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3-23陈晓敬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整体素质创新能力意识

陈晓敬

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必将形成的趋势,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是现今社会对人才的必然需求。在得到社会与教育认可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言,实施具有创新性的策略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并为语文教学作出科学性的指导。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在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同时,也逐渐注重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先进的初中教学中,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社会进步的状态下,在创新型、综合型人才方面增加了需求量。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制定了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型发展的人才目标。在初中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体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缺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关注度,这是影响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因,也是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现状。语文属于一门基础型的课程,它的教学是围绕教学改革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而作出的改革与创新。它的培养旨意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创新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培育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

二、結合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代理,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图表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把握剧本,使自己真正成为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战略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开展培养创新能力的工作,对学生整体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与启迪作用。它在教学的某一层面,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表现。通过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整体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的应用人才。创新型的重要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象征,它的培养工作与教学息息相关,并贯穿整个教学体系。这一观点在提出之时,就成为落实教学目标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著名教育家李炳亭说过:“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时,就意味着他将对整个社会施加影响。”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改变“教师中心”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总之,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整体素质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整体素质 全面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