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2017-03-24傅建科周叶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安徒生幻想自然段

傅建科+周叶萍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所以,课前我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做了一份预学单。现在我们先来交流这份预学单的第1、2两题。

师:预学单第1题中的写故事大意,有什么方法?

生:要写清故事的时间、人物、地点。

生:还要写清楚干什么。

师:对,也可以说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经过是“干什么”的重点。

(师出示学生的作业,分别是过于简略的和过于繁琐的。)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份预学单,发现了什么?

生:两位同学对“干什么”写法很不一样。

师:怎么“很不一样”?能说具体吗?

生:就是一个很简略,一个很复杂,但感觉都不怎么好。

师:是的,“干什么”也就是事情的经过部分比较难把握,就是擦燃火柴的叙述这个部分。预学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出示一份填得很整齐、简明的预学单)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填写的表格非常好,值得学习。你有没有发现好在哪里?

生:用词整齐,意思明白。

师:是的,现在我们能把表格中的内容用一句话表达清楚——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缺少快乐和亲情,或者说又冷又饿,感到孤独痛苦,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

师:同学们,简洁明了、语言规范整齐地填写表格,能帮助我们概括这类故事性很强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现在,同桌之间把这个主要内容相互说一说。

(同桌互说主要内容)

师:一齐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关注表达,朗读感悟

1.聚焦第5自然段,以点带面,感受幻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

师: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

柴,看到了( ),说明( )。

生:大火炉、寒冷。

师:是的,冷!(板书“大火炉”和大大的“冷”)

师:现在,请大家阅读第

1~4自然段,看看这个小女孩有多冷。并用“_____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在边上做好批注。可以这样来做。(出示批注的范例)

师:先找到的同学可以大声有感情地读一读句子。

(生独立快速扫读,并动笔画句子,做批注,时間约3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交流时,请你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小女孩的冷。

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我感受到了天气很冷。

(师在“冷”字上方板书“天”)

生:“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我感受到她的脚很冷。

生:“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我不但感觉到她身体很冷,我还发现她很惨,家里虽然很冷,但总比街上好一点儿,可她却不能回去。

师:是啊!你觉得她这时候的冷来自于哪里?

生:心里。

(师在“冷”字左右两边分别板书“身、心”)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大家点头)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找出表现心冷的句子的同学很少,那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心冷?请你再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中所有体现出小女孩儿冷的句子)

师:是的,在这天寒地冻之中,小女孩却衣不蔽体,可见小女孩的冷不仅仅是因为天气冷、身体冷,还因为人们的漠不关心,以及有家不能回的孤苦伶仃。

师: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让我们觉得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就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文学作品中往往会使用“你”这样的第二人称来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我们也尝试着把对小女孩的称呼改成第二人称“你”,再通过朗读,表达你的同情。谁愿意来试一试?(出示修改人称之后的句子。)

师:“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生:“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你赤着脚在街上走着……你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都跑掉了。”

(师示意全班齐读)

生:(齐)“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你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师:如此寒冷的小女孩,该多么渴望——

生:温暖啊!

师:那么,第一次幻想中什么让你有心头一暖的感觉?找到后用“~~~”画出幻想的内容,并自己读一读,读出温暖的感觉。

(生自读自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并出示相关语段)

师:我感觉到了一点点温暖。如果我们想把这份惊喜表达出来,还需要特别关注文中的哪个标点符号?

生:(齐)感叹号。

师:是啊,让我们再齐声朗读一次,将这份惊喜表达出来。

(生齐读)

师:文学作品中还会使用

“我”这样的第一人称,让我们有更切身的体会。我们也尝试把对小女孩的称呼改成第一人称“我”,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温暖的感觉表达得更强烈些。

(师出示修改人称后的语段,生再次改人称齐读。师配乐朗诵火柴灭了的句子。)

师:这么温暖的幻想过后,又回到刚才的冷,你觉得怎样?

生:我觉得小女孩的幻想破灭了。

生:我觉得小女孩儿会很伤心、难过。

(师板书,将“冷”字用蓝粉笔再描一次。)

师:是啊,小女孩觉得更冷了!

2.感受其余几次擦燃火柴的画面

师: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痛苦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

(师板书“烤鹅”“圣诞树”“奶奶”,加上之前的“大火炉”,四个词语位置呈渐高的趋势。)

师:默读另外几次擦燃火柴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每一次幻想对女孩来说都是一份惊喜。安徒生是否都用“!”这样的语言密码来诠释她的情感呢?

(生快速默读,自主探究。)

生:小女孩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幻想中用到了感叹号,其他几次描写都没用到。

师: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情感最强烈。

师:那为什么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情感会最强烈?

生:我的理解是出现第一次幻景时,小女孩感到非常惊喜,出现第二、第三次幻景时更顺理成章,出现第四、第五次幻景时,小女孩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

师:是啊,直到最后一次,感情得到了升华,安徒生用了一连串的感叹号来表达小女孩极强烈的感情。

师:请思考一下这五次幻景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现在,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并记录在预学单上。

(生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几个小组的指导,全班交流。)

生1:因为首先小女孩幻想到的情景是层层递进的,所以不能调换。

师:怎么理解你的“层层递进”?

生1:从最原始的物质需求——温暖、食物,到后来的精神追求——快乐、幸福,是这样递进的。

师:(给“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四个词语画上台阶式的思维图)同学们说得很好。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童话虽然有相似的情节,但是却富有一定的逻辑,我们要是能感受到情节背后的逻辑秘密,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童话的内涵。当大火炉、烤鹅、圣诞树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的时候,本来就冷的小女孩更加饥寒交迫,更加孤独了。因此,小女孩多么渴望有一个人的出现,可以让她不再痛苦。我们再次来读一读第9、10自然段,感受小女孩这种强烈的渴望。

(生齐读第9、10自然段)

三、结课引出下节课的主题

师:现在,我们看到小女孩跟着奶奶飞到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不是最善意的结局吗?那后面两个自然段多余吗?你有没有新的想法?下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第二课时

一、直接導入,体会结尾之妙,拓展阅读类似写法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了美好的幻觉中,小女孩更寒冷、饥饿和孤独痛苦。最后在奶奶的怀抱中飞向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和孤独的地方去了。这不是最善意的结局吗?这个地方戛然而止就耐人寻味了,后面加上两个自然段是否多余?我在整理大家的预学单时,发现全班49位同学有44位认为不多余,5位同学认为多余。认为不多余的同学普遍认为这样写让我们从幻想回到了现实中,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悲惨。认为多余的同学普遍认为这样写小女孩太惨了,还不如让她在幻想中美好地离去。(师出示预学单)

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关注一下结尾的第11、第12自然段。请用心地读一读,读完以后,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如果有颜色的话,你觉得该是什么颜色?并简要说明理由。先自己独立完成“共学单”的第一题。

(生独立默读段落,独立填写共学单中的题目,约3分钟后小组讨论,得出组内的共同意见。)

生:新年的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因为它是温暖的。

生:新年的太阳也可以是金黄色,因为它表示新的希望。

生:过路的人们的脸上是灰色的,或者是黑白的,因为他们毫无同情心。

生:我们认为过路的人们的衣服是彩色的,因为他们在过新年。

生:小女孩应该是白色的,因为她像小天使一样纯洁,并且可以去天堂。

生:我们认为小女孩应该是灰色的,因为她悲惨地死去了。

生:我认为小女孩应该是彩色的,因为她虽然死去了,但死的时候有美好的幻想。

……

师:我认同刚才同学们的意见。在我的眼前,这个画面仿佛是这样的——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是温暖的暖色,因为他们是温暖、明亮、喜庆。然而,当我目光触及小女孩的时候,我发现小女孩是灰色的,因为她在这么美好的日子里悲惨地死去了,新年的所有美好都从此与她无关。这时,就连那些看上去美好的事物,这时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些美好的事物,反而让我觉得小女孩的死更加悲惨。虽然当我想到她临死还有那么美好的梦想,我也希望给她添上美好的色彩。

师:结尾第12自然段的两

个“幸福”,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呢?

师:是啊,小女孩在幻想中确实很幸福。然而,这些仅仅是幻想,幻想越幸福,现实中的小女孩就越凄惨。小女孩只要活着就不可能摆脱寒冷、饥饿、孤独、痛苦,只有死亡这条路才可以让她解脱。小女孩的这种无奈的幸福,反衬出的恰恰是这个社会的冷漠。

(师在“冷”字的下方板书“社会”)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一个画面?

(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结尾所描绘的画面。)

师:读到这里,你认为这个结尾多余吗?

生:不多余,结尾用美好的事物衬托出了现实的悲惨。

师:课文这样的写法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学到,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很多优秀作品中,却广泛地被作家应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类似的片段。

(师课件出示自然赏析——名著中的结尾)

1.《小音乐家杨科》 显克微支

内容简介

一个酷爱音乐且极具音乐天赋的八岁孩童小杨科,仅仅因为喜爱小提琴,因为羡慕而摸了一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就惨遭毒打,悲惨地死去。

《小音乐家杨科》 结尾

杨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杨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

小音乐家杨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在杨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2.《凡卡》 契诃夫

内容简介

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不在家,偷偷给乡下当守夜人的爷爷写信。信中,凡卡诉说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学徒生活,回忆自己在乡下的美好生活,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最后凡卡把没写清地址的信塞进邮筒,由醉醺醺的邮差驾着邮车送到各地去。随后,凡卡在甜美的梦中看见爷爷念他的信。

《凡卡》结尾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陪爷爷守夜的狗)在炕一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师:你觉得这两个结尾是如何用美好的事物表达悲惨的结局的?

生:《小音乐家杨科》的结尾写道,杨科死在美好的春天里,这看似美好,实际是写出了他的悲惨。

生:小音乐家死的时候听到那么多美好的声音,可这是他最后一次听了,这也显得他死得很惨。

师:是的,我们喜爱的曹文轩曾说过一段话(课件出示):“纵观流传久远的经典名著,又有多少是以喜剧而获得成功的呢?其实,无论喜剧还是悲剧,都是生命存在的常态,而悲剧则更能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更能让人体验到生命的珍贵。”

师:现在,我们应该明白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并不多余。结尾用到的一种写法是——(板书:喜写悲,悲更悲)

二、改变结局,抒发情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探讨,我们已经领会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的妙处。但是,我知道很多同学都不想看到这样的故事结局。现在,如果老师给大家一次机会,你来当作者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改写一下结局,你会怎么写?

生:小女孩得到了好心人的救助,得以生存下来,并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生:爸爸回心转意,把小女孩接回了家,一家人从此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生:上帝同情小女孩,从此她在天堂过上了幸福生活。

……

师:我相信,同学这样改写结尾,都是有自己的缘由的。有的是对小女孩的同情、怜悯,有的是想让小女孩和我们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有的是想揭露万恶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伤害……那么,安徒生这样安排这个童话故事到底有怎样的出发点呢?下一堂课,就类似的问题周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来展开学习、探讨。

第三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话题

师:上节课,傅老师带着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我们都为她悲惨的结局感到遗憾,并渴望改变小女孩的结局。看来,跟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我们都希望小女孩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这一刻,让你问安徒生一个问题,你最想问什么?

生: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女孩死去?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安徒生为什么会想到写這样一个小女孩呢?

师:你想了解他的创作灵感在哪里。还有吗?

生:安徒生当时的生活难道跟小女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师:他的生存环境是否跟创作这样一个小女孩有关联呢?

师:看来,大家最想了解的是这样三个问题,其实后两位同学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安徒生为什么要塑造一个这么悲惨的小女孩。是吗?

二、了解作者生平,解开谜团

师:好,那么我们最想了解这样两个问题,可安徒生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怎么才能找到答案?

生:找安徒生的资料。

师:请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安徒生简介,这篇文章有1400多个字,请用4分钟左右扫读,找答案。

(生阅读安徒生生平)

师: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答案了吗?

生:安徒生收到了朋友给他的三张照片,正好有一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所以他选择了这一张,才创作了这个故事。

师:三张照片,为什么偏偏对这个小女孩情有独钟呢?

生:安徒生的母亲很贫穷,当过乞丐,他的奶奶生活也很贫困,所以,他对贫困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师:他最亲的人,就曾有过小女孩那样的贫困经历,所以,他能理解这个层面的人的生活和内心渴求,有道理。那第二个问题,谁找到了答案?

生:我发现安徒生心中的上帝是个慈祥的人,当他觉得作品中的人物不能够在现实中得到幸福的时候,他会安排她去见上帝。

师:女孩在现实中得不到幸福吗?

生:是的,女孩面对冷酷的现实,只有死亡才能解脱贫困和孤独,死亡对于女孩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幸福吧。

师:嗯,这么一读,我们惊喜地发现,如果作品中有哪些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去找找创作背景。(板书:了解作者生平,解开谜团)安徒生一生创作了许多的童话,肯定会有许多我们想不明白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从这些书里走近安徒生——

(师课件出示)

《安徒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月版 王开阳著

《在蓝色中旅行——安徒生传》(丹麦)斯蒂格·德拉戈尔著

冯骏译

《我的童话人生》(丹麦)安徒生著 傅光明译

《飞翔的灵魂——安徒生经典童话解读》孙建江著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三、链接相关作品,丰富感受

师: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一定有它的魅力所在。安徒生的这个故事从创作到今天,已经170年了。这个故事能流传那么长久,肯定有其价值。有一位小姑娘读完这个故事后,写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打开语文课本,推荐一位朗读高手读读这首小诗,其他同学想想小姑娘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师指名读)

师:小姑娘在这首诗里想表达一个什么想法?

生:渴望能够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对女孩的遭遇很同情。

师:字里行间满是对女孩的同情。(板书:对女孩的同情)这大概是我们很多人读过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吧。在不同人眼里,对于卖火柴的女孩这个故事看法还真不一样。老师找了好多与这个故事有关的内容片段,做成一张剪报。请大家从抽屉里拿出这张剪报。

(生取出剪报)

师:报纸大家都读过吗?

生:读过。

师:是不是边边角角都读?

生:不是,挑选我喜欢的读。

师:好的,我们就用读报纸的方式来选读这张剪报。静静阅读5分钟,边读边想这些读者读完后想到了什么,在气泡图上填写你的阅读所得。

(生一边阅读,一边完成阅读单。)

师:好,来把你们的阅读收获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请选择一个同学做好整理和记录,其余同学汇报。(生自主交流)

师:好,哪一组先来汇报?

生:想到了小女孩虽然贫苦,但是她对生活的追求永远没有停止;对小女孩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羡慕;对社会制度的不满。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想到了小女孩对亲情的渴求;对小女孩当时生活环境的无奈;对当时社会的憎恶。

师:还有补充吗?

生:想到了人情的冷漠;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要懂得感恩。

师:是的,同样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想法。如果我们多去关注这些你感兴趣的作品,就会丰富你的想法。(板书:链接相关作品,丰富感受)那么多的观点,你比较认同哪一个?

生:我比较赞同“对生活有追求”这一条。因为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但是很多人却没有小女孩一样的追求,得过且过。

生:我比较认同“对社会制度的不满”这一条。如果因社会制度而贫富差距太大,生活在底层的人就不会幸福,这很不公平。

生:我比较认同“人情冷漠太可怕”这一条。现在社会也有这样冷漠的事情,如果人心太冷漠,会出现很多让人心寒的事情,这样的生活环境太可怕。

师:你渴望唤醒当下冷漠的人,让社会变得温暖,是吗?名著流传多年后,衍生出来的作品,远远不止这样的一张剪报。可是,那么多的观点,我们不能全盘接受,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学会甄别和选择。

四、联系个人阅历,常读常新

师:这样一个故事,相信自己的父母一定读过的举手。(全班举手)在今天之前就读过的请举手。(全班举手)相信你们的下一代也一定会读到这个故事的举手。(全班举手)

师:看来,这个故事还会流传很多很多年。这就是经典。我想对大家再做个小采访。你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大概是什么时候?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大概读大班的时候,看拼音自己读的,当时就觉得这个小女孩真可怜。

生:我大概是在很小的时候,妈妈讲给我听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故事很好听,小女孩有点惨。

生:我是听幼儿园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听到的,当时就觉得小女孩生活很悲惨,有点可怕。

师:今天,等于复习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不一样的看法吗?

生:有,我真不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还会有那么多的启示。

生:以往就大概只有对小女孩的同情吧,现在发现竟然还有我们可以敬佩的品质。

生:以前我们就觉得小女孩很悲惨,现在发现,死去其实对小女孩来说是一种解脱。

……

师:看来,今天的读的确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感受。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出示畢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师:我们大家熟悉的一个作家——毕淑敏,她也读了安徒生的作品,她读了我们大家熟悉的《海的女儿》,也叫《人鱼公主》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师课件出示)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就读出了爱情。喔喔,原来,人鱼公主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好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儿,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现在,我48岁了。为了写这篇文章,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

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意味深长?

师:思考一下,她的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生: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感悟。

生:经典的故事可以看很

多次,年龄不一样,想法和感悟可能会有变化。

生:文章可以常读常新。

师:的确,联系个人的阅历,很多的文章我们可以一读再读,常读常新。(板书:联系个人阅历,常读常新)《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如此熟悉的故事,过几年我们再来读,说不定一样会有别样的感悟,当我们步入晚年的时候又会有新的想法。

五、回顾总结

师:好,聊到这里,大家发现没有,今天我们把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复习了一次。与其说是读课文,不如说是一起掌握了一种阅读名著的方法。所有的名著,除了关注文本里面的内容,还可走出故事、(回顾板书)了解作者的生平、解开创作之谜,还可以去读读与这个名著有关的作品,丰富和加深自己对名著的感受。最后一条,需要时间的考验,让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把名著一读

再读,说不定会常读常新。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安徒生幻想自然段
安徒生的世界
秋天
跳高者
锁不住的幻想
美丽的秋天
安徒生红绿灯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