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情绪疗法提升儿童学习效能感*

2017-03-23朱立萍

江苏教育 2017年88期
关键词:不合理信念理性

朱立萍

理性情绪疗法提升儿童学习效能感*

朱立萍

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儿童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学习策略去完成学习行为的自信程度。情绪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儿童调整情绪,树立合理的学习信念,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效能感。

理性情绪疗法;儿童;学习效能感

情绪是人身心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时期是个体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情绪反应、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绪体验也不断加深,但因为他们的情绪情感不成熟,所以情绪指标不稳定,控制力也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消极的学业情绪,如一些学生表现出明显而持久的厌学情绪,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情绪低落,对作业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些学生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和厌学情绪。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情绪稳定、自控力强的学生参与意识强,学习较主动;而那些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被动地应付学习,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情绪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来看,情绪影响他们的认知加工过程、学业成绩,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事情本身。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如学生知道努力学习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在这里,提高学习成绩是努力学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而学生对自己努力学习能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换言之,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儿童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儿童对自身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学习行为的信念。

因此,儿童对自我学业能力的信念,即学习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当儿童的情绪不为紧张、烦躁、焦虑所困扰时,他们更期待学习上的成功,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水平也高得多。所以,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于提升儿童的学习效能感有着直接的作用。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念

(一)从认知出发——常见的不合理学习认知

艾利斯指出:人的情绪障碍(如悲观、压抑、愤怒、自卑等),以及不良的行为反应(如攻击、退缩、逃避、破坏性行为等),是来源于人自身对外界所发生的事件不合理、不客观、不科学的评价、解释和看法。每个人都有合理与不合理的认知: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那么,在儿童在学习方面,又存在哪些常见的不合理的学习认知呢?一般认为主要包括:(1)我只有学习成绩优异才能获得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喜爱和赞许;(2)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学习;(3)如果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大家都会不喜欢我;(4)学习好的孩子犯错没关系,老师会原谅的;(5)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6)我只有成绩优异了,才有资格得到想要的礼物;(7)我不应该在课余时间还想着出去玩;(8)上课听不懂,肯定是因为我太笨了;(9)作业不会做,如果问老师和同学,他们肯定会嘲笑我;(10)不上补习班,肯定会在班级中落后……当然,以上这些对于学习的不合理认知也源自社会、学校与家庭的“不合理认知”,长期处于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儿童也就自然形成了这些不合理的学习认知。

(二)不合理学习认知的特点

对于这些常见的不合理学习认知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分析,这样才能厘清儿童对于学习的不合理认知。

1.绝对化的要求。

对学习绝对化的要求,是指儿童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学习这件事情存在必须这样或那样的信念,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和“应该”这类绝对化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

对学习方面的认知是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过分概括化在思维模式上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全或无”的思维模式,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把学习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另一种是“过度引申”,由学习这件事情引申出关于能力、价值等因素的普遍性结论和看法。

3.糟糕至极。

当学习上遇到一点挫折,就认为学习是非常可怕、十分糟糕的事情。糟糕至极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儿童陷入极度悲观和绝望的不良情绪之中。

(三)理性情绪疗法技术

当出现不合理认知时,需要运用一些技术来进行干预,这样才能缓解不合理认知带来的不良情绪及不良学习反应。

1.评估。

评估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反应是否是由不合理的学习信念引起的,这样才能决定是否采取合理情绪疗法。

2.接纳。

认识到对于自身面临的学习问题,自己应当负主要责任,从而能够从改变自身做起。

3.发现。

找出自己关于学习的不合理信念,列举出来。

4.建构。

与列举出来的不合理学习信念辩论,改变自己的不合理的学习信念,在自己的努力及他人的帮助下建立合理的学习信念。

5.行动。

矫正过去在不合理学习信念支配下形成的不良的学习行为反应,使自己的学习认知与行为重新协调一致,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行为反应。

二、理性情绪疗法提升儿童学习效能感的运用

(一)从教师做起,转变不合理学习认知

1.常用语言需正向。

“你完全有能力学好这门功课”,类似的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起着决定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言语说服时,必须注意改变他们的不合理学习认知,让他们更为积极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值得信任,教师的言论要与事实相符,最好采取言语说服与任务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进步,逐步提升对他们的学习效能评价。当说服性效能评价略高于学生的能力时,他们会感到更为可信,更有可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2.分析行为需细致。

教师应该以客观、严谨的态度来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下结论之前,应该全面深入地收集学生学习遇挫的有关信息;在收集到尽可能多的线索之后,要针对学生个体对学习问题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然后再下结论,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行为指导。

3.归因偏差需避免。

当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比较容易倾向于将学生的失败简单地归结为特质方面的原因,如头脑笨,不用功等。这样,教师很容易对学生失去信心,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怀疑,觉得自己无法改变现状、改变学生,会放弃对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的努力。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教师消除归因偏差很重要。

4.反馈评价需慎行。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情绪传递给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及它们对于学生学习认知的重要影响,如在学生完成了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时对他大加表扬,在全班学生都考得很好的情况下只表扬某一个学生,在学生不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教师应注意揣摩、注意把握,尽量避免无意中对学生的合理学习认知产生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积累经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还应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完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唤醒求知情绪,改变他们对挫折的恐惧,帮助他们克服习得性无助,重振信心,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辅以特色活动,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

1.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学习自信。

可以根据晨会、班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提升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活动。如举办以“说说我的优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学生畅谈自己的优点;又或者利用家长会的时机,举办一次较为特殊的“报喜会”,表扬一段时期以来取得各种进步和成功的学生,改变家长对孩子的认知,家长和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还可以开展一些形式不同的“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畅谈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及前进的动力。

2.个体理性情绪疗法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成功,怎样看待失败和成功是影响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理性情绪疗法训练,改变他们对学习失败的不合理的认知,帮助他们进行归因:倘若将学习成功归功于自身的能力及努力,将失败的原因归为自己的努力不够,会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有促进作用;反之,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有限,将学习成功归因于运气较好,则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有消极作用。所以,要让学生体验到合理的学习认知能让自己的情绪有所缓解,从而改变学习行为,更好地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

3.在学科渗透中提升学习效能感。

在学科教学中,如果能够挖掘材料、把握时机,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步步的解题过程清晰明白,改变了学生对于数学很难学习的不合理学习认知;同时可以通过作业、板演及发言,使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明白,只要积极尝试,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并获得成功。长此以往,学生在合理学习认知及积极情感体验下,也会对学习有积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科成绩。

大量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不恰当的认知是引起学生情绪低落、厌学、紧张、焦虑和自我否定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原因又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低下,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不合理的认知,并建立理性的信念,使学生情绪积极向上、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

G442

A

1005-6009(2017)88-0013-03

朱立萍,南京市江北新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48)心理教研员,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情绪管理与亲子关系。

*本文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整体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不合理信念理性
为了信念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