纯真、感人的艺术魅力。五千年来,中国的文明和绘画史中,反映和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层出不穷,如:《不辇图》、《文姬归汉图》、《昭君出塞图》等。现当代,少数民族题材更是受到美术创作者们的广泛重视,并积极投身创作,如:董希文的《塔吉克牧羊女》、《春到西藏》、吴作人的《负水者》、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袁运生的《泼水节的歌》、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刘泉义的《苗女》系列等,体现了中国油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象征。这些美术作品仿佛开展了一场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引导大众、其他艺术工作者学习和发掘个民族的传统艺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这些作品见证了时代进步、民族精神的凝聚、人民的团结向上等。也不约而同地表现了那些民族因社会形态的转换而带来的精神面貌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作品也最形象地揭示了新中国的社会巨变,以及多民族统一为我国复兴与崛起所显示出来的蓬勃生机。这些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指向,既珍视和发掘了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和传统,又注重创作对象们追求和创造现代文明生活的期待和努力;既关注表现少数民族人民精神气质中区别于汉族的个性,又注重表现作为中华民族共同成员的精神世界的共性;既体现各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展示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所推进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型和一致性。所以增强作品的受众以至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归属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2 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者的使命

目前,从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现状和经验上来看,表现少数民族地域土地的神奇、民族的勤劳、并且强调时代精神是当今美术创作者们的工作主旨。美术创作者们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这一研究课题表现在:1、深层次、宽领域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文化底蕴。2、用艺术的手法丰富地表现各族人民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足迹、幸福生活和精神风貌。3、让美术作品把民族性与时代性、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个性与共性、差异性与一致性很好的结合起来。4、创作者应自觉承担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熔铸中国气派、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责任。

美术创作者们把眼光更多投向少数民族人民和民族地区,从那里的山川景观、民生民俗和人们火热、淳朴、变化中的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和养分,挖掘创作源泉,并通过美术作品把这一切现实与美好介绍给全社会、全人类。中央美术学院宋晓霞教授谈到:“艺术是历史的文化留痕,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比如上世纪中叶,中国艺术家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变革作为与中国社会密切联系、共同经验的过程,抱着对社会和现代发展的热情,满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敬意,在中国美术史上创造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艺术家进行美术创作,到底在探寻什么?就是找人。而写生是找到最真实的人的最好方式。董希文先生当初重走长征路,那也是一条写生的道路。他写生仅仅是在描述民俗风情吗?不是,其实他还是在寻找,他也是表达一种人的力量。我相信回到人,我们才有可能得到磨炼和磨砺,才能感到力量,展现精神。

美术创作者们的创作应自觉、自然地融入、体现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建民族精神纽带、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家应有的责任担当。

3 结语

文化艺术的多样是中国文化中十分难得、宝贵的元素,让人感动的是,中国的版图上有那么多的民族,就算你只走了一小段,那些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能让你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中国的各民族文化能够共存,同时也能够互相发展。画家去写生,在那样一个环境、文化里面获得感动和灵感,他们唱歌、跳舞,喝酒,虽然语言不通,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是永远的、最珍贵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发展和我们整个现代中国文化的诉求或者说现代文化的发展是有关系的。民族题材给这种外来的语言形式提供了我们本土的视觉形象,以及这种相互融合的实践经验。所以它对于中国美术寻找自己的自主精神和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索领域。少数民族题材美术是多样、多视角互相影响、互相构成的这么一個特别好的领域。文化的互动,不光是不同民族间的,即便是同一民族,由于文脉不同,在交流中可能也会有新鲜的、互相启发的地方。因此,中国美术的互动关系中,特别是在民族题材上,最重要的是平等,理解对方,互相交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几点思考.美术大观.2003(4)

[2]王伟.中国人物画造型的民族化.东方艺术.2004(2)

[3]李勇.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特征及价值发现.民族艺术研究2010(1)

[4]魏东.西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创作探索.文艺争鸣 2009(9)

作者简介

李富娜(1980-),重庆人。硕士。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中国人物画研究。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藏族主题美术中的乡土命题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