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及点评

2017-03-24周叶萍田晓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3期

周叶萍+田晓军

第一板块: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开启预测

师:(出示林清玄照片)今天,我们将要认识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读读他的童年故事——《和时间赛跑》。(板书:和时间赛跑)“赛”字是个生字,横特别多,最后一笔是点。

(生跟着书空)

师:读故事前,我们来做个小小预测吧,请拿出作业纸。凭感觉,根据我们读故事的经验,你觉得作者有可能会把哪部分介绍得最详细,请打个“√”。

(生拿出作业单,完成预测。)

【点评:阅读起始学会预测,很有新意,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带着验证去初读课文,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了解结构,提出疑问

师:课文究竟跟我们预测的是否一样呢?

(生自由朗读)

师:好,有许多同学读了一遍又一遍,那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拿出作业纸,看看第二题有一个线段图,找一找,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到底在哪些段落里,请在相应的段落号上面画几个斜杠。

(生动笔画)

师:好,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答案,谁来说一说?

生:我认为和时间赛跑的过程是在第8自然段。

师:跟她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第8自然段写到了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刚才的预测和现在的结果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把手放下,好多同学不一样。其实,预测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当结果和预测不一样的时候,还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来,预测和结果不一样的同学,你能说说现在脑子里冒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把“为什么和时间赛跑”写得那么具体?

生:为什么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写得那么短?

生:以往我们的课文里都是把过程写得很详细,原因写得不详细的,而这篇课文是原因写得非常详细,为什么呢?

师: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平时认为过程很具体的,可今天偏偏只写了一小部分,而前面长长的原因却写了7个自然段,是不是没有必要写那么长呢?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研究的是:这段话写了什么?这部分真的是非写不可吗?

【点评:通过测评,暴露学生的思维定式,在验证中自然对文本产生疑惑,引发解疑的冲动。】

第三板块:聚焦“赛前”,了解大意,质疑解疑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1~7自然段,看看写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

师:好,找到了吗?写到了哪些人?

生:外祖母。

师:写到了外祖母,还写到了谁?

生:爸爸。

师:哦。爸爸,还有谁?

生:“我”。

师:三个人。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外祖母去世了。

师:哦。外祖母去世了,然后呢?

生:爸爸和“我”的对话。

师:哦。还有爸爸和“我”的一段对话,还有其他事情吗?

生:外祖母去世后,文中的“我”就開始观察太阳和小鸟。

师:这样长长的一段内容写到了几段经历?

生:两段。

师:发现没有?两段经历都有一个“我”。看来,这两段经历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儿,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的一番对话,“我”观察太阳和小鸟。

【点评:三年级的学生,概括散文内容有困难,教师用“哪些人?哪些事情?”帮助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合理又恰当。顺势又引出每件事都有一个“我”的存在,其实揭示了散文的一个特点——都是“我”真实的经历。】

师:这段原因有两段经历,哪一段经历你觉得读起来似乎也有一点点不明白的感觉呢?

生:“我”不太懂爸爸对“我”说的话。

师:你有点儿不明白,是

吗?跟她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好,把手放下。还有没有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为什么要观察太阳和鸟儿?

师:你也有些不大明白,是吗?跟她一样的小朋友举手。爸爸到底跟“我”说了些什么,让我们也有些迷惑。这是爸爸说的话,他为了回答哪个问题?

生: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

师:哦,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那我们能找到哪些答案呢?大声地读读爸爸的话。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好吗?谁来读第一句?什么永远不会回来了,答案在哪里?

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师:(一边现场批注演示,一边交流)把关键词圈出来。第二句,谁来找找答案?爸爸告诉“我”什么永远不会回来了呢?

生:“你的昨天过去了。”

师:“你的昨天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我们“过去了”这三个字可以给它省了,可以说“你的昨天”永远不会回来了,找到一个关键词圈下来。第三句,谁来试试,这会儿是什么永远不会回来了呢?

生:“爸爸的童年。”

师:“爸爸的童年”,可是我们发现两行很难圈,是不是啊,我们这个时候,可以跳着圈。爸爸的童年。用一根线把它们连一连,关键词就圈好了。最后一句,我们请所有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

师:好,你找到的关键答案是“你的所有时间”。你认为是“你的所有时间”,是吗?找到了关键词,我们也就找到了爸爸的答案。爸爸告诉我们几个答案?

生:四个。第一个他告诉我们“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接着是“你的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你的所有时间”。

【点评:学会批注,提取信息,是三年级起步阶段必要的学习习惯。如何学会正确地批注,教师的恰当示范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

师:你看,爸爸用四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还可以把它变成两句话,你可以吗?想一想。

(师出示:_______________永远不会回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你的所有时间”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同意吗?这样可以变成两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齐读)

师:我们还能把它变成一句话,谁来读?

(师出示: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永遠不会回来了。)

生:我选第一句。

师:有人把手举高了,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我选第二句。因为“所有时间里的事物”包含了“你的昨天、爸爸的童年、你的所有时间”。

师:这些都包含在“所有时间里的事物”。(询问之前回答的学生)现在你的选择有改变吗?

生:我也选第二句。

师:我问你来答。是什么永远不会回来了?

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

远不会回来了,包括你的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你的所有时间。

【点评:爸爸的话的逻辑关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难讲清楚。教师运用批注提取信息,再进行信息整合和分配,巧妙地让学生理清了关系,读懂意思。】

师:可是爸爸为什么非要这样说呢?请大家再读爸爸的话。

(生读)

师:周老师的女儿跟当时的林清玄差不多大,跟你们也差不多大,爸爸应该跟老师差不多。那老师就来学学爸爸,大家听一听,你看看自己到底发现了什么。(范读)爸爸反反复复在强调着一个什么词?

生:永远。

师:永远,是吗?好,那我们来读好这几个带“永远”的句子。

(生读)

师:还有一句没有“永远”,你也能读出像“永远”一样的强调吗?是哪个词?

生:“再也不能”。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说的这段话,好吗?

(师生配合读)

师:读到这里,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爸爸想要我珍惜时间。

生:我感到有点悲伤,因为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回来了。

师:你想到了自己也可能会被时间带走,是吗?

生:我受到了一种启发,我知道爸爸要让我珍惜时间。

师:你有点懂了。

生:我感到害怕。

师:怕什么?

生:怕时间把自己也带走,像外祖母一样会在世界上永远消失。

师:因为现实中的外祖母去世了,是吗?请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关于时间流逝的格言,我们都知道。可是,爸爸的话不仅让我知道了这些,也让我知道了在时光的隧道里还会消失的有——我的昨天、爸爸的童年、我的所有时间,甚至于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点评:为什么作者不那样写,非要这样写?通过比较探究,再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到三年级的林清玄的内心,产生共鸣。非常棒!】

第四板块 理解第二段历程——“我”观察到的景物

师:真的时间会带走这一切吗?所以“我”就开始观察身边的太阳和鸟儿,这些熟悉的景物,发现这些景物真的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一起读——

(生伴随配乐朗读“太阳落山”的段落)

师:熟悉的飞鸟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配乐朗读“飞鸟”的段落)

师:是呀,让我们配合着再把“我”的这份观察来感受一次,好吗?

师: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落日了,与“我”听爸爸这段话之前完全不一样了,让“我”感受到——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生读)

师: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时间会把今天的太阳给带走,所以,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生读)

师:再看熟悉的鸟儿,这何尝是普通的飞鸟啊,因为“我”联想到了——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生读)

【点评:有了前面对时间的一种共鸣,看到熟悉的景物,自然就会产生相似的感受,无需过多的语言。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辅助配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心底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焦急。】

师:想到这一刻,看到这一幕,你觉得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生:我最想做的事是好好珍惜时间。时间可以把任何东西都给带走。

生:时间流逝得太快了,我该怎么留住它。

生:时间怎么会走得那么

快?我可以跑赢它吗?

师:时间要带走这么多的事物,“我”要珍惜时间,所以“我”要和——(生:时间赛跑。)“我”要和——(生:时间赛跑。)这长长的一段话,都在讲述着为什么和时间赛跑。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为什么“我”要观察飞鸟和太阳?

生:因为“我”想珍惜时间,看着太阳一寸一寸落下山头,证明爸爸说的是实话。

师:哦,“我”是想验证爸爸的话。所以才会去观察,是吗?现在爸爸的话你懂了吗?

生:懂了,他跟“我”说的话是告诉“我”,“我”也会长大,像外祖母一样老,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

师:现在,我们读懂课文写了什么。那接着,让我们回顾一下第1~7自然段,是否有非写不可的理由呢?或者说有没有哪一段不写也可以有那种感觉呢?

(生自由交流)

师:好,很多同学都有了一些交流的想法。那为什么这些内容作者认为非写不可呢?

生:因为如果外祖母没有去世的话,爸爸也不会对“我”说那段话,如果爸爸没有对“我”说那段话,“我”也不会去观察太阳和小鸟。

生:如果“我”不去观察太阳和小鸟,“我”也就不会想到和时间赛跑。

师:她用“如果……就……”告诉了我们。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如果没有前一自然段,就不会引发后面的事情。

师:原来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引发另一件,一件引发另一件。所以,每一段经历对于十岁的林清玄来说,他认为都是必不可少的。这组课文的导语也是這么说的。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吧。(出示单元导语)

(指名读)

师:看来,这可能就是林清玄童年生活中的那一朵朵浪花。所以,这段经历,他非写不可。周老师了解了一下,有很多三年级的学生跟我说,时间,他们觉得是很慢的,但是林清玄却在这个时候告诉我们时间过去了。他已经认识到了时间,所以这段经历他必须写出来,我们才能明白他要和时间去赛跑。这样的举动,我们才能明白。好,到这里,我们跟随林清玄了解了时间要带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那今天,如果再让你来看这熟悉的景物,会怎么样呢?这是落叶,这是飞驰而过的汽车,这是正在滴水的水龙头,这是星星满天的夜空……在我们身边还会有很多很多时间里的事物。这一刻,你的感受是不是像林清玄一样,也会变得不一样了呢?让我们拿出笔,挑一个句子,完成练笔。

(生自由写)

【点评:情动而辞发,与三年级的林清玄真正产生共鸣的时候,结合学生自己的感受与生活安排练笔,水到渠成。】

师:好,把笔放下,哪位同学先来谈谈。

生:当我看到太阳升起,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升起,但永远不是今天的了。

师:你跟林清玄一样,也写太阳,是吗。

生:当我看到树叶一片一片从枝头落下,我知道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明年长出的新叶,再也不会是今年的叶子了。

师:如果你读得更有感情些,说不定会带给人更多的感受。再来试试,好吗?

(生再次朗读)

生:当我看到水龙头里的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就想到下一滴如果滴到了同一个位置,再也不能变回上一滴了。

师:再也不是上一滴水了。

生:当我看到汽车从马路上奔驰而过,就想到下一次再开过同样的路线的,就不是同一辆轿车了。

师:就不是同一辆车了。当我们对时间有了认识之后,我们对身边的景物也像林清玄一样,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希望今天的课也能成为你们童年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将来也能够因为今天对时间的不同感受,而想到和时间去赛跑。和时间赛跑到底怎么赛?又带给了作者怎样的一段经历,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去学。

【总评】

周叶萍老师的这节课上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在实践中,不少专家和教师对把这篇课文放在三年级表示质疑,觉得不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有些难理解。但是,周老师的课堂为什么会没有这种感觉呢?

1.定位准。《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定位为童年的多彩生活,后面的几篇文章都与童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林清玄写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散文。文章写到了从外祖母去世的悲伤引发爸爸和“我”的对话,再到“我”观察太阳和鸟儿,明白了时间是什么,并写到和时间赛跑的经历及带给“我”的启发。这篇散文的结构是自由的,字里行间贵在有“我”,抒发了作者在特定时刻的所思所感。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时间是个模糊抽象的概念,要真正读懂并认同作者的感受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周老师没有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上,而是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时间是什么”,体会同龄人在成长路上的烦恼,与林清玄产生共鸣上。

2.策略巧。如何对学生基于文体开展教学?跟三年级学生说“形散神聚”自然是不恰当的。通过预测与验证,不仅让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更让学生明白了文章自由的行文结构。再如对爸爸的话的理解,通过批注、提取信息、整合梳理信息读懂爸爸的话,再通过朗读产生共鸣,并顺势而读,读出感受后,再顺势而写。这样的教学不仅折射出了周老师良好的语文功底,也流露出了周老师良好的教学观、学生观。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