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驶我的车》互文性解读

2017-03-23刘晓晓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戏仿互文性

摘 要:互文性是指每一个文本都与其它文本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每一文本都与其它文本构成互文关系。《驾驶我的车》与《drive my car》和《万尼亚舅舅》有着明显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从《驾驶我的车》的文本特色和戏仿两个角度对其互文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驾驶我的车》;互文性;文本特色;戏仿

作者简介:刘晓晓,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2

互文性作为一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自确立起至今已成为当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术语。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与其它文本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从而每一文本都与其它文本构成互文关系。本文将依照此理论对《驾驶我的车》进行解读。

該短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14年出版的《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这一小说集的开篇之作,一出版就受到多方的关注。该短篇主要讲述了:演员家福因眼疾而雇佣了女司机misaki,在交往过程中,渐渐对其敞开心扉,并向其讲述了自己与妻子间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驾驶我的车》的文本特色

村上在本书的前言部分已经提到,《驾驶我的车》是本书的出发点,因为有了这个故事才有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这本短篇集。

众所周知,出于对音乐的热爱,村上的小说中充满着音乐的美学,《挪威的森林》中有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1Q84》中交叉了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舞!舞!舞!》中萦绕着莫扎特和舒伯特的绝世名篇,等等。这些音乐仿佛让村上的小说有了灵魂,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而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第一篇短篇中,村上更是直接用了披头士的歌曲名做篇名——《drive my car》,私以为《驾驶我的车》的篇名就是由此而来。

在热奈特提出的互文性理论中,超文本性是指:任何连接文本(即承文本),与先前的另一文本(即蓝本)的非评论性攀附关系。承文本二级文本是已有文本的非本源的重新写作。成文本包括原文本的删节,扩写,改编,翻译。《驾驶我的车》最显著的文本特色在于它以披头士的《drive my car》所讲述的故事作为蓝本进行了改变和扩写。使其具有后现代小说的特征。

《drive my car》的歌词灵感来源于一个想要成为著名电影明星的女人身上。歌词大意是:女主人公想要成为电影明星,并且为男主人公提供一个工作机会——成为我的司机。男人反驳说我有很好的工作,而女人却说:我能给你的是更愉快的享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驾驶我的汽车》中“家福”为“misaki”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成为“我”的司机,而“misaki”最后也让“家福”的心灵得以救赎,虽然视点人物相反,但整体故事还是套用了歌词结构模型,并对起加以改写,主题深化。

根据作词人保罗的解释,drive my car 是对性的委婉说法。“性”这一主题在村上很多作品中都有涉及,而在这部作品中“车”即是对“性”的暗指,这和保罗的创作理念一致。家福所开的黄色萨博汽车是生前妻子所选,而掌握方向盘的则是家福,妻子死后,家福也从未让其交往过的女人坐在副驾驶席上,对家福而言,车内是很私人的空间,而且家福很排斥女司机,但却认可了Misaki这个女司机。此处情节设定以及“车”的隐形含义可以说是受到歌曲《drive my car》的直接影响。歌曲中是女主对男主大胆放言:你可以开我的车;而在该小说中则是男主认可了Misaki,让她开自己的车。但因歌词中的故事情节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小说这一形式体裁需求,作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写改编,使人物更具个性化,正式因这些角色的出现,丰富了该小说的情节。

在本文中Misaki 是小说的关键人物,其名字“渡利Misaki”也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Misaki”在日语中的意义是:突入海中陆地的尖端。即陆地与大海相连的地方,而“渡利”日语中的谐音是“渡り”表示“渡过,穿过”的意思。可以说misaki让两个世界的人相连接,是连接家福与妻子的关键人物,小说中也多次埋下伏笔。首先,当提到misaki24岁时使家福想到了自己只活了三天的小孩,如果现在还活着,应该和misaki一样大,而妻子正是那之后才开始和别的男人有性关系。第二处是在故事近结尾处,misaki说家福其实和自己的父亲是同年出生的。这两处伏笔,不难联想到misaki的象征意义,因此也不难解释家福对misaki的认可。

二、对《万尼亚舅舅》的戏仿

蒂费纳·萨莫瓦约认为:戏仿是一种互文性文本,是对原文进行转换扭曲,表现出和原有文学之间的直接关系。

小说中两次提到了万尼亚舅舅,而在近结束时,更是直接引用了台词。万尼亚舅舅在精神支柱垮塌之时选择了反抗,两枪未射中教授之后,他选择了自杀,天不遂人愿,自杀未遂的他,不得不继续原来的生活,但失去了精神支柱的他又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呢。私以为,这里的万尼亚舅舅和家福未遇到misaki时的精神状态是一致的。失去了精神支柱,对生活十分迷茫。以至于万尼亚舅舅在苦闷中度过一生,而家福则用演戏来伪装自己,接近妻子的男性伴侣,假装成为朋友,而演戏过后却难以找回自我。但是俩者的结局又是不尽相同。《万尼亚舅舅》是一部彻底的悲剧;而《驾驶我的车》的家福则比他幸运的多,家福在高槻那里找到了苦苦寻找的答案,高槻了解家福的盲点,并为其指点迷津,让家福懂得:妻子的出轨不过是肉体上的,肉体在死后都成了灰烬,在其背后肯定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东西。而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家福所不知道的盲点,为家福以后的生活点燃了希望。该短篇小说的主题就在于此:家福向misaki诉说自己的盲点,并受到了misaki的指点,获得了心灵上的救赎,并露出了真心的笑容。正因为主人公在结尾处突破了自我意识的闭锁性,才使该短篇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作者在小说中穿插了前文本,读者在各种线索下发现了互文关系,作者对简单的歌词进行改写、扩充,使小说主题得以深化,并用戏仿的形式颠覆了《万尼亚舅舅》这一悲剧结局,在结尾处让读者体会到了温存,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吧。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著,林少华等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02.

[2]王瑾,《互文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9.

[3]刘桂茹,《戏仿:术语辨析及其文学现象》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4]徐世超,《互文性理论研究综述》,文学教育,2013/07.

猜你喜欢

戏仿互文性
论吴绮缘《反聊斋》对《聊斋志异》的戏仿与祛魅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网生代观众诉求与电视喜剧节目戏仿形式的缝合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论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对《西游记》的戏仿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