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分析和解决对策

2017-03-24白鹭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质量问题出版物解决对策

白鹭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物的质量不断提高,精品力作频出,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但也毋庸讳言,近年来受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出版社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不断压缩出版过程中必要的时间成本,只注重利润指标,不重视社会效益,加上出版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得我国图书市场乱象丛生,出版物质量逐年下滑。这一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整个出版行业追求功利的短视心理所致。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出版行业提高责任意识、调整生产模式、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对出版物质量的监管力度,同时把这些要务落到实处,不断提供高质量出版物。

关键词:出版物;质量问题;解决对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自2014年开始,就提出强化出版管理各项环节,用以进一步推动出版业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这一举措的出台,是因为我国图书市场乱象丛生。譬如,少儿出版物中存在内容低俗、质量低劣、价格虚高等问题。同时,市场上还有大量的低俗类出版物和跟风炒作的出版物。此外,各类出版物层出不穷的“差错率严重超标”现象,使得出版物的质量问题愈发凸显。现就这一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我国出版物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1.1从行业角度分析,部分出版从业者忽视了出版物的内容质量

市场上装帧精美、内容空洞的图书很多见,就说明了出版者在出版物的装帧质量上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关于图书质量,人们往往看重的是图书的编校质量(即差错率),或印刷质量。就连业内人士一谈到图书质量,也总是说图书编校质量如何、印刷效果如何、包装如何精美等。但是,图书质量好坏仅仅用这几点衡量是远远不够的。出版物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无论哪一种出版物,都应该具有高度的精神内涵,在认识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上体现文化的传承。一本好的出版物,内容好是第一位的。

1.2 出版规模的增长速度较快,影响了出版物质量

首先,体制改革给出版业带来了深度影响。出版转企改制激活了行业活力,却也给传统出版社带来了生存压力。受经济效益指标压力和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单位多采取短平快的方式追求全方位和跨行业发展,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暂时被放在了一边。拿图书出版来说,图书出版是一项花费时间成本比较高的劳动,而一些出版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组稿过程仓促,稿件来源就较为粗糙,再将审稿的时间一再压缩,编辑程序也不断简化,由三审变为一审,由三校变为一校,在稿件还未达到出版要求的情况下就交付印厂,在得到短期回报之后,变本加厉,从而导致问题出版物的出现。长此以往,不仅图书质量出现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养成了习惯,丢失社会责任心,使得出版工作进入恶性循环。

其次,由于人们对阅读种类的需求越来越高,出版社也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不考虑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进行超范围的出书。不顾图书种类划分,理科类、技术类的书在没有专业编辑的情况下大量出版,编辑的专业能力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对图书内容的可取性也不重视,只让出版的范围不断扩大[1]。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许多不够专业的“专业图书”。

第三,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编校环节薄弱。由于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能够从事的人员群体比较少,再加上近些年出版社的出版量不断增加,有些出版社直接将校对室取消,最终改为编校合一制。也就是说编辑审稿工作和校对工作由一人完成,在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同时,忽略了质量,并且形成了稿件出错正常的心理[2]。

第四,有些出版社靠买卖书号来维持运转,他们采用这种方式可谓是广种薄收,由一名编辑负责的书种达十几种或者更多,海量的工作已经超出了出版社的正常工作量,也不利于编辑校对工作质量的提升。

1.3 出版社的部分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且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目前,出版社的中高层领导人都是上个世纪的人,他們的教育程度与当下的教育环境不同,因而也出现了不同的文化程度标准。对于出版社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而言,由于他们在学习期间没有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在进入出版社工作时没有参加专业的培训,因此,走上岗位的毕业生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直接工作,也就进一步加大了稿件审阅的出错率。此外,工作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得稿件的审阅检查不严格,有些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出书的过程中将编校的环节交给自费出书的作者或者合作出书的文化公司,他们自己不去检查审稿,在没有任何检查监督的情况下,出版的图书错误百出[3]。

1.4 出版流程中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强。

虽然在图书质量管理方面出版社都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图书抽检出现了编校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对编校人员的处罚比较轻,容易让编校人员产生侥幸心理,最终不认真对待工作。此外,出版社的图书质量检查工作是图书出版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重要的把关环节,绝对不能忽略,而有些出版单位在这一环节的操作上只流于形式甚至出现环节空缺。

2 解决出版物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要宏观调控出版物的总量

我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总量有所增加,这对图书发展与出版社的发展而言是比较好的结果,但在图书的种类安排方面还需要进行宏观调控,让各种类型的书籍都能均衡出版,避免盲目跟风,也要杜绝一次性消费阅读。让图书出版走集约化道路,让出版社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图书质量审校阅读方面,也让出版社的编辑能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出版物的质量与编辑加工方面,进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国家也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如在《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图书出版的数量,也就是在2010年图书的出版种类控制在25万种,虽然比“十五”时期的图书种类数量增加了3万多,但还是控制了图书蔓延增长的现象。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对出版图书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作用[4]。

2.2 出版社还要加强编辑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

由于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步入岗位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再加上编辑人员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难以承担高要求的出版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度,需要出版社对已经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让老员工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对培训合格的员工发放合格证,对于培训不合格的员工再次安排学习或者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直到拿到合格证为止。对于新应聘招收的员工,需要新员工持证上岗,即持有与出版编辑有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证,并且国家还要将此类证件进行分级,使得出版社根据员工能力的大小来安排相对应的工作,并对工作人员的成长发展也制订相应的规划,以此来实施对人才的培养计划。

当然,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版社可以与优秀的单位合作,一方面可以聘请优秀的编辑对出版社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可以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建立编辑培训群,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并且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另一方面,出版社还可以与同行业内成绩好的出版社合作,派优秀的人员走访学习,让本出版社的人员走出去,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然后分享给大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使出版社的编辑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有利于提高编辑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也能提高培训的效果。

2.3 加强出版流程中的监管力度

任何岗位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工作人员就很容易产生懈怠情绪,也不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为了提升出版社编辑校对工作的质量,需要出版社建立完善的出版物质量管理制度。制度约束的加强、出版物的质量保障,还须具体到出版社的编辑管理上。出版社应遵循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出版物的质量保障机制,进行选题论证制、重大选题备案制、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持证上岗制、样书质量检查制度、出书后的评审制。这是最基本的制度要求,关键是要落实,且要奖惩严明。同时也要对编辑校对的稿件形成有效的网络管理,比如:让出版社单位联合成立行业协会或者组间学术组织等,让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参与到组织的活动中,定期对编辑校对的图书稿件进行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合格的出版单位进行奖励,而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出版单位,要实施惩罚措施,当然惩罚的措施要根据情节的轻重来定,在惩罚过程中不能走形式,而是要给其他出版单位提供一个标准。而具体的奖惩措施,需要根据《出版管理条例》来制定,以此得到出版单位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政府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出版资质管理,还需要定期抽检相关出版物。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出版单位要给予严惩。同时,还可以通過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举报机制从社会方面加强监督,借此,可定期公开曝光不合格出版物,定期处理并曝光一批内容低俗和质量不合格出版物及相关出版单位,以起到警示作用。

3 结束语

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出版业虽然不是经济体量很大的行业,但对启发民智、传播文化、塑造国民性格、提升全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人要肩负这一重任,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意识,要有高尚的文化情怀、文化担当和文化追求。不要一味地追求出版物的数量,而要多出一些精品。出版从业者更要牢记出版物的服务根本,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出版物质量的监管力度,同时把这些要务落到实处,不断提供高质量出版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好务。

参考文献

[1]贝亮.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243-246.

[2]健文.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编辑之友,2013,01:11-17.

[3]陈光耀.数字出版物如何走出质量建设困境[J].中国出版,2013,12:40-42.

[4]冯会洲.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253-254.

猜你喜欢

质量问题出版物解决对策
2017年出版物
浅谈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窨井圈安装质量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