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理答 演绎精彩

2017-03-23王齐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3期
关键词:约数合数平行四边形

王齐明

“理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课堂中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我们称之为理答行为。教师理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与魅力。如何改善理答行为,进行智慧理答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适时等待,更知其所以然

“适时等待”是一种重要的理答方式。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习惯性地看时间,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就急忙给予肯定,进入下个环节;而当碰到基础差的学生就有些着急,急着帮他说出答案或者干脆说“谁能帮助他”。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是参差不齐的。一个新的知识点在新授之前,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不少相关的知识,有的学生则只知道该知识点的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还有的学生可能一无所知。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到5秒时,这时学生还处于“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达”的愤悱状态,教师再对其疑点、难点进行点拨、指导,而不是用“七凑八凑”来评价学生的思考成果。如此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

二、改变方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改变方向”是理答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分为转向和回抛。“转向”,即转问其他学生,是一种扩大参与回答问题学生数量的有效技术。通过“转向”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变为一对多的交流,同时它也是创设良好的课堂研讨氛围的有效手段。所谓“回抛”,即教师把理答的权利让给学生自己,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其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反思和分析,阐述自己的想法,给其他人以启迪。如我在教学“数与合数”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学生理解了质数、合数的意义后,我在黑板上画下质数、合数的集合圈,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整数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把这些数字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去贴,但拿到数字“1”的学生站在黑板前不知所措。

生1:老师,1贴哪呀?

师:你认为应该贴在哪?

生1:哪都不对。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质数的约数是1和它本身,只有2个约数。合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有2个以上约数。而1只有1一个,怎么办?

师:大家说该怎么处理?

生2:可以再画一个集合圈,只放1。

……

学生学习新知识与旧经验产生冲突时,往往会受生活经验或原先知识基础较大影响,常常会迷失方向,此时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应用改变方向的方式来理答,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从思维的碰撞中获益。

三、顺势延伸,引出一泓清泉

有经验的教师能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堂资源,通过有效理答,将学生对某些问题原先模糊、片面或肤浅的理解,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引领,从而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从而对概念的认识更加准确、全面而深刻。如我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出示有趣的正方形组合图形(图一):

师:会求这张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生1:会,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师:可以,大家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解答的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是”。

师:好,再来解答这样一题(图二):

學生们顿时鸦雀无声,渐渐地,一些学生高举手。

生2: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求一个底是6厘米,高是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那我们一起回过来看第一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3:我知道,第一题有更简单的方法,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一个底为6厘米,高为6厘米的三角形的面积。

师: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你们能很快求出下面这些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当学生的思路都停留在新知识上时,思维定势在组合图形面积上时可以看作几部分相加或几部分相减,思考不能深入,这时我通过及时追问另一张很明显的平行四边形的组合图形,顿时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寻找解题方法。

四、理而不答,一石激起千层浪

理答是引起、保持或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手段。有时理而不答,反而更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行排除问题解决的无效信息,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使思考方向更加明朗,思维效度得以提高。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图三):

师:有两个同样长度的木条做了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围成的面积大?

生(信心满满)1:面积相等。

师(把第一个平行四边形拉得很扁):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不太听话,它把自己变成了这个模样。

生(有点为难)2:好像不相等了。

师(把两个平行四边形比划一下):真的好像不相等了。奇怪,木条的长度没有变,面积怎么就变了呢?

生3:虽然木条的长度没变,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变了,高变矮了,面积也就变小了。

师(自言自语):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面积呢?

学生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整个教学过程看似我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回应,其实我是在引导学生不断搜寻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无关和相关的因素。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顺利地展开了面积公式的探究。

总之,课堂理答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语言素养、正确的教学观念和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才能让智慧理答演绎课堂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猜你喜欢

约数合数平行四边形
约数词语,不简单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最强大脑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奇合数的构成规律研究
约数问题(一)
对素数(质数)一些特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