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消融技术在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2017-03-23孟少达李莉杨昆宪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消融良性微波

孟少达李 莉杨昆宪

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671000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移动消融技术在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孟少达1李 莉2杨昆宪2

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671000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目的:探析移动消融技术在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即固定组(n=40)、移动组(n-40)。固定组患者给予固定针微波消融治疗,移动组患者给予移动针微波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消融范围、单位体积消融时间及完全消融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移动组患者消融范围明显大于固定组患者,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治疗中应用移动消融技术的临床价值非常高,可明显增大消融范围,缩短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提高完全消融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移动消融技术;应用价值

为了探讨移动消融技术在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予以研究,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即固定组(n=40)、移动组(n=40)。

纳入标准:

(1)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结节;

(2)血小板、凝血功能无异常;

(3)结节呈进行性生长,存在甲状腺癌高危因素或结节恶变倾向,或结节影响外观形象,影响患者生活;

(4)自愿参加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甲状腺结节出现恶变;

(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衰竭。

固定组患者中,女性35例,男性5例;年龄20~69岁,平均为(49.2±4.5)岁。移动组患者中,女性34例,男性6例;年龄21~66岁,平均为(48.6±4.8)岁。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可知,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消融治疗操作如下:取患者仰卧位,将颈部充分暴露出来,适当垫高肩部,保持颈部后仰,对甲状腺予以彩超扫查,确定穿刺点,制定最佳进针路径,给予常规消毒铺巾,于彩超引导下予以穿刺麻醉,之后将微波针植入结节,开启消融仪器予以治疗。

(1)固定组患者给予固定针微波消融治疗,即将微波针植入结节中心,之后开始消融治疗,对针尖周围强回声影像予以观察,以整个结节均被强回声覆盖为治疗结束标准。对于形态不规则的较大结节,多采用多点消融方式,尽量保证消融区覆盖整个结节。

(2)移动组患者给予移动针微波消融治疗,即将微波针植入结节指定位置,之后由深到浅逐步退针,每次约5mm,逐步消融到结节浅部,形成“线”。然后再次进针到结节内同一平面,紧邻上述“线”未消融的部分,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形成“面”。最后展开“面”消融,形成“体”,进而实现整个结节的消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消融范围、单位体积消融时间、完全消融率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观察数据录入SPSS 21.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的形式表示患者消融范围、单位体积消融时间,并对数据予以t值检验,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完全消融率,并对数据予以Χ3值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消融范围

固定组患者消融范围为(18.8±6.3)cm3,移动组患者消融范围为(8.2±6.5)cm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06,P=0.000<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单位体积的消融时间

固定组患者单位体积消融时间为(1.8±0.9)min,移动组患者单位体积消融时间为(3.2±1.0)min,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81,P=0.000<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

固定组患者完全消融率为47.5%(19/40),移动组患者完全消融率为72.5%(29/4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3=5.208,P=0.022<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单点固定针消融只能通过延长作用时间,扩大消融范围,但消融区形态无法出现变化,完全消融率较低,所以无法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因为消融不完全,致使结节缩小不充分,并且结节周边剩余部分容易产生病理性增生,其可能和热消融刺激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对于多点多针消融方法来说,不仅进针次数较多、风险较大,还无法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进行完全消融。此外,延长固定针尖作用时间,易对邻近组织造成很大的危险。相较而言,移动消融技术更加灵活,消融单位大小可经由针尖移动速率予以调整。针对结节附近的危险结构来说,可通过加快移动速度的方式予以覆盖,危险性较低;针对血流丰富的部位,可通过增大功率与减慢移动速度进行彻底消融,提高了消融安全性与长期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移动组患者消融范围明显大于固定组患者,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治疗中应用移动消融技术的临床价值非常高,可明显增大消融范围,缩短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提高完全消融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通讯作者:杨昆宪)

[1]顾建华,赵欣,王毅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技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16(08):720-722.

[2]丁小崇,龚丽.微波消融技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0-21.

杨昆宪,本文通讯作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甲状腺肿瘤与相关疾病。

猜你喜欢

消融良性微波
消融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百味消融小釜中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