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得·胜我”:成就“最优自我”

2017-03-23王作生徐建勇

教育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渗透到纪律德育工作

文 | 王作生 徐建勇

“自得·胜我”:成就“最优自我”

文 | 王作生 徐建勇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是地处偏远、生源质量偏低的农村高中,然而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连续两年位居全区一般高中第一,引得全区教育界的刮目相看,在今年的高考中更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考出了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低进优出”的教育发展目标。

寻找回来的自信

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大都心气不足。为了让同学们重拾信心,学校立足实际情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得·胜我,做最优自我”的办学理念。“自得”就是主体实践与主体愉悦和谐统一,自主实践,自主体会,自我收获,故而自得其乐;“胜我”就是个体实际与个体发展和谐统一,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故而战胜自我。最优教育指的不是目标最优,而是过程最优;最优教育不一定是群体中的最优,但一定是个体相对自我发展的最优。其核心就是变“让学生适合教育”为“让教育适合学生”。

围绕“自得·胜我,做最优自我”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得胜文化”,以“培养模范现代公民”为宗旨,推广“136”德育工作模式,以“成长教育观念”为理念依据,以“服务意识、标准意识、创新意识”为指导思想,实施“卫生工程、纪律工程、学习工程、文明工程、心理健康工程、人生规划工程”六项工程。而这“六项工程”直指“教育的本质”。

成就“最优自我”

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学生成长。学校实施六项工程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学校站在提高师生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高度,从改善学校面貌、陶冶师生情操和提升管理水平入手,实施“卫生工程”,使全校师生在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公共生活秩序,学校着眼纪律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实施“纪律工程”,以纪律的约束助推学生成长。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德育活动,课堂是培养模范现代公民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在实施“学习工程”中强调传道授业中蕴涵的丰富的德育意义。“文明工程”倡导“端正、优雅、和气”的“得胜高中形象”,提出了“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方面,学校着力把心理辅导的方法渗透到德育工作中,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将人生规划指导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是学校德育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学校通过实施“人生规划工程”,引导学生树立既符合自身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宽容心、适应力、合作学习精神、团队意识、决策力、领导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针对国家关于人才发展的要求和未来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需要,2014年初,学校从最优教育思想出发,提出了“最优素养20条”,将“最优素养”渗透到日常德育工作,渗透到课堂里,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以此促进学生将这些素养“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在“习得”之中提升自我。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在学校,为学生终生负责的“最优教育”是通过适合学生的“最优教学”来体现的。

自2013年起,学校大胆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开展了“一日最优课”评选活动,确立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一日最优课”由学生投票评选,教务处跟踪记录,并予以公示,按月总结。“一日最优课”的评选杜绝了以往对教师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使他们把评价教师当作一种义务、责任去履行,最终形成了“全校一盘棋,师生一条心”的喜人局面。

回首过去不忘初心,展望未来志向高远。尽管学校近两年考出了历史最好成绩,但学校发展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今后,学校将继续克服困难,为实现“让一般高中不一般,得胜学校再得胜”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到纪律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偷闲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如何让数学文化在中学课堂中绽放魅力
纪律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