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研究综述

2017-03-22赵小龙易显飞

关键词:虚拟世界区块世界

赵小龙,易显飞

(长沙理工大学 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研究综述

赵小龙,易显飞

(长沙理工大学 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来信息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支持技术,它将会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区块链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社会影响、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哲学或社会学层面的反思。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非线性特征愈来愈明显,引发了学界对该技术价值可控性与不可控性这一内在矛盾的深刻反思。总体上,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体系的新生事物,需要合理的价值规范,在一定的价值框架下健康发展。

区块链技术;信息技术哲学;技术与社会

“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1]当今,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塑造我们这个社会的特征与面貌,塑造我们社会成为一个新的有机体。人类对技术的关注与其对自身生存的关注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对待,就像有的学者所言:“你如何理解人,你就会如何理解技术;你怎么看待技术,你就会怎么看待人”[2]。作为信息技术体系的一部分,且最先开始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对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一、国外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论述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进与进步,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通信”等技术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作用甚为突出。“区块链”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8年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论文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在该文中,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构建比特币数据结构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的基础性技术,它能够实现比特币的挖矿与交易过程。中本聪认为,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迅猛发展,在于第三方机构所支撑的信息群处理模式有着自身难以弥补的三大内在缺陷:一是,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处理信息的模式拥有点与点之间缺乏信任的内生弱点;二是,数字签名系统本身将会因第三方支持而失去价值,因为该系统本身就能够解决电子货币身份问题;三是,中介机构的存在,既会增加交易的成本,同时实际可行的最小交易规模也会被限制[3]。

W·雷耶斯(W·Reijers)等学者从本体论视角分析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作为一种“记叙性技术”而存在[4]。作为社会现实要素的一部分,“新事物”总是要被认清,因为所有的规范性含义均来自能够被正确理解的客观现实。他们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最大创新特征不是在于发送与接收地址之间实现了匿名传输,而是在离散的公共数据库中可追踪到每一笔交易的痕迹,从而剔除掉假冒与欺诈的那一部分,以保证整个链条的真实完整性。这种能力会增加通过使用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技术(P2P)而“权力下放”并进行交易的可能。一般而言,当货币处于加密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政府与中间人(A-gent)(这里指银行)无需授权验证货币交易;这些任务会被委托给技术和网络配套,区块链也因此可被视为一种包含所有交易记录的“公共数字账簿”(A Public Digital Ledger)。在雷耶斯等看来,存在三个主要的原因使得开发、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范式技术”而存在。其一,利用区块链作为一个说明性案例以构建叙事技术的哲学框架,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理解通信技术及其抽象化的配置活动。其二,区块链技术使得传统的信息通信技术设施得以升级更新,因此这里所提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技术,而是指一些已经被认定为“分布式网络3.0”的技术,它区别于万维网,本质上具有分散性特点,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在线互动的方式。其三,区块链是一种用来“重构现实”的技术,同时也已被证明是具有哲学意义的[4]。正是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挑战权威和能够控制经济体间互动的潜力,因此被认为是“社会控制的新型武器”[5]。这说明,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体系的一部分,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技术哲学的视野中。而之所以如此,也反过来说明区块链技术本身包含了新的哲学关系或哲学问题[6]。

克莱尔·沙利文(Clare Sullivan)与埃里克·伯格(Eric Burger)认为,区块链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其中最为令人欣喜的当属“电子驻地”(E-residency)的建立。所谓的“电子驻地”是指由公共部门与商业部门合作建立,将公民的身份证信息录入系统,从而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身份证件,最后成为真正的虚拟世界的国际“护照”[7]。换言之,应用于电子驻地的区块链技术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身份信息的控制和认证方式。不过他们也指出,尽管电子驻地向世界每个公民提供政府所颁发的数字身份以及在线运营可信赖的公司的机会,以释放世界的创业潜力[8]。但是,该技术对保护公民信息的法律规则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且公民权利(尤其是信息隐私权利)也会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影响。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构成了人的某种普遍性的全新处境与发展环境,成为某种带有“革命性”特质的东西,“这一革命之所以具有普遍性,就在于它贯穿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不仅表现为一种外来冲击,而且影响了所有活动的方方面面”[9]。

英国学者梅兰妮·斯万(Melanie Swan)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形式,在可预见的未来,具有在多种场景应用的可能。如块链思维(Blockchain Thinking),一种将思维转化为块链结构的过程。块链思维可被理解为一种“输入-处理-输出”的计算机系统[10]。输入作为该思维系统的首要组成部分,其所包含最大的子集即为存储(Storage),混合或重复的存储可作为单独的离散单元而被保存。块链思维处理过程以其分布的方式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处理,以对传统线性处理模式进行重塑。输出是该思维体系的第三类组成元素,其可能是某种形式的行为、反馈回路、返回至处理过程或整个系统的特定信息,甚至是为未来情况所定的智能合约。区块思维模式的关键在于:其不仅仅只有一个内存实在,而且还有任意多的副本。在梅兰妮·斯万看来,区块链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掀起一股新的技术创新浪潮。实际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物质性生产技术相比,一开始就是作为“认识技术”而存在的。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深度介入认识过程,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模型,“除了字母和数字之外,互联网可能是引起大脑改变的唯一一项最有力的通用技术。最起码是自有书籍以来最有力的一项技术”[11]。

二、国内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论述

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兴起虽然仅十年左右,不仅吸引了发达国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而且也毫无例外地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甚至引起了国内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

东南大学吕乃基在其所著的《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一个外行眼中的“区块链”》文章中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区块链技术将会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成为“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间的链桥,且该技术带来的影响将会是革命性的,而“革命”的核心是虚拟世界的“球籍”。无论何种事物,个人也好,集体也罢,皆存于现实世界,且至少可以“我思故我在”。相反地,随着占比越大的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权重便逐渐增大,不参加者将被边缘化。软件定义一切势在必行。定义数据,定义功能,定义机器,定义过程,定义规则,定义网络,定义虚拟的数字世界,可谓是定义了可以定义的一切[12]。而区块链从抽象的角度来审视,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存在于虚拟世界。从根本上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在于给出了这样一个信号:重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其核心是改造现实世界,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不过,吕乃基同时也指出,并非现实世界的一切皆能迁移到虚拟世界。这样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其一,难度大而一时移不过去,例如某些久远年代部落中的“绝技”。其二,某些知识因产权归属的原因而不被允许或只能部分移至虚拟世界。其三,因种种因素如权力的干预,情感的渗透等而成为个案以及不知所云的“精神”“情”等等,因无法经过编程而被屏蔽于虚拟世界之外。最后,则是现实世界拒绝虚拟世界的介入,譬如某个国家拒绝另外一个国家的相关网站的链接。这些移不过去的部分,哪怕再有价值,传播的力度再大,也难以逾越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壁垒,也有可能“死”在“最后一公里”[13]。在吕乃基看来,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重构,虚拟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简单的“映射”“投射”,而是选择性重构。这种“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所的梅海涛、刘洁在《区块链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一文中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掉了删除和更新操作的分布式数据库[14]。区块链作为新兴的产业技术,对一个国家具有战略意义。依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全球目前已逾24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投资与积极创新区块链技术。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以其颠覆性、突破性、去中心化、分布式等技术特征,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技术研发部门的目光,2016年1月1日,纳斯达克Linq完成了其首次区块链上的交易,Blockstream公司的奥斯汀·希尔(Austin Hill)曾表示,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中的一家公司已经招募了比他的公司还要多的人投入到区块链的创新工作当中。这表明,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来改变业务运作的模式。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区块链,也存有部分一时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比如,区块链技术虽然实现了运行时的“去中心化”,但在区块链技术设计过程中,“中心化”依旧被强化。这是因为区块链代码一旦形成规模,成为行业标准,则必会形成另一个决定软件修复更新、未来发展决策的中心化组织。并且,区块链将会耗费大量资源,其原因在于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计算能力巨大的“工程”。与云计算协同互动的特性不同,区块链的特点决定了每一次的“交易”有且仅有一位矿工拥有记账权,由此其他矿工的计算都将会被“浪费”。针对区块链的高投入,低产出、“去中心化”替代成本高等弊端,合理的应对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梅海涛等认为,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潜在用途、成本收益及其技术本质等均应在相关专家审慎研判之后方可下结论,探讨区块链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人文、伦理和社会等负向价值问题,则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出台政策等方式来进行价值规约,以引导区块链技术及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裴庆祺从区块链架构及其安全角度对这一新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基础架构是研究学习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实例[15]。区块分为两种,一种是Header区块,其作用是链接到前面的块以为区块链提供完整性;另一种为Body区块,其包含验证了块链创建过程中的比特币交易记录。“链”截至目前分为三种:公有链(Public Block Chain)、联 合 (行 业)链 (Consortium Block Chain)以及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三种链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链上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同。“区块+链”的结构近乎一个数据库的完整历史,从最开始的创世区块,到最新链上的区块,区块链上存储了系统完整的历史数据。“区块+链+时间戳”可谓是区块数据库的最大创新点,每一个区块都盖上一个“时间戳”来记账,从而形成不可篡改、无法伪造的数据库。尽管区块链技术采用了“算数加密”等相关技术,具备很强的安全性,但其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个区块链网络结构在隐私与安全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裴庆祺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值得肯定,其采用了非对称式“密钥”机制,从而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对私钥的使用和保存状况却令人堪忧。从技术价值论而言,技术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与工具[16],但当这种“工具”尚不能完全满足于人的需要时,那么此时这种“工具”或许应该回收至“工厂”,通过方案的修改,技术改进等环节使得该“工具”趋于完美。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的双刃剑特质,与传统技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才导致出现“上帝已被改头换面为宇宙计算机的程序编制者”[17]的论述,过度的信息崇拜,对数字焦虑、生存的极端数字化等问题视而不见,那么,“人越来越像机器”的问题将愈演愈烈[18]。

三、相关研究评析

可以说,国内外学者对区块链技术的社会影响、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哲学或社会学层面的反思。比如学者W·雷耶斯将区块链技术视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具体手段,进一步深化了对技术本质的哲学理解。技术是实践活动展开的基础,处于主体与客体世界的中介地位[19],在这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扮演了同样的角色。克莱尔·沙利文与埃里克·伯格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看得更加实际一些,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至虚拟世界,形成新的“护照”,这对我们深入领悟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提供了新的侧面。梅兰妮·斯万的块链思想与传统互联网架构不同,其不仅仅是智能提升的一种工具,而且或许会长期贯穿于一个多元的智慧世界,在数字社会中发挥凝聚力与生产力的作用,这种观点具备一定的学术创新性。

国内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技术本身及其应用的层面。吕乃基认为的区块链技术将会成为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一座桥梁,将客观世界存在的知识,甚至是客观世界的意会知识,都转移至虚拟世界中,同时,以一个分布式的、具有共识的算法重构一个世界。这意味着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而对于二者的实在关系与分布范畴还需进一步讨论。梅海涛等从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等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原理,再到区块链技术存在的缺陷,均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梳理,并且从政府、行业协会与学术机构三个层面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政策建议。裴庆祺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解释,认为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其背后都伴随着相应的技术风险。尽管区块链技术是基于严格的算数加密技术,但也正因为其尚处于“襁褓之中”,其技术安全性依旧令人担忧。但对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走向持技术乐观主义的态度,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产物,对数字货币存有初次印象的人更多的应该来自对Mt.Gox比特币交易所破产事件的关注[20]。毫无疑问地,区块链对现存每一个机构来说,都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多的人都对此技术感兴趣,甚至有人辞去先前报酬丰厚的工作而投身于其中。他们认为,“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很有可能改变经济运作方式”[21]。更有甚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社交之后的第5次颠覆式计算范式,是人类信用进化史上继血亲信用、贵金属信用、央行纸币信用之后的第4个里程碑[22]。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走向,学界不敢妄自下定论,正如戴维·蒂科尔(David Ticoll)在采访中所言的那样:“如果区块链像互联网那样巨型和普遍,我们对其优点和缺点的预测水平可能也会与当初预测互联网的时候一样差”。对待区块链技术的态度应该是,以积极态度去拥抱区块链的未来,我们对大量的创新技术成果以及其将会带来更美好的世界的潜力充满了希冀。当今时代的技术创新,对许多传统价值观而言,往往产生颠覆性影响,创新过程与结果的非线性特征愈来愈明显,这直接引发了人类对创新技术负价值可控性与不可控性矛盾的深刻反思[23]。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体系的新生事物,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它更需要合理的价值规范,在一定的价值框架下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

[2]吴国盛.技术哲学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5.

[3]徐明星,刘勇,等.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3-15.

[4]Wessel Reijers,Mark Coeckelbergh.The Blockchain as a Narrative Technology:Investigating the Social Ontology and Normative Configurations of Cryptocurrencies[J].Philosamp;Technol,2016 Oct(31):1-28.

[5]DuPont.The Politics of Cryptography:Bitcoin and The Ordering Machines[J].Journal of Peer Production,2014(1):1-10.

[6]肖峰.论作为哲学对象的“信息文明”[J].学术界,2016(8):154-162.

[7]Clare Sullivan,Eric Burger.E-residency and blockchain[J].computer lawamp;security review,2017(33):470-481.

[8]Estonian government.“What is e-Residency?”[EB/OL].https://e-estonia.com/e-residents/about/

[9][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82.

[10]Melanie Swan.Blockchain Thinking:The Brain as a DAC[J].IEEE Technologyamp;society magazine,2015(4):41-52.

[11][美]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我们的大脑[M].刘纯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2.

[12]赵敏.数字虚体:深度掌控物理世界[EB/OL].http//www.v2gg.com/quanzi2016/woailvxing/20160919/103735_2.html

[13]吕乃基.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一个外行眼中的“区块链 ”[EB/O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amp;uid=210844amp;do=blogamp;id=1010288.html

[14]梅海涛,刘洁.区块链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J].电信科学,2016(11):134-138.

[15]沈鑫,裴庆祺.区块链技术综述[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11):11-20.

[16]杨小华.技术价值论:作为技术哲学范式的兴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40-43.

[17][美]罗斯扎克.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M].苗华健,陈体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14.

[18]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548.

[19]刘大椿.技术何以决定人之本质[J].东北大学学报,2006(1):1-4.

[20][加]唐塔普·斯科特,[加]亚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区块链革命: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M].凯尔,孙铭,周沁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9.

[21]The Economist.“The crisis of trust”[EB/OL].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677198-technology-behind-bitcoin-could-transformhow-economy-works-trust-machine.

[22]SWAN M.Block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M].USA:O’Reilly Media Inc,2015:2.

[23]易显飞,等.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70-71.

On Research Overview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ZHAO Xiao-long,YI Xian-fei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 recent years,block-chai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bottom support technology for financial technology,which will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rend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arry out a profound philosophical and sociological reflection on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productivity function,social impact,humanistic value,etc.The proces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triggering a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rollability and uncontrollability of the technology.In general,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as a new cre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needs reasonable value norm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under the certain value framework.

block-chain technology;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chnology and society

N031

A

1672-934X(2017)06-0027-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6.005

2017-10-18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7K009);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7SS28)

赵小龙(1992-),男,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易显飞(1974-),男,湖南醴陵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哲学与STS研究。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区块世界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虚拟世界大门正启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