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2017-03-23徐鸿洲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中等职业个体

徐鸿洲

【讨论】

反思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徐鸿洲

反思一:是坚持以个体本位为主导还是坚持以社会本位为主导?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存在着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价值取向的争论:强调社会本位,会忽视个性发展,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强调个体本位,会忽视个体应遵守的共同社会规范及个体应担负的社会使命,影响个体社会化的进程。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导价值取向应是社会本位。因为服务社会是中职教育的根本性质,中职教育担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动态变化、技术技能更新等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否则中职教育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强有力支柱。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决定了职校生发展要遵循工业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变化,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与方式,适应社会不同的角色转化,适应各种社会活动,使自己的需求符合社会共同规范,达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迅速发展的社会里发展自我。因此,我们在处理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关系时,要力求避免将个性化与社会化、个性化教育与社会化教育目标对立起来,而要寻求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的统一;一旦两者出现矛盾或冲突,则取社会本位为主导的价值观,并尊重个性发展。

反思二:是坚持“工具性”还是坚持“发展性”?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过于趋向工具性,许多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就业教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无缝对接”,使得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仅停留在“技”和“用”的层面上。这种“工具理性”束缚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违背了人才自身发展的逻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有悖于中职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时代发展赋予中职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要坚决摒弃工具主义价值观,坚持终身发展理念,突出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一方面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他们应具备其所将要从事的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能在现代大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具备灵活适应不同环境与条件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狭小的专业领域。另一方面要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职业教育不只是为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更是指向个体发展的完善,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性的自我学习能力、职业自我更新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个体职业综合素质,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人们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G717

C

1005-6009(2017)84-0064-02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中等职业个体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