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再现中作为档案补充的资料:构成与运用

2017-03-24俞抗美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档案资料应用

俞抗美

摘 要: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兼具档案馆和博物馆特点的文化设施,为实现宣传教育、展陈编研的功能,对烈士(们)的个人成长、社会交往、思想演变、工作业绩、主要事迹需要回放到更大的时代、群体、事件环境中,才能充分展示烈士的崇高品德和精神境界。革命烈士纪念馆对烈士的历史再现主要依托两大互补的信息构件:具有档案性质的烈士史料和具有资料性质的背景图书(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者的特点,着重阐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从档案补充的角度在资料的取舍、运用方面进行的尝试,以期对人物类纪念馆处理档案与资料的关系提供一个参照。

关键词:历史再现;档案;资料;应用

1 纪念馆使命与烈士史料的不足

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烈士纪念设施的一种。2011年8月施行的国务院《烈士褒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收集、整理烈士史料,编纂烈士英名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收集、整理、保管、陈列烈士遗物和事迹史料。”民政部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制订、2013年6月施行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各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人民政府安排,开展烈士史料征集研究、事迹编纂和陈列展示工作,组织烈士纪念活动,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献身精神和高尚品质。”综上,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使命即是历史再现烈士形象,弘扬烈士精神。要达成这一使命,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还原烈士事迹时,有以下三个基本视角:

1、历史学视角。烈士是牺牲后根据相关条件予以评定的,是一种追认的荣誉。从历史学视角还原烈士事迹,即是追求述说的历史客观性,使烈士事迹在史料的基础上,符合社会、群体、个人的历史逻辑。

2、社会学视角。烈士是社会成员,生前都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网络中。从社会学视角还原烈士形象,即是唤醒和梳理烈士所处时代特别是原生社会网络的社会记忆,以使提炼、塑造的烈士形象饱满、可信,具有时代合理性和典型性。

3、传播学视角。从传播学视角还原烈士生平情景,即是考虑不同受众最佳传播效果的述说生动性、互动性,最大限度调动受众的共情能力,实现教化的功能。

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展陈、编研产品要完美体现三个视角,需要有充分完备的烈士史料为基础。我馆收藏的烈士史料是按照“人物全宗档案”的要求进行管理的。但是,除部分烈士外,很多烈士史料多少存在一些缺陷:

a、从生平覆盖面看,有部分烈士的史料不能覆盖烈士成长周期;

b、从材料详略程度看,差异性比较大,主体材料较详细的接近传记,简略的只提供了跳跃的脉络;

c、从生活工作面看,工作面的材料丰富程度远胜生活面的材料;

d、从烈士事迹看,对烈士事迹本身涉及较多,对当时、当地的背景交代多有欠缺;

e、从烈士牺牲时期看,早期烈士史料与近期烈士史料存在较大差异,早期烈士材料提供的信息较少、较粗,且缺乏追踪的线索;

f、从材料的种类看,不仅差异很大,而且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的日记、书信、手稿、证章、家谱等严重缺乏,针对性的影音材料也十分不足。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成立以后,曾数次启动大规模的烈士史料征集活动,烈士史料征集也是历年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已建立了2万多名烈士的全宗档案。存在上述问题的症结,一是早期烈士追认时间与牺牲时间间隔较长,史料湮没或灭失较多;二是烈士生前大多是在平凡岗位工作的普通人,有些种类的材料生前并未产生;三是烈士亲属或生前好友出于深厚感情,有可能将部分烈士史料珍藏不露。因此,要历史再现烈士丰彩,除了烈士史料,还需要其他资料的辅助和补充。

2 馆藏背景资料的结构性分析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目前收藏历史背景类、人文背景类、烈士文集类等7大类4100余册背景资料。

作为历史再现中弥补档案不足的背景资料,我们对进馆资料设定了一些基本的构成条件和管理要求:

1、领域覆盖:应该满足历史再现所需的主要元素。大类如历史、社会、文化、地理,子类如历史类的通史、党史、军史、组织史、个人史等。

2、时间覆盖:根据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特点,主要从晚清至当代。

3、收藏重点:一是原始性强、出版频次低印数又少的史料性资料。如烈士文集(日记、书信、年谱、遗稿、诗抄等)、档案编研资料(相关的史料、资料汇编、档案选编、文献汇编)等,也包括相关的回忆录、传记、口述历史等。二是与浙江烈士活动的时期与地域契合度较高的资料。

4、资料来源:主要是市场渠道和与有关纪念馆、档案馆等单位建立的交换渠道。从市场渠道甄别资料的基础条件是权威可信。

5、整理编目:采用了便利资料运用的编目方案,围绕历史再现的需要,分为历史背景、人文背景、烈士文集、档案编研等7大类。

6、保管条件:与馆内公共图书室分开,在史料科设专室、专柜、专职管理,便于掌握与烈士档案的互补对接,汇集需求、运用信息,编制更新计划,完成编目上架等工作。

按照上述条件形成的馆藏资料呈现的特点:一是从档案管理的角度,符合《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关于“应同时收集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的资料”的要求;二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构成了宽基础的知识金字塔;三是从真实还原历史的角度,提供了权威可靠的信息源保障。

3 馆藏背景资料的运用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公共产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选题核心,包括展陈、编研和纪念活动等类型。展陈分为基本陈列和配合年度活动主题的临时展览、巡回展览;编研包括大型的烈士英名录、展览制作中编写的图板说明和展览大纲、涉及烈士和革命建设历程的编研项目等。

在完成公共产品策划、制作、修订过程中,我们对馆藏背景资料的运用方式是:

1、全程运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始终需要馆藏背景资料来发挥框架构筑和细节填充作用。以展陈为例,策划环节中历史脉络的梳理,板块的划分,图文来源的概略确定;制作环节中人物事件的核定和排序,图文资料的确定和编排,与馆藏烈士史料的衔接,以及串联词的编写;修订环节中根据新的资料进行的角度和细节调整等。

2、互补运用:在反映较长的革命(建设)时期全貌的产品中,馆藏烈士史料和背景资料的运用构成互补关系。如2016年在制作《不朽的史诗 永远的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展览》过程中,参考编引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浙江人民革命史画册》等20余种资料,并在展示南方8省三年游击战争时参考编引了刘英、梁柏台等数位烈士的档案。

3、背景运用:在以反映烈士事迹为主的产品中,馆藏资料发挥铺陈背景的作用。如2012年我馆对基本陈列进行了改版设计,以“缅怀·传承”为主题,展示烈士生平事迹为主体内容的《浩然正气垂青史》大型展览,按照革命历程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等六大部分,作为叙事背景,制作中参考编引了大量历史背景、烈士文集、档案编研等类别的馆藏资料,让烈士事迹在准确、生动的背景中得到再现。

4、验证运用:在我馆的档案编研产品中,馆藏资料主要用于史实验证和细节补充。如历时4年编辑完成的大型丛书《碧血丹心——浙江烈士英名录》,记载2万多名烈士事迹,时间跨度从1905年至2013年,尽管每个烈士的介绍仅百十来字,编撰人员却要在熟悉馆藏烈士史料的基础上检索大量相关资料,确保烈士事迹全面准确。

建馆以来,我馆每年都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馆藏资料在这些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了作用。

从我馆的实践来看,对于人物类纪念馆,功能上具有档案(史料)的收藏和展示并重的特点。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展示的社会影响力更大。要讲好档案(史料)的故事,围绕档案(史料)建立科学的资料库是重要条件,灵活运用资料的信息,与档案(史料)构成有机联系是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集,中国档案学会编,2014.8

[2]浅谈国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周晓东、曾圣华,《湖北档案》,2013.6

[3]浅议著名人物档案,张予宏、王的,《机电兵船档案》,2015.1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应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