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世界责任观

2017-03-23储著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和平责任人类

储著源

论习近平世界责任观

储著源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所内在具有的崇高责任情怀、敢于担当意识和甘于奉献精神,是一种着眼于全人类价值立场和利益诉求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责任观。习近平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反复阐述了世界持久和平、人类共同繁荣、人民共享成果的世界责任思想内涵,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世界责任核心价值,全面分析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应当履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责任义务。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及实践,全方位塑造了中国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树立了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上的理论话语权威,有效化解和抵御了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和世界和平力量崛起的舆论丑化和无端攻击,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新观念、新思路。

习近平;世界责任观;思想内涵;核心价值;逻辑结构

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1]156,“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157。今天,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自革命时代孕育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直坚持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指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高度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责任思想新成果。因而,立足中国梦的视域,运用唯物史观阐释和贯彻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推介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必要战略路径,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思想内涵

建党之时,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按照人类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层次的、终极形态的、立足于全人类根本利益和推动全人类彻底解放的世界责任。然而,通向共产主义之路,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依靠全人类共同努力、逐步地实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引下,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很明显,世界责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导思想应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历史现实关系,坦诚交流和阐释中国和世界各国对各国人民实现各自梦想和世界梦历程应当负有的世界责任和历史使命是习近平对外交往活动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始终在场的重大主题。习近平历史性贡献在于,立足中国和世界的时代特征,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责任上升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要义,进而提出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较为完整的世界责任思想内涵、核心价值及根本指向。

纵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内涵是世界持久和平、人类共同繁荣、人民共享成果。

其一,世界持久和平。持久的和平自人类诞生就成为大家共同的期盼,这更是世界人民历经战火磨难和流血冲突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和平是一种世界的外在稳定状态和内在和谐逻辑,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实践追求和理想信念。因而,和平是人们期待的世界稳定状态,是人类美好的实践目标。实质上,人类和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和平主要是指整体层面的世界性和平环境,更多呈现为国家、区域之间的交往状态。广义和平,除了狭义之外,还包括国际社会组织、各国人民所呈现出的心理和交往状态,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稳定和谐状态。世界持久和平,不仅包括世界和平、社会安宁,还包括民心相通、人类和谐之要义。按照和平的本质内涵,和平实质是作为宏观历史主体的世界、中观历史主体的国家、微观历史主体的国际社会及人民对人类自身、人类社会、自然界所自觉承担的内在责任和必然义务。2015年,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提出:“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对未来有着共同梦想:世界和平,社会安宁,生活富足。”[3]由此观之,实现人类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和共同履行相应层面的责任义务。2013 年,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时指出:“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4]

其二,人类共同繁荣。通常,大家提出人类共同繁荣仅仅强调它的目标意义。作为世界责任思想内涵之一的共同繁荣,是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它既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和奋斗的目标,更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过程和奋斗的历程,它是一个从不间断的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的进程。基于世界历史的阶段性,各个时期人类共同繁荣的议题侧重点不一样,内涵也有所差异。从世界历史发展实际来看,共同繁荣必然要经历一个片面繁荣到全面繁荣、个别地区繁荣到世界性繁荣、部分人繁荣到全人类繁荣的客观历史过程。在人类完全实现共同繁荣之前,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始终是世界各国和人民履行世界责任的重点议题。按照此理解逻辑,现阶段世界各国和人民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通过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灵中坚定和平理念、坚定共同发展理念,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推动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5]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理念已经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中,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履行世界责任也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态化议题。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6]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重从公平、绿色、均衡、创新、合作、开放、互助、共享、全面等方面深入阐释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共同发展理念,以此提出了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广泛认可。

其三,人民共享成果。立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经常将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为履行世界责任的根本价值目标。履行世界责任至少包括三个核心的实践主体:世界、国家和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创造者。那么,如何去培育和挖掘人民这样的伟大创造力?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来源于人民,一切到人民中去。人类共同事业必然依靠世界人民来开创,开创人类共同事业是为了世界人民谋现实的、全面的幸福,实现世界人民真实的、美好的共同梦想。因此,无论人类历史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无论世界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程度,世界历史必须弘扬和传承为人民服务、造福于人民、让人民共享世界进步与发展成果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对人民负责才是现时世界和未来世界的历史主体履行的最大责任。换言之,如果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与人民无关,或者说世界人民无法共享世界和平与发展成果,那么何来“世界责任”一词,或者说“世界责任”不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合法性、合乎规律性。习近平指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7]世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共同享受历史发展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世界责任思想内涵,明确了世界人民共享世界和平与发展成果的基本内涵,这是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指出:“中国愿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在发展中谋共赢,在合作中同进步,让中国人民更加幸福,让世界人民共享和平与发展成果。”[3]总体来讲,推动世界人民共享世界和平与发展成果,首先要让世界各国人民合法拥有共享发展成果的尊严、权利,保障世界人民生活生存和创造历史的和平环境。习近平认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8]148。其次,要具体地实现世界人民生活富足、日子幸福,让世界人民安居乐业,切实感受身心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内在地激发人民创造力量,为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繁荣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指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是我们的共同愿望。”[9]323

综上所述,习近平全面阐释的世界持久和平、人类共同繁荣、人民共享成果的世界责任思想内涵,既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既是阶段性的,又是整体性的;既是价值性的,又是规律性的;既是普遍性的,又是特殊性的;既具有中国特色性,又具有世界共同性。对此,我们必须结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既要学习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的基本理论体系,又要科学诠释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的新观点、新思维、新理念。

二、核心价值

责任本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伦理学和价值哲学范畴,它必然包含既定的价值观念,责任本身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责任观和价值观。习近平立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出了合乎目的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2015年,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0]习近平在对外交往活动中深刻阐述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世界责任核心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代表着全人类根本利益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价值立场。对此,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加以理论诠释和实践观照。

其一,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更是人类永恒的根本价值法则,它是人类社会发展总的价值目标,是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中的顶层价值观念。因此,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和人民在履行世界责任过程中的核心价值目标和总的价值规定,其他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立场必须与它保持高度一致,若背离它就必然违背世界人民意愿和损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在习近平阐述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体系中,他始终将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观念放在第一位。实际上,和平、发展是习近平对外交往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他历次对外交往的重要讲话主题几乎全部是围绕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展开和构建的。无论基于理论阐释和论证,还是基于实践观照,或是遵从世界人民诉求,其他人类的共同价值最终都必然指向和平与发展。可以说,脱离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共同价值是不存在的,只有扎根于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才是科学的、合乎历史规律的。

其二,公平与正义。纵观习近平外交系列重要讲话,“国际公平正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汇,这是习近平阐述世界责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话语形态。习近平认为,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履行世界责任必然是一个关系到全人类幸福和未来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义务,让世界各国和人民享受公平正义的阳光是现阶段履行世界责任的重要目标。然而,作为世界责任内在的价值属性和规定的公平与正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国家和具体个体视野上,还要上升到全人类、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的历史和现实高度。很明显,习近平超越了各国争取具体利益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了“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公平正义,推进共同繁荣”[11]、为全人类负责、共享繁荣、共担责任、共履使命的国际公平正义观,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协作,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12]。按照习近平的观点,要做到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各国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看待在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历程中索取与付出的关系,要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实实现共赢、双赢、互惠互利、利益共享。习近平指出:“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10]

其三,民主与自由。自由是人类社会客观的、永恒的价值诉求,是人类美好社会的内在价值标准,而保障人类通向自由之路必然是最真实的、最彻底的、代表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民主。当然,民主和自由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必然会发生变化发展的。比如,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和自由是无条件的,是没有阶级区别的,具有普遍性,而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民主和自由有着明显国别、阶级、阶层、水平等内容和形式的差异。所以,这里提出的作为人类共同价值的民主和自由代表的是一种价值原则、价值立场和实践精神,但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具体的、历史的指向。因而,在建构当今世界民主和自由概念之时,既要高扬民主和自由的普遍性价值诉求,又要立足当前世界客观情况提出民主和自由的具体价值规范,平等对待大国小国、强国弱国的民主和自由诉求。比如,习近平在关注和解答全球治理问题时强调:“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13]习近平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目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和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主题及客观形势,提出了世界各国履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责任之时必须具有的民主和自由的价值立场及原则。习近平认为:“不管国际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做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9]324当前,尊重各国和人民的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国际社会主体地位、独立的主权、完整的领土、民族风俗习惯是当今世界大小国家应当具有的价值立场。因而,任何国家都不能打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旗号,以履行世界责任或国际责任为借口,颠覆、破坏和侵犯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这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规定和现实诉求。

其四,平等与和谐。平等是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必含要义和前提条件,它是人们在坚持公平正义和民主自由的价值原则处理涉及到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时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要求。世界和平与发展视域中的平等,主要是指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历史地位、责权利和人格国格尊严的现实平等。习近平在倡导各国平等地履行世界责任问题时,反复强调在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和人民必须真实地享有权利平等、利益对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益平等。习近平指出,“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平等,离开了平等难以实现合作共赢”[14],“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15]。和谐是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的、稳定的、理想的价值状态,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恒定属性。和谐是矛盾的世界进步和发展的结果,又是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参照物。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的要义是减少对抗、缓和矛盾、保持稳定、消除剥削、缩小差异、共生共存、互为一体。如果世界各国和人民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利益共享、互帮互助、心灵相通、坦诚相待、互为整体,那么这个世界必将是美好的、和谐的,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类创造历史之能量。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价值哲学思维范式,以中华“和”文化为载体凝练出当今世界和谐话语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价值依据提炼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的和谐价值体系。习近平曾强调:“中华民族注重‘和’的理念,主张和平、和谐、和而不同。”[16]实际上,习近平在各种外交场合分别阐释了包容、互信、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命运与共、亲诚惠容、民心相通等和谐价值话语及观念。

习近平指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17]当前,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霸权主义意识形态挑战,我们有责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科学诠释习近平反复提出和倡导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责任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代表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和美好愿望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公正处理国际争端、实现全人类美好愿望提供科学的价值指导原则。

三、逻辑结构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和人民必须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世界和平与发展必然要通过一系列世界人民广泛认可和实施的战略决策和国际法规制度以及世界人民具体实践努力来实现。对此,世界和平与发展首先建立在各国和平与发展基础之上,没有各国自身的和平与发展就谈不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说,立足各国自身建设成就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全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最客观的世界责任履行逻辑。习近平反复阐释的世界责任的实践逻辑是立足于历史性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在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全力增强世界和平力量和自觉推动世界发展,尽最大努力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实际上,习近平严格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应地阐述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世界责任。

其一,经济责任。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同国际社会风雨与共,为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11]十八大以来,中国为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积极主动履行世界经济发展责任的中国方案,真诚地帮助和支持了世界各国摆脱金融危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经济发展活力以及缓和金融危机压力。对此,习近平反复阐述并贯彻落实的经济决策主要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推动各国发展战略对接、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打造全球发展框架、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丝路基金”等。比如,习近平在对外访问交流中主动推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欧亚经济联盟、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欧洲投资计划、“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此外,习近平提出,中国未来5年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首期提供“南南合作援助基金”20亿美元。对于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自觉履行世界经济责任,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肯定。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执行主任菲扎尔·拉赫曼认为,习近平主席带来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的政治智慧,令人振奋,希望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使互利共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各国共享发展成果[18]。

其二,政治责任。纵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保障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和平处理国际争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国际反腐合作、维护国际公共安全、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和宗旨为原则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树立国际政治规则、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宣传和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民主政治理念,极大地完善了国际政治格局,扩大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国际政治话语权,为合理解决国际政治问题提供了许多国际社会较为满意的中国方案。此外,有一个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承认,随着中国自觉履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责任,世界和平力量、正义力量、正能量持续增强,极大地改善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效遏制了国际霸权主义。这又证明了:中国梦也是世界人民的梦,中国崛起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世界梦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西班牙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胡里奥·里奥斯则提出,习主席多次提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展现出主动积极、与时俱进的大国风范,并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思路,这必将大大加快国际秩序的调整进程[18]。

其三,文化责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血脉,是连接世界历史的纽带。文化是当今世界各国交流的主渠道,是培育世界各国人民世界历史认同和世界责任分担的主要手段,是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新着力点。因此,推进本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兼融、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凭着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一方面较为广泛地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运用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独特的优势,帮助和支持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化建设,为他们培育国家建设亟需人才。如此理解,习近平提出中国和世界各国相互承担和相互履行的文化责任主要有:加强人文交流,建立常态交流机制;立足本国梦,构筑世界梦;立足双方需求,扩大科技培训业务;加强理论学术研讨;加强留学生教育;扩大旅游文化产业合作、文化机构对口支援合作、定期举办世界性文化日活动、对接文化交流工作计划等。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未来5年,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19];“今后3年,我们将为阿拉伯国家再培训6 000名各类人才”[20];“未来3年,中国政府将为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成员提供1 500个培训名额”[21];“中国未来5年内将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名培训名额”[14],等等,这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度自觉的世界文化责任意识。

其四,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既包括国际社会责任,又包括区域性、国别性的社会责任。国际社会责任主要是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国际社会组织、创新国际社会治理机制、共同商讨和解答国际社会发展难题、营造良好的国际社会生态和实现国际社会和谐发展。区域性、国别性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世界各个地区和各国要力保各个区域和国家的社会和谐、充分尊重人民在区域和国家治理框架中的民主权利等。纵观习近平系列讲话,他反复提出的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社会责任主要有:消除世界贫困、充分实现人权、保障国际民生、扩大国际就业;发展同各国工会组织、国际和区域工会组织的关系;加大区域性和国内社会组织交流、构建民间交流网络、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等。为此,习近平指出,中国将“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22],“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20]。

其五,生态责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3]生态责任既是当前全球亟需承担和履行的重大责任,又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幸福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世界各国履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生态责任是一个常态化的责任义务和全程贯彻的战略思维。按照发展观点,生态责任具有两层要义,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共同发展。如果生态问题不能有效控制和解决,就既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又影响到共同发展。习近平认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24]。世界各国和人民有责任、有义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0]。然而,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阐述的世界共同生态责任,不是一概而论的,他主张严格按照各国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承担各自相应匹配的实际责任,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充分地体现出了社会主义中国倡导真实而彻底的国际公平正义理念。习近平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提出,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秉承“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原则,倡导各国积极主动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构建全球气候治理框架,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支持发展绿色经济[25]。对此,中国一方面于2016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 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另一方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十三五’时期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到2030的具体减排目标。

四、结论与讨论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是自毛泽东时代到习近平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所内在具有的崇高责任情怀、敢于担当意识和甘于奉献精神,是一种着眼于全人类价值立场和利益诉求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责任观。中国共产党世界责任观,不仅强调一点一滴的实际贡献,更注重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的引领责任,带领世界人民探索通向美好未来的科学道路。面对十八大部署的重大使命,习近平辩证对待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眼于人类美好未来,客观对待世界各国的历史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依据,全面解答了新世纪、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责任思想内涵、核心价值观念及逻辑结构,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理想信念,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宽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路径。因而,处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实现中国梦之关键时期,深入学习和阐释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有利于党和人民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历史关系,全方位塑造中国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化解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和世界和平力量崛起的舆论丑化和无端攻击,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为顺利实现中国梦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持久的发展动力。对此,党和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必须要树立两种基本意识。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的中国与历史的世界、现时的中国与现时的世界、未来的中国与未来的世界之辩证关系。如何认识中国与世界关系是正确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以及何以实现中国的世界责任的根本前提,这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曾强调:“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8]22二是正确履行世界责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习近平指出:“随着中国实力上升,我们将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充分地表明,中国崛起不仅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还以实际行动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直接和间接支持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建设,强化了世界发展的稳定性、均衡性和公平正义。综上所述,习近平立足于世界金融危机和世界发展困境,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着眼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美好前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履行世界责任的实际行动深刻阐释了“什么是世界责任,何以实现世界责任”这个重大命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然而,学界在解读中国的世界责任问题时侧重点不够明确、有所偏差。绝大多数探讨中国世界责任问题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国际政治、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焦点问题——中国的国际责任研究方面,这仍然是从政治学、外交学、国际法学等学科视野展开探讨,研究角度侧重于横向的、现时态的国际责任问题,缺乏针对中国和各国的世界责任历时、现时和未来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诠释。基于责、权、利博弈视角研究中国的国际责任,必将党和国家对外交往实践中对人类的“贡献”“责任”等词简单理解为“国际责任”,不仅未拓展、反而大大消解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责任”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意义。应该说,国际责任是一个典型的最早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设置的议题,他们拥有传统的强大话语权。实质上,国际责任的话语背景是西方大国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现时的利益,打着国际“合法”旗号转嫁获得利益时造成的损失以及为获得更多利益提出单向度的“合法”依据。所以,国际责任的基本指向是现时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学框架下面临现时的国际发展问题,西方大国以现有的强大话语和国际执行力要求世界各国不加分别地承担各种责任和义务,从而侵犯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因此,世界责任,以立足人类历史、着眼人类未来、维护全人类根本利益、推动世界共同且可持续发展、保障国际公平正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超越了国际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强化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的话语权,让世界各国和人民思考和解答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重新回归到世界历史视域中。

世界责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政治学、人类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交叉交融的重大理论课题,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展开科学的、合理的诠释,才能正确提出世界各国和人民承担世界责任的原则和实践路径。当前,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世界责任思想中国化,创造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责任思想理论体系,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履行世界责任的价值理念、基本原则、实践路径以及战略路径,树立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强大而持久的理论话语权威。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习近平同英国首相卡梅伦再次会晤[N].人民日报,2015-10-24(1).

[3]习近平.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 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23(2).

[4]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6(2).

[5]习近平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9.

[7]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5-11-19(2).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11]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23(2).

[12]习近平.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N].人民日报,2015-05-09(1).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14]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3(2).

[15]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 2014-11-16(2).

[16]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N].人民日报,2015-09-04(1).

[1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2).

[18]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刻阐释[N].人民日报 ,2015-09-29(2).

[19]习近平在南南合作圆桌会上发表讲话 阐述新时期南南合作倡议 强调要把南南合作事业推向更高水平[N].人民日报,2015-09-28(1).

[20]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6-06(2).

[21]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开幕辞[N].人民日报 ,2014-11-12(2).

[22]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2).

[2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1).

[24]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7(2).

[25]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2-01(2).

On Xi Jinping’s World Responsibility Outlook

Chu Zhuyuan

“We should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mankind,” is the lofty responsibility feeling, dare-to-play consciousness and dedication spirit of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for the cause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It is a scientific world responsibility outlook of Marxism focusing on the value standpoint and interests of all humans. In diplomatic activities, Xi Jinping repeatedly expounded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world responsibility outlook, that is, world long-lasting peace, common prosperity of mankind and mankind sharing achievements, proposed peace, development, equity, justice, democracy, freedom, equality and harmony as core values of world responsibility and fully analyzed obligations that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should fulfill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Xi Jinping’s world responsibility outlook and practices thoroughly set the Chinese image of a responsible world power,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discourse authority on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resolve and resist the opinion vilification and unprovoked attack to China and the rising world peace force by the western ideology, enhance the road, theory and institution self-confid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internal to external and vice versa, and provide new thinking, new concepts and new ideas for the world’s peace and development .

Xi Jinping; world responsibility outlook;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core values; logical structure

储著源,法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招标项目“中国梦视域中的习近平世界责任思想研究”(SK2016A0471)。

D2

A

10.3969/j.issn.2095-042X.2017.01.002

2016-11-02;责任编辑:沈秀)

猜你喜欢

和平责任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类第一杀手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博弈·和平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期盼和平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