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流水线上操作手”的起点出发

2017-03-23周如俊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流水线技能型职校

周如俊

从“流水线上操作手”的起点出发

周如俊

职校生培养从“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开始,有何不可?职校生始于“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培养但不能止于“流水线上的操作手”的培养,这是职校生职业成长与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

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渐渐从“就业”向“发展”转向,但是职校生人才培养目标起点应保持不变。按照国际上的分法,人才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类。人才无论如何发展转向,职校生、高职生、本科生甚至于研究生,某种程度上,诸如“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岗位,都是他们工作就业的始点,只不过各人发展成长的速度快慢不同罢了。现代社会太过浮躁,职校生要多静下心来踏实学习与做事。“流水线上的操作手”是职校生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人生的一种考验。

中国要走向“优质制造”,必须以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大国工匠”胡双钱等人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对于职校生职业生涯起点定位有启示:要想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必先有“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发展追求!职校生只有从“流水线上操作手”的技能型人才开始成长,才能实现向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发展转向。

随着智能制造(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进,生产流水线上呈现的是现代集成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诸多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的综合。这种智能制造模糊了制造者与设计者之间的界限,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智能型制造与服务转变;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转移;员工角色定位将由生产者向产品形态的设计者、创造者身份融合一体转变。未来的职校生作为“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将重新回归生产过程的中心,不仅成为技术(技能)与产品之间的中介纽带,还成为价值网络节点的参与者。因此职校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精湛的操作技术技能与工匠职业精神,更应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智能网络、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一定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职校教育经历了技术型―技能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历程。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导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带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表现为学生不同程度地被“技能化”“工具化”,忽略了人文素质、信息化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知识与技能单一,人格、个性、操守等方面培育有缺陷。

当前职校教育要纠正“唯技而教”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技能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从“为职业而教”“通过职业而教”走向“为全面发展而教”“为学生个性发展而教”,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智能制造对技术技能融合的要求,满足学生就业立业、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有效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因此,职校教育有必要推行“适合的教育”。实施“适合的教育”宜从课程供给的“选择”开始,打造将知识与技能融合并按照一定的培养方案传递给学生的各类“课程超市”,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自主成长。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笔者以为,职校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从业人文底蕴、上岗基础能力、专项工作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基础上,关键是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核心思维,即培养职校生选择性思维(学会是非判断)、合作性思维(学会团队合作)、可持续发展思维(学会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我管控思维(学会与自己对话,调适自己的心态);核心行为,即培养职校生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理解工作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与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行为意识;核心能力,即培养职校生更新新理念、从事新工作、掌握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核心精神,即培养职校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坚持不懈追求工匠精神的品质、毅力、自我控制能力,及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

G717

C

1005-6009(2017)84-0065-02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流水线技能型职校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流水线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流水线生产杀死艺术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SIMATIC IPC3000 SMART在汽车流水线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