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下的高职院校茶艺技能竞赛内容分析

2017-03-22陈开梅杨双旭刘富才蔡烈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技能竞赛茶艺

陈开梅+杨双旭+刘富才+蔡烈伟

摘要:茶艺技能竞赛的内容设置要引导高职院校茶文化(茶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文章结合茶产业相关工作对茶艺师岗位的技能要求,分析近年茶艺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社会需求;茶艺;技能竞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60-02

一、前言

茶艺是识茶、藏茶、泡茶、品茶、饮茶的技艺。茶艺技能是高职院校茶文化(茶艺)、旅游等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重要的技能之一,与之相对应的茶艺师职业就是通过说茶、泡茶、奉茶等茶艺服务让大众了解茶、认识茶、品饮茶,欣赏并学习茶艺,传承、传播中国茶文化,从而提升茶产业经营效益。茶文化(茶艺)专业人才就是要培养这类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是通过竞赛方式检验学生掌握本专业技能水平的测试平台。茶艺技能竞赛是以茶艺师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的竞赛项目,分析并调整当前高职院校茶艺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对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对接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茶文化产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1.茶艺服务岗位的社会需要。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在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茶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及其附加产品,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茶叶加工逐渐变革为机械化、标准化、流程化生产,茶叶营销手段向产品的精细化、多样化、便捷化分类营销转化,茶的品饮也从传统的解渴上升为茶的泡饮艺术,这些都对茶艺服务岗位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人们借助旅游优势将茶融入到旅游观光中,让游客亲身参与茶叶采制、茶叶冲泡及茶叶品饮,营造人人爱茶、人人泡茶、人人品茶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茶产业的革新,也对茶叶销售和茶艺服务岗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茶艺师职业技能的社会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制定有茶艺师职业的5个等级,提出明确的岗位技能要求。其基本技能要求是:掌握茶叶知识和待客礼节;熟悉主要的冲泡器具;掌握茶叶冲泡方法与技巧;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向客人介绍和推荐茶品;按不同茶艺要求,选择或配置相应的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环境;能够为客人宣传茶与健康的正确观念。目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茶艺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茶艺师对茶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对茶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而是要对茶和茶文化有着深刻的理性认知,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了解,特别是能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变革,不断进步,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高职院校茶艺技能竞赛内容分析

1.茶艺技能大赛竞赛环节设置。近几年茶艺职业技能大赛具体竞赛环节设置见表1。

2.茶艺技能竞赛内容分析。为提高茶艺技能竞赛与社会实际工作需要接轨,在竞赛内容的设置上,无论是比赛环节还是评分标准,都尽量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指定茶艺竞技环节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选手绿茶、红茶、乌龙茶这三大茶类的基本冲泡方法,裁判员从茶汤质量、茶艺演示、仪容仪表、礼仪、茶席布置、时间等几个方面对选手的技能水平进行评分;创新茶艺竞技环节占总成绩的30%,裁判从创新性、茶汤质量、茶艺演示、茶水具配置、解说、时间等几个方面对选手团队技能水平进行评分;生活茶艺竞技环节占总成绩的20%,裁判从茶席布置、礼仪礼节、冲泡技巧、茶汤质量、茶艺知识讲解、时间等方面对选手技能水平进行评价;茶席创新竞技环节占总成绩的10%,裁判从主题特性、器具配置、实用性、色彩色调搭配、设计文案陈述、时间等方面进行评比。茶艺理论知识竞技环节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核与泡茶技艺有关的中华茶文化历史、茶叶种类、茶叶审评、泡茶基本要素、茶艺与音乐、少数民族饮茶风俗、无我茶会、传统文化、茶艺礼仪等茶艺理论知识。

3.竞赛内容设置的演变。从竞赛内容来看,指定茶艺和创新茶艺是组委会根据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和岗位特点,对茶艺师特别是高级茶艺师提出的基本技能要求,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第一届国赛中,大赛设有解读茶艺(微电影)环节,经过比赛发现这并不是茶艺师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而且,解读茶艺环节通过微电影的表现形式超出茶学及涉茶学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范围,在后来的竞赛中不再设置。在现实中,茶艺师岗位工作有一个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能识茶,会泡茶,会推销,能够把企业的茶叶产品通过泡饮及解说宣传出去,因此设置了生活茶艺。生活茶艺特别适合于茶艺师职业中的日常推销与产品推介,提高学生日常泡茶技能,是促进学生就业,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在后面的比赛中,特别是福建省的茶艺大赛,把生活茶艺作为重要比赛内容。

四、高职院校茶艺技能竞赛内容适应社会需求的几点反思

随着连续三届全国和各省高职院校茶艺技能大赛的举办,高职院校茶艺教学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技能的一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茶艺大赛,切实引导高职专业教学更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进步需要,茶艺技能大赛的内容和环节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竞赛方式、裁判评分还要有更多改进。

1.合理设置竞赛项目和比赛环节。近几年茶艺技能大赛(以2015年国赛为例)的项目有指定茶艺、创新茶艺、生活茶艺、茶席设计、知识问答等五个项目,其中创新茶艺、茶席设计等项目,都会涉及到大量的茶具、道具、器材和设备,要求在比赛中展示出来,这都给离比赛城市较远的地方或交通不便的高职院校带来严重的困扰。在知识问答方面,要时时更新题库,要把茶产业中最新成果、最新动态引入到竞赛中来,使比赛更有针对性,更合乎产业要求。

2.提高裁判执裁能力,科学评价竞赛水平。茶艺大赛执裁的裁判员不仅要具备茶德精神,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能顺应目前茶产业发展和茶艺技能的走向,对选手的茶艺技能和参赛作品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判。在2015年国赛的一等奖PK环节中,就有个别裁判员给二名优秀选手打出10分的差距,存在明显的执裁不公。要为社会选拔优秀的茶艺师,就要求裁判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技能水平。竞赛组委会还要给选手平等的竞赛环境。如2015年国赛中的茶席设计环节,主办方没有严格按照比赛规程中对场地、桌面尺寸、背景的要求执行,导致参赛队伍的茶席规模、层次、场地均不一致,没有一个公平的竞赛环境,更不用说有公平的得分了。竞赛一定要杜绝因裁判主观因素或承办方组织因素引起的不公平,这会挫伤选手的积极性,指导老师无法对学生评价茶艺竞赛中的作品优劣,特别影响整个比赛的公平竞赛精神。

3.职业技能竞赛要对接产业发展。目前各类茶艺大赛层出不穷,茶艺背景布置分外妖娆,具有超强的观赏性。而高职院校茶艺技能大赛应始终坚持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茶产业发展服务,为茶文化推广服务。要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工作要求设置竞賽内容。要围绕岗位工作能力需要,设置核心课程,加强茶艺职业技能教学,特别是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提高茶学类专业或涉茶专业学生的茶艺技能水平,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以寿.茶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朱永永.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对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

[3]马超平.新常态下深度经济结构调整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4).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技能竞赛茶艺
茶艺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