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术与情感浅谈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

2017-03-24刘刚孔斐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情感

刘刚+孔斐

摘 要:《我在伊朗长大》由法籍伊朗裔玛赞·莎塔曼以自身在伊朗成长经历为背景进行的创作。同期亦有同名动画电影,其扁平简单的艺术手法以及单调的色彩以十岁至二十四岁的十四年间,一个女性成长的过程为角度去看待伊朗以及欧洲的故事,给亚洲以及欧美间接介绍了伊朗这个神秘的国度。由此提出了处在太平盛世的我们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造型艺术;情感

《我在伊朗长大》是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戛纳电影节、美国金球奖以及安妮奖等颁奖、提名的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相比于美国、日本的商业动画来说,它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我在伊朗长大》所具有的真挚内容与独特气质,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个人到国家关系影响的深度,以及创作者追求自由崇高理想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从造型艺术与故事结构两个层面对该片进行探析。

1 从造型艺术上进行分析

首先,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我在伊朗长大》在角色上进行简洁平面化的设计是对复杂的社会与生存背景的强烈对比。动画角色设计在一度程度上不能脱离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括横向上的古今时光;也包括宇宙、国家地域等空间元素。动画时空确定了角色的容貌、体态、服装、发型、道具等造型元素。[1]用简洁的方式,展示更多信息的产品化要求。同样符合动画本体艺术的特性,动画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段。在动画的表达方式上,动画家们应该集中力量,在形式上进行简化,抓住重点,不要将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表达更加深刻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和情感

《我在伊朗长大》中的漫画形象更具体为扁平的黑影,一反传统伊斯兰教的复杂与精美的花样纹饰以及雕塑建筑风格,更大部分是直接的纯黑色或纯白色,不难看出原因来自于作者家庭在宗教限制下的制约与黑袍下的阴影。其中,故事情节中有一段关于伊朗历代王朝的历史回顾,其表现方法与中国的传统皮影戏极为相似。但配以的是传统的伊斯兰教的花纹装饰。 吸收他国传统艺术精华,再加上自身艺术的独特标志。这种创新手法是很值得我认真学习的。创作出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角色造型设计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而这正正是,是否已经打造出了有效的动画角色品牌。因为消费者对购买任何一款动画角色品牌的衍生产品是缘于对该角色文化、思想或精神的认同或喜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出版和衍生市场的开发才具有消费潜力,才能带来衍生价值。[3]在以及仿真艺术泛滥的现代,扁平化的设计更针对于互联网的产物以及极为简洁的方式表达,更适合于信息爆炸的极速时代。作者用简练及精准的手法来表达故事,使复杂的情节与敏感生硬的信息深刻有效。对于故事中《我在伊朗长大》的角色设计,在没有黑袍加身之前,其形象与我们所接触的扁平化漫画形象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在黑袍成为故事的主要线索之下,黑袍的压抑溢于言表,漫画书的封面就是一个极佳的表现。全书中人物形象差距并不大,但与一众漫画的形象相比,更简单粗放的方式让作者以及观众更集中力量在更加深刻的思想以及精神、价值观和情感之上。其次,在场景的设定方面,场景的设定是对动画片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内容和呈现形式的规划和设计。场景的设定不同于场景风格的设定。场景的设定更注重于对影片中所有场景内容和呈现细节的描绘,侧重于内容呈现的范畴,其目的在于给后续动画生产提供详细的场景内容与相关细节。而场景风格的设定则主要是对影片背景呈现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的界定,侧重于美术风格的范畴。动画场景色彩时间节奏的构成是动画场景色彩创作的关键,根据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和自我生理平衡调节的特点,色彩在时间节奏既要满足人的生理平衡,又要依据情节的转折或人的内心需求进行设计。[4]满大街的反美标语口号与烈士头像、电视里时不时出现的激昂革命歌曲、两伊边境的机枪坦克、大街上彬彬有礼热情的伊朗人……各种交织在一起其中真实而震撼的种种情节,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的。让过去黑白阴翳的时代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种对色彩对比无声地交代了事态的变化。而在动画影片这一媒介区别于漫画,是作者情感的进一步表达,更能体现影片的深度。回过头来对国产动画在场景氛围的营造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故事情感探寻

故事结构是一个对世界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小女孩,从宗教与哲学的启蒙预示她成年后的思想独立与对环境的质疑。她的童年以略带稚气的目光去看待国家的动荡、人心的彷徨,对宗教思想与信仰的反思,同时保存着儿童本有的单纯与童真,也有不可泯灭的正义感。正如封面那张作者描绘的自己的童年画像,画被纵向分成了两边,充满童真乐趣的世界与另一边穿着黑纱被宗教花纹所覆压下的背景,而两边都未曾见过笑容,也应是作者对童年的态度。中段描绘作者进入青春阶段,离开了伊朗去了奥地利,开始的不适应与青春期的叛逆。当作者重新慕求在新的国家找到身体与灵魂的寄托时,却一次又一次地碰壁,身心受创,更后来一段情感的终结让作者彻底地消沉下来。青春的荒殆虽让作者倍感伤痛,但在痛苦的童年磨砺下成长的作者最终选择勇敢面对,那一章节的故事最终被翻了过去。后段,作者回到了故鄉——伊朗,但是那可恶的国家政策与宗教观念,并没有给回乡的作者带来多少温暖,新的爱情与婚姻加上事业的进步使作者产生了对自我婚姻观念的反思,最终她选择了再次离国。《我在伊朗长大》以一个和谐的句号结束了,就如合上书后能让人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一般地感动。当人不只是自己,而联系着国家与社会环境后,人又如何。

综上所述,《我在伊朗长大》画面简洁却极生动传神,镜头角度的切换巧妙有趣,故事情节很打动人心。虽然是动画片,却是成年人感兴趣的而且能有所收获的影片,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家庭观念与对自身的反思。或许会认为这里我没很遥远,但在故事的主人公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然而在国家的背景下我们似乎变得很渺小。而作品的反差更能激发我们的忧患意识。同时对动画这一媒介,国内的动画存在着一个尴尬之处,低龄化的倾向使中国动画难登大雅之堂,使产业难以走出国门。个中原因不外乎是对题材审核制度的限制,出于经济与政治理由去干涉艺术发展生态有利有弊,作为产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过于跟风。通过《我在伊朗长大》这部电影的分析看到的中国动画与世界动画之间差距,有差距就意味着有进步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许亲亲,“扁平化”造型设计在动画中的运用,北京大学,2014

[2]鹿小强,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民间美术元素研究,2014

[3]刘跃军编著,动画角色品牌运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胡涛,景翠宁编著,计算机色彩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刘刚,男,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动画专业教师。

孔斐,女,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2015级动画学生。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情感移植
水利工程要重视造型艺术和包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