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土家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2017-03-23彭南巧

老区建设 2017年24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湘西

彭南巧

湘西土家族文化是土家族人祖祖辈辈在湘西独特的山区环境下创造出的神秘、野性、充满原始气息的民族文化。土家族的衣食住行玩处处体现出土家族的特色,但在主流文化(汉文化)的影响下,土家族文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都在飞速消失。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可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对于本民族幼儿在幼儿园中增加学习本民族文化内容,一方面可培养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爱家乡,爱民族的情感。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使幼儿园一日活动具有民族特色。

一、湘西土家族文化运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

(一 )对幼儿的价值

学习和传承土家族文化是土家族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其他民族的幼儿通过学习土家族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开拓眼界,拥有了解、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的心态,能够用开放、平等、自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土家族体育游戏、音乐舞蹈、儿歌故事、神话传说等可以从各方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土家民间体育游戏中包含的走、跳、投、攀、爬、钻等基本动作,可以刺激幼儿大脑皮层,促进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幼儿身体健康。土家族音乐舞蹈节奏强烈,类容丰富,情感饱满,有助幼儿培养节奏感,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心理素质,为幼儿成为品格健全人格完善的人打下良好基础。土家族童谣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土家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语言游戏,土家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内容有趣,富于幻想,情节生动,是土家幼儿的睡前故事,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 )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土家族传统儿歌、舞蹈、体育活动、手工艺等,都可以选取适于幼儿的部分,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当中。可以渗透到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等五大领域中的任意一类中。[1]这些内容不仅充实了幼儿园课程内容,更能展现民族特色教学。土家族文化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不仅可以用于本民族地区,也可以用于其他地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展。这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提升和丰富具有实践价值。

(三 )对湘西土家族文化自身的价值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的起始教育,幼儿阶段的早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中积极利用本民族文化开展教学活动,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例如在湘西龙山县坡脚乡,还有最后一批说土家语的老人,国家为了保护土家语专门把坡脚乡土家语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坡脚乡幼儿园得以开展一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同时文化的创新离不开文化的继承,因此,土家族文化的创新需要融入到幼儿园实践中,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民族文化课程的缺失,会让少数民族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意识,失去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把本民族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当中,可以通过神话传说,人物故事,让幼儿了解本民族简单的历史,激发幼儿对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在隐性课程中,如环境创设、日常作息、教师精神面貌等,渗透本民族特色,让幼儿无时无刻不接触着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湘西土家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湘西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2]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6大分类标准,湘西土家族文化大致可以分为14类,如民族语言土家语;民间文学土家梯玛神;民间音乐打溜子;民间舞蹈摆手舞、毛古斯舞;岁时节令赶年、春会等。

湘西土家族文化资源丰富,有大量资源可以运用到幼儿园课程当中。如土家族儿歌歌词易懂,节奏欢快,内容展现了土家人生活劳动的场景,幼儿学习土家儿歌不仅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还能间接了解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的知识。土家族体育游戏运用到幼儿园中,不仅丰富了幼儿园游戏种类,还为教学活动增添了乐趣,对幼儿自身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有很多土家族文化正在消亡中,整理并合理运用到幼儿园中,是保护土家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 )湘西土家族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土家族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园教学,首先选取适合幼儿的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以加入土家族音乐舞蹈的运用。在每日早操中,幼儿园可以增加土家族歌舞内容,不仅凸显民族特色,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在节日庆典活动中,也可以加入土家族音乐舞蹈的表演。

幼儿教师主要可以运用集体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幼儿集中开展教育,也可以采用主题活动或单元教学活动的形式。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幼儿教师可以从西兰卡普的起源、特点、制作方法、使用价值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单元教学活动。单元教学活动融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单元教学活动在单元教学课程中起不同的作用,为的是共同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案例如下:

活动一:妹妹要盖花铺盖(美术欣赏)

活动二:西兰的织锦(幼儿故事讲述西兰卡普的来源)

单元活动名称:土家织锦

活动三:我画西兰卡普(绘画)

(二 )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民俗文化是幼儿生活环境中时刻接触的文化,由于工业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湘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都在飞速消失。利用幼儿园环境创设,把土家族建筑、服饰制作成装饰品摆放在幼儿园中,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土家族文化的滋养。在日常饮食中,幼儿园餐桌上可以准备土家族特色食物,在就餐前教师可以就今天要吃的食物与幼儿探讨食材来源、做法等。在重要节日时,幼儿园可以开展特色节日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土家族节日文化。在主题活动中自然渗透土家族民俗文化教育,可全方面涉及土家族特色的衣食住行玩。如:

端午节习俗由来已久,我国包括土家族在内一共有28个民族过端午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百姓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过端午节上发生了变化。[3]湘西土家族过端午节在时间和习俗上有了很大变化,拥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可在节日前后开展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直观感受土家人过端午节时的气氛,还可比较土家人过端午与汉人过端午的不同之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三个端午节:土家族过三个端午节,分别是“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三个端午节,每个端午节土家人又会有什么样的习俗。并要求幼儿回家与家人讨论,然后再到班级中集体讨论。由此让幼儿深入了解土家端午的习俗。

游戏赛龙舟:准备道具龙舟,用废弃大纸箱代替,让幼儿3-4人一组站到纸箱中,手抓住纸箱边缘,一同抬起纸箱。设定起点和终点,几组幼儿进行比赛。

端午节的美食:介绍端午节土家族吃的食物,并准备一些让幼儿品尝。让幼儿自己动手包粽子,准备包粽子用的竹叶、糯米等必备用具,简单介绍包粽子的用具,示范包粽子的步骤。包完后将粽子送到食堂煮熟,放学后让幼儿拿回家与家人一同分享。这个活动也可以设计成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

节日服装:展示土家人在节日里穿的盛装,帮助幼儿了解土家族的民族服饰。在欣赏之后可让幼儿自己绘画,并将幼儿的作画贴在教室中展示。

儿歌五月五:通过学习土家儿歌,让幼儿感受节日气氛,了解节日习俗。

(三 )湘西土家族口头文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土家族民间故事、民间神话、民间传说表现形式都是故事,这种方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制作简单的教具或是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现故事内容,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这些故事当成幼儿午睡前的故事。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自己编订土家族儿童故事书、土家族童谣汇编,投放到图书角中,供幼儿自己阅读。在阅读方面应该注重家园共育,要求家长把土家族儿童故事书等作为亲子阅读的材料,不仅使幼儿学会土家族儿童故事,同时,家长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了解到土家族文化。条件有限的幼儿园,可以要求家长自己收集故事,讲述给幼儿听,并在每周固定的时间让幼儿复述家长讲的故事。这些做法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亲密度,而且能够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把土家族故事中的人物、场景等描绘到主题墙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就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给幼儿创造安全、温馨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从而在语言表达中找到自信和兴趣。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土家族口头文学表演性的特点,让幼儿多参加表演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

[1]李晓梅.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以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幼儿园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14,12(6).

[2]陈廷亮,张磊.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3]李艳芳.鄂西土家族端午节习俗及其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湘西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
湘西 国画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