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现状及思考

2017-03-23刘培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

■朱 琳 刘 静 刘培一 彭 斌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为了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使之跟上我国科研高速发展的步伐,最终达到提升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目的,各科技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一直在推进其所属编辑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和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机遇变得非常重要。当前,对于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为单刊经验[1-2]、改革中的问题和趋势方面的笼统论述[3-4]、探讨高校期刊出版模式改革[5],而本文调查研究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集群近几年的出版管理改革进展。截至2015年6月,中国科协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达1081种(下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1/5,基本能够反映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现状。2015年6—9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课题组”面向中国科协1081种科技期刊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81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回收率38.5%)。本文基于该问卷调查数据,并参考《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4)》(下称《发展报告(2014)》)中的相关数据[6],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总结改革成绩,梳理改革进展,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管理改革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中国科协逐步完善了科技期刊的出版管理体系,取得了巨大成绩。每年组织精品科技期刊评审并对精品期刊进行资助,使得期刊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14年,7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获第三届出版政府奖,占获奖科技期刊总数的70%。在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7],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占50%。为提升期刊创新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中国科协围绕期刊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如2014年度开展的“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发布平台建设方案研究”;为推进期刊国际化发展,中国科协2013年开始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截至2015年度资助期刊达135种,超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总数的40%;为加强数字化、集群化建设,中国科协加大了对精品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有关项目的指导力度,重点支持若干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较好、能形成以学科为纽带的数字出版平台,涌现出中国光学期刊网、材料期刊网等数字化集群平台。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体系逐渐完善、整体发展趋势良好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体制机制仍存在主管主办单位多元化、出版模式大多数仍为单刊编辑出版的现状与特点。

1.1 主管、主办单位多元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主管单位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中国科协1081种科技期刊中,主管单位达到176个;主办单位也呈现多元化的现象,仅有1个主办单位的期刊有444种(41.1%);将近半数的期刊(47.5%)有2个主办单位,有3个及以上主办单位的期刊为123种(占11.4%)。拥有多个主办单位对期刊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期刊有多个主办单位可以得到更多的人、财、物的支持,结合多方力量增强办刊实力;另一方面,多个主办单位参与主办期刊,期刊由多方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与创新,阻碍了期刊出版资源的整合和市场主体地位的重塑。

1.2 大多数仍为单刊编辑出版

中国科协大多数期刊仍是单刊编辑出版。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315种期刊为单刊经营,占有效调查总数(416种)的75.7%。这种情况对出版资源整合、集约化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即使是在科技期刊业发达的欧美国家,除了Springer、Elsevier少数出版巨头外,大部分都是单刊或者少数刊小规模运作。例如,美国出版10种以上科技期刊的出版机构只占全部出版单位的3.3%;日本共有1473个出版单位,共出版1963种科技期刊,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3种刊[8]。据《发展报告(2014)》[6],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期刊也是1.3种。在进行期刊体制机制改革时,不仅要鼓励和扶持期刊集群化发展,也要为中小期刊提供生存、发展、壮大的空间。

2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管理改革进展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2.1 体制改革稳步推动

(1) 期刊已采取的改革路径

《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9]提出的“暂时保留编辑部,建立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是最受编辑部欢迎的改革路径。2015年调查显示,中国科协已有27.8%的期刊采取了此种改革方式;在已经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期刊中,有超过半数的编辑部选择了这种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部已采取的改革方式

(2) 期刊认为更适合的改革方式

关于“您认为编辑部更适合的改革方式”的问题,“暂时保留编辑部,建立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一直都是编辑部最为青睐的改革方式[10-11],如图2所示。由于历史沿革的问题,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因此在选择改革路径这一问题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2015年较2013年更加慎重,更多的编辑部(33.0%)尚未选定采取何种改革措施或者有认为有其他更适合改革的方式,在“其他”这一选项里,2013年绝大多数编辑部希望保留现状、不需要改革,而在2015年已有期刊开始考虑将自身改革与主办单位的体制改革相结合,说明对待改革的观念已经在转变当中。

2.2 机制创新逐步推进

(1) 政策与资金支持

中国科协给予了其主管主办期刊相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期刊享有编辑部人员聘用自主权(40.1%)、经费使用自主权(44.2%)及期刊被认可为研究生毕业、成果评定依据(40.1%)等政策倾斜。在资金支持方面,将近半数的期刊享受到了上级拨款支持(46.6%)和基金资助(42.1%),也有小部分享受到了税费优惠(13.0%)和财政补贴(7.9%),还有期刊得到了学会挂靠单位、协办单位、项目资助等来源的资金支持。

图2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部认为适合的改革路径

此外,主办单位大多在期刊宣传、学术活动开展、办刊指导、编委会组建、提供行业专家资源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的支持方式

(2) 期刊运作模式革新

中国科协各期刊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发展路径。2015年调查显示,70.7%的期刊已将排版、校对、印制管理、发行等出版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专业出版企业进行集约化管理和经营。这种运作方式也印证了“暂时保留编辑部,建立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是最受欢迎的改革路径,符合现阶段编辑部的办刊实际。

此外,在财务管理方面,接受调查的416种期刊中已有157种进行了独立核算,占37.7%;这些期刊中的84.0%已经可以自负盈亏。接受调查的416种期刊中的53.8%的期刊拥有全职或兼职经营人员,表明这些期刊在财务管理、人员配置方面,已经做好了改革的准备。

(3) 期刊数字化、集群化建设

期刊数字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期刊集群化的发展,期刊集群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期刊资源整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数字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科技期刊跨主管、跨主办、跨地域整合和共享资源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和技术支持。2015年调查显示,90.1%的期刊意识到要提升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必须重视网站功能建设,85.8%的期刊已经拥有网站;40%以上的期刊认识到有必要加入行业期刊集群平台以增加宣传渠道和加强期刊出版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3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管理改革思考与建议

3.1 推进期刊管理制度创新

编辑部体制机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将面临全方位的考验,只有顺应这种趋势,期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成为市场主体,自主经营,期刊才有机会做大做强。

调查结果显示,已有部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财务管理、人员配置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对期刊管理制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包括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激活期刊编辑部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为期刊发展增添蓬勃的生命力[12]。同时,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对于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中确立自身优势和地位具有重大意义[13]。科技期刊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价值是其社会价值,而无形资产是其社会价值的决定因素之一,反映了发展潜力和经济实力。建立科技期刊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全面、完整地评估科技期刊及其编辑部的资产状况,体现期刊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

3.2 探索最适合的改革路径

在2012年《实施办法》[9]提出的改革路径中,“转为期刊出版企业”“并入出版传媒企业”“实行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专业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等方式均有成功先例,如中华医学会成立了《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第一主办和出版期刊133种,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样的改革方式需要主办单位非常强有力的支撑。编辑部认为更适合的改革路径是相对温和的“暂时保留编辑部,建立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在2015年的调查结果中,已有期刊认为自身改革应与主办单位改革相结合,说明办刊人对出版管理改革方式也在思考当中,可定期进行相关调查,参考一线办刊人的意见,逐步探索各类科技期刊最适合的改革路径。

3.3 加强科技期刊资源整合

我国科技期刊主管主办多元化使得期刊被多部门交叉管理,自身产权、所有权等不明确,办刊经费更多的是要依靠上级拨款、资助或者版面费收入,跨主管、跨主办、跨地区、跨行业的出版资源整合较难推进,因此我国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出版三级管理体系”急需得到完善,并且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中如何建立主管主办管理和出资人管理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3]。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数字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调查结果显示85.8%的期刊已经拥有网站),为科技期刊跨主管、跨主办、跨地域整合和共享资源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和技术支持。在期刊媒体产业化、集团化发展趋势的推动和关于资源整合的政策指导下,科技期刊的资源整合需以集群化为目标,以数字化为手段,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逐步完成资源的整合和集成。

3.4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经历了长久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实力,但在网络时代,电脑、移动终端阅读成为趋势,传统出版传媒面临发行量下降、阅读人群萎缩的现状;新媒体借助网络科技的发展跃入大众视野,其传播广度和传播速度均是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与新兴出版传媒相融合会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活力。2014年8月中央下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4]要求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同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5]也要求 “推动传统出版传媒与新兴出版传媒融合发展……引导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等传统出版形态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有研究显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几年来期刊网站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升[16],期刊网站已成为科技期刊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是科技期刊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期刊也已认识到加入行业期刊集群平台以增加宣传渠道,加强期刊出版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期刊吸引读者、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从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1/5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来看,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期刊资源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探索。出版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术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对于科技期刊编辑部来说,改革能够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期刊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只有扎实进取、开拓创新,才能实现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跨越,才能够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 刘华,杨红芸,张丽玲,等. 体制改革下专业化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思考——以《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62-263.

[2] 李晶,张嵘. 高校学报体制改革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为例[J]. 编辑学报,2016,28(6):565-568.

[3] 刘云川. 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发展思考[J]. 出版广角,2015(13):52-53.

[4] 隅人. 不同侧面看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17-420.

[5] 刘志强. 探索高校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的改革措施[J]. 编辑学报,2016,28(3):213-216.

[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4)[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 张维.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示2015年“百强报刊”推荐名单[EB/OL]. [2015-09-07]. http://www.gov.cn/xinwen/2015-09/07/content_2926136.htm.

[8]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课题组,郝振省,魏玉山,等. 关于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六点建议[J]. 出版发行研究,2013(9):8-13.

[9] 高国全. 《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全文[EB/OL]. [2012-08-03].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2-08/03/c_131758711.htm.

[1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6)[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1] 刘静,朱琳,贾非,等.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管理改革与创新初探[J]. 中国科学基金,2014(3):195-199.

[12] 侯湘,王维朗,吕赛英,等. 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编辑出版意识转变[J]. 编辑学报,2013,25(4):386-388.

[13] 刘静,朱琳.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804-809.

[14]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 中国出版,2015(8):3-5.

[15] 《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J]. 新闻记者,2014(11):96.

[16] 程维红,任胜利,沈锡宾,等. 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56-1161.

作者贡献声明:

朱琳:分析数据,构思、撰写、修订论文;

刘静:文献综述,收集、整理数据;

刘培一:修订论文;

彭斌:提出概念,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

猜你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
中国科协与中国能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2020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于《统计与信息论坛》第一主办单位更名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