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与激励机制解析*
——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7-03-23李焦明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资源库督导激励机制

李焦明

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与激励机制解析*
——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李焦明

在分析当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解析信息化教学改革评价指标,探讨建立高职院校内部信息化教学改革激励机制的方法。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激励机制;评价指标

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任课教师要开发、整合国内外教学资源,建立网上课程教学资源库,内容涵盖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微课、动画、虚拟仿真、企业案例、教学案例、习题库、试题库等,同时要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学生实时互动、在线批改作业、在线答疑、在线测试,与传统授课相比,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工作量,仅凭教师的教改热情难以保证信息化教改可持续健康发展,难以达成加快推进信息化教改的目标。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创新机制,以扎实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进行信息化教改的积极性,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详细阐述学校内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评价指标以及激励机制,分享相关经验,以期与友邻学校相互切磋、探讨。

一、评价指标解析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

1.教学情境的设计。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注意教学内容的特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生活与职业情境。

2.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准确、明确、具体,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能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内容能够联系实际,能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注重课程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教学要求清晰、具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程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

3.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和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启发深度思考;教学活动设计能紧扣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能体现出层级性和梯度,安排合理,过程训练充分,教学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顺序调整与增减得当;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改进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得当。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

1.课堂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教学形式多样,课堂的交互性强,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2.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恰当、定位准确;选用多媒体素材适当,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运用恰当,色彩搭配合理,风格统一,视觉效果好,音画同步,视听一致;内容丰富,呈现形式美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3.网络化教学氛围。提供“教、学、做”一体化的网络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多样,有较好的学习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过程体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与人机交互的特点,学生利用E教学平台完成在线练习、作业和综合测验,实现客观题自动批改。有专门的疑难解答板块设计,有足够的学生参与,学生的提问能得到及时回答。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及教学效果

1.信息化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内容丰富并及时上传到资源库网站,经常更新和共建共享;原创性资源比例较高;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2.信息化资源应用。充分整合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学院教学资源库的优质教学资源;资源的组织具有层次性,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选用的多媒体素材和虚拟资源比例适当,表现方式合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链接丰富。

3.信息化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数字化、媒体化呈现恰当,符合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有效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完成了预定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兴趣高、活动参与面广,课堂气氛好。

此外,评价指标中还对教师的教学基本规范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教学语言表达清晰规范,语调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师仪表得当,教态亲切自然,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

二、激励机制详述

(一)机构分工

学校教务处负责每学期的通知下发、申报审定、组织验收,相关标准制订,参与改革的课程、班级和学生信息的提供和管理等教学信息化改革的组织工作,评估督导办公室、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分别负责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过程督导与网络技术服务支持。

(二)评价流程

第一步:申报。教师填写《教学信息化改革申请表》,由二级教学单位汇总、审核签字,报教务处批准。

第二步:实施。在开课前完成课程概要等相关资料的上传工作,课程概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课程设计、课程考核方案等。每次课的前一周完成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相关资料的上传工作。教学资源内容包括微课、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教学动画库、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实训、试题库、企业案例库、教学案例库、教学视频库、电子教材、相关政策法规等。学习平台内容包括在线课堂、自主学习、单元实训、综合实训、作业、考试、答疑等,通过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辅助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程考核等基本教学活动。

第三步:专项督导。获批进行信息化教改的课程由评估与督导办公室组织校级督导,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上传和信息化教学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督导,并给出评价结果。

第四步:汇报交流。由教务处会同评估督导办公室在学期末组织召开信息化教改汇报交流会,并给出汇报答辩成绩。围绕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汇报,并进行答辩。

第五步:工作量核定。学校对信息化教改成效实施多元评价,采取学生评价(40%)+日常督导评价(15%)+专项督导评价(25%)+汇报(20%)的核算方式确定验收等级(包括优秀、通过和暂缓通过三个等级)。评定为优秀、通过等级的教师分别按照计划课时数的100%、60%给予奖励;评定为暂缓通过等级的教师,按照正常教学计划课时计算,不奖励课时。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自2014年9月出台了信息化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后,大大激发了全校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信息化教学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学校有103门课程完成了信息化教改。学生们普遍反映在开展信息化教学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进行实时互动,学习更加方便快捷,改善了学习方法,学习不再枯燥,而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

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机制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第一,没有顾及不同课程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难度差别。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网上资源很丰富,几乎不需要原创就可以满足资源量要求,比专业课、实践课构建教学资源库容易得多,导致大家只愿意做容易进行信息化教改的课程。第二,激励机制中有明确的教学资源内容、数量、构成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硬性指标,但缺乏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指标。第三,信息化教改具有多样性,而目前激励机制只对使用学校推荐的几个平台教改进行激励。下一步,笔者建议学校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教学资源库平台原创内容、使用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对使用其他方式进行信息化教改的,也要给予适当的激励。

G717

A

1005-6009(2017)84-0039-03

李焦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210048)教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与高等职业教育。

*本文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高职院校校内专业诊断标准与评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JPI-PPZY-2016-18,项目主持人:李焦明)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资源库督导激励机制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