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溪村:千年古村的守望

2017-03-22吴兴明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宅古村巷道

吴兴明

题记:“吾宗来自李唐氏,迤逦五朝至今矣。”

江西省永丰县陶唐乡境内,有一座闻名于“江右名邑”的千年古村——金溪村。金溪村历史悠久,自唐代传承而来,是永丰县开基最早的古村之一。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使得古村积累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声名远扬。

古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一大群古建筑,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古宅叫作金溪古村群。笔者就居住在不远的小镇,却身在宝中不识宝,一直未能谋面,总想前去探个究竟。机会终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随一行怀古人士,慕名前往千年古村金溪,只为一睹古村群风貌。

金溪古村三面环山,山川秀丽,地理环境独特。山上表层覆盖着一些低矮的灌木林,灌木下面除了少量的泥土以外,满山满岭全是石灰岩石。所以,金溪所在地之乡被人们称为“石乡”。金溪古村就坐落在这样一个物产丰富的小盆地内,与村前的一大片稻田和对面的群山、溪流相互对应,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农耕画卷,美不胜收!在离村落两公里以外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叫大仙岩溶洞。洞体宏大,贯穿整座山腹,主洞全长约三公里,是迄今为止江西发现最大的溶洞之一。洞内曲折迂回,奇石、奇景遍布,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更有一泓清泉自大仙岩溶洞缓缓渗出,那甘甜清冽的泉水,沿着溪流流进村落,不仅能供全村人畜饮用,生活洗涤之用,还与其他水源交汇在一起,灌溉所有的农田,使得该村成为物华天宝之地。“金溪”村名即因这股山泉水而得名。

历史汤汤。在徐家祠堂储藏的族谱当中,记载着他们祖先的足迹。“吾宗来自李唐氏,迤逦五朝至今矣”。

唐朝天宝年间,中书侍郎徐全,字楚璧,谥号安正,因得罪权臣,辞官后携第三子徐邠隐居于此。金溪村的先人们,相中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看中了这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风水宝地。他们在这块肥美丰厚的土地上繁衍子孙,督导后代耕读并举,诗书传家,故而耕读之风在这里盛然。据徐氏族谱记载,村中先后设有多座书院,最有名气的要算宋代的松阴書院、溪南书院,明代的筠阴书院,清代的求仁书院、枕江书院。在这些书院当中,先后走出了六位进士、两位知府。两知府当中,一为南宋时期重庆知府徐岳齐,二为明代洪武年间安庆知府徐尚文。时至今日,徐氏一族中还传颂着“十八秀才拜天香”的家族辉煌典故。清嘉庆年间,金溪古村还出了一名神童,名曰徐湘潭,又名徐睦堂,字台麟,因宅第东侧有一棵千年古松,故自号东松先生,人称“拔贡王”。四岁入学,读书能一眼观十三行,且过目不忘,所作诗文,轰动当年的大江南北,见者无不称其为奇才。当时江西学政王文恪看罢徐湘潭的文章,感叹:“天下得两名士,于博学见江南包士臣,于古文见江南徐湘潭。”可惜的是,由于徐湘潭自幼家道贫寒,“每日午不能举火,安之如常”,无力再去博取高层次的科举考试,从而求取功名,只得散落于民间著书立说。

近年来,笔者曾去过许多有名气的古镇、古村游访。它们当中,总体印象都是大气华丽之中透着古香古色。从表面看上去,看点颇多,悦目赏心,令人流连。但是,认真看过以后,静静地思索一番,却使人索然。在笔者的眼里,它们虽然豪华夺目,看来看去还是现代人工痕迹过多,历史传承下来的风物却少,颇显华而不实。

然而,金溪的古村群却是另一番景象:它是古民居,皆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民宅,故而朴实典雅。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就是原汁原味、不含半点现代人为的做派。看过之后使人遐思、感叹!走近金溪古村群,古老的建筑跃然眼底。宅第一律呈古庐陵建筑风格。远远望去,青墙黛瓦,屋脊累累连绵起伏,垛子闪闪有规有则。宽阔的院套前,门楼耸立。宅子与宅子之间巷道纵横,四通八达。这众多的民居前后左右如脉搏般紧紧相连,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格局。细数下来,宅子大小数十座,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宅就有二十几幢(近代民国建筑居多,且保存较完整)。每幢古宅前,都立有一座大门坊,上书各式楹联以及有着许多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这些古建筑虽然陈旧,甚至破落、倒塌,但数百年前的繁荣与兴旺却依稀可见。

此情此景,不由人浮想联翩:这宽阔的院套和一幢紧连一幢的住宅,一准是徐氏族人便于相互走动而设计的;那一条条窄而长的巷道,除了方便进出之外,或许还曾成为孩童们玩耍嬉闹之地;这偌大的古樟下一定是先人们闲来乘凉、聊天之所。身在古村群,耳畔隐约响起读书声、嬉闹声、妇呼声、呼呼风声、嘀嗒雨声,虽然显得有些喧闹杂乱,但声声入耳。

可以想象,在这庞大的古村落中,当年肯定是人口济济、朝气蓬勃。

然而,沧海桑田,历史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因为任何缘故而停住。千百年过去了,金溪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样儿了。

现在的金溪村实际上由古村和新村组成。新村是在古宅群的基础上向外扩张形成的。古村的外围,遍地是参差不齐的砖混结构的新楼房。如今,村民富裕起来了,作兴住新楼房,但又不太讲究规划,所以,哪里有宅基地,哪里就会有楼房。虽然新建楼房崭新漂亮,有点像城里的别墅,但与古村群相比,如同秋风扫过的落叶地,这里几幢那里几间,显得杂乱无序。

古村群是在金溪古村最早位置保留下来的建筑点。

笔者信步走进一座很有讲究的古宅,只见大青石砌成的大门框磨得溜光发亮,高有一尺多的红麻条石门槛,现如今看到的是被踩踏得中间凹下去了,形成一个弧状。想来百十年前,这里至少居住过数百徐氏后人。这是一座巨大的宅子,前后左右十进八进门的,大厅连着厢房,厢房连着小厅,一幢挨着一幢,似乎无穷无尽,叫人眼花缭乱,不辨东西南北,如同进入迷宫。在这些厅堂中,上厅与下厅之间,都分别建有大小不一的天井,供采光、下水之用。这个占地面积多达3000平方米的大宅,住的都是同一个支脉的人丁。由此可见,当年徐氏家族何等的兴旺与发达。

从侧门走出去,来到一条深深的巷道,巷道两边的直墙上,早已被叫不出名儿的藤蔓所占据。原本踩踏得溜光发亮的巷道鹅卵石,也无可奈何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和丛生着杂草,这悠长的巷道早已失去了先前的光彩。

猜你喜欢

古宅古村巷道
镇沅金矿松软破碎岩体巷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技术
古村之晨
异乡人
山村古宅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倒台阶斜矩形综采面托伪顶切眼巷道支护
千米深井安全开采技术难题探讨
基于ANSYS/LS—DYNA的矿区地下巷道三维动力响应分析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
真假古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