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初探

2017-03-22李志锋李志光

农业与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气象台站激励机制

李志锋+李志光

摘 要:本文以洛阳市气象业务的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地面气象业务改革的新要求,促使业务观测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增进改革意识,增强推动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抓好业务骨干和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和使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洛阳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气象台站;观测业务;职能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672

引言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气象观测和综合气象保障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业务布局、业务分工、业务流程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县级气象机构业务功能、服务职能、管理职能综合配置,硬件软件建设、组织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规章制度统筹建设。

《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建设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形成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的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全面推进基层气象业务现代化,不断增强县级气象机构综合实力、气象创新活力和气象工作影响力。

针对当前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地面气象业务改革的新要求,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已经逐步向地面观测员、质量控制员、信息网络员、维护保障员转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气象台站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管理工作,使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充分发挥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促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稳步提高,是目前各级基层气象台站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如何促使业务观测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增进改革意识,增强推动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保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依靠人才推动洛阳气象事业科学发展。重点抓好业务骨干和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和使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是洛阳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1 气象业务的发展趋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加强气候观测系统、气象卫星系统和天气雷达、雷电监测网、农村和重点林区及海域气象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证其稳定可靠运行,不断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气象人才队伍。形成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需要的学科带头人、业务科研骨干人才和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基层台站和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状况明显改善,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气象人才体系基本形成。而目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素质还不能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这类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建设目标要求,各基层部门积极开展“一流台站”建设,以此作为推进基层气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基层整体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未来新型自动气象站将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设备,观测系统向“观测-预报预测-应用”一体化协调发展。观测与预报预测和服务需求之间逐步建立互动机制,对观测系统的动态需求评估日益重视;对观测数据质量、观测系统成本效益的评估日益重视;对各类观测系统的科学组合与合理配置,以获得最具代表性的观测信息的评估工作日益重视。规范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和业务运行,以使其观测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科学化;全面提升观测资料获取能力和气象业务人员整体素质,锻炼一批实际业务工作的骨干力量、攻坚力量,培养业务优秀人才,对探索研究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才是气象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才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洛阳市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现状

洛阳市共有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30个六多要素自动站、41个四要素自动站和182个单要素雨量站。其中国家基本气象站2个,国家一般气象站7个。各气象站在承担地面气象观测的基础上,还承担农业气象观测、GPS/MET监测、酸雨观测、闪电定位观测、区域站技术保障等任务。目前,从事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的人员共42人。其中,硕士学历2人,占测报人员总数的4%;本科学历28人,占测报人员总数的68%;大专学历12人,占28%。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3人,占31%;初级职称29人,占69%。从事地面气象测报管理工作的人员共2人,在市局业务管理部门工作,本科学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

3 领导重视,强化措施,气象观测业务稳步提高

为了加强气象观测业务,洛阳市气象局先后制定了《业务工作责任制》、《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制度》、《气象技术装备应急保障工作预案和流程》、《业务系统应急预案》、《洛阳市氣象通信网络系统应急处置流程》等一系列的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制度,指导业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并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协调、督查工作,保证气象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洛阳市气象局为了激励广大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每年均根据观测工作实际情况出台《洛阳市综合气象观测岗位技能竞赛方案》,将业务竞赛工作列入目标考核之中。自2005年至今每年开展综合气象观测岗位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岗位技能竞赛锻炼、培养和发现人才。并积极选派业务骨干人才参加全省的业务竞赛和培训活动,多次在全省行业竞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奖项,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地面气象业务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4 紧抓气象技术保障,全力保障气象观测业务稳定运行

在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控制的现状下,洛阳市局克服困难,成立了专门的气象信息与保障中心,专职人员3人,配备专用保障用车,克服了洛阳山区站点分布多、通讯信号不稳定、用电保障不可靠等多种困难,较好地保障了全市气象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转。

重视并做好雷达、自动气象站(含区域站)等业务使用观测仪器的巡检、维护、维修、检定和标校,加大备品、备件的储备,保证耗材、重点备件供应充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着力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建立监控业务与维修维护的联动机制,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修复,确保观测设备正常运行和观测资料完整可靠。

每年邀请河南省局大探中心的专家现场指导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维修工作,并提供仪器备件在培训课程上亲自操作,通过拆卸、组装、故障的排除和仪器的校准等全程指导,促使业务人员熟悉并掌握气象技术保障技术,以便日常工作的应急处置。

5 利用资源优势,全方位提供技术交流

5.1 建立“洛阳气象QQ群”

洛阳市气象局业务科建立了由全市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组成的“洛阳气象之家”,及时将业务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在线交流学习,特别是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阶段的政策和方向,业务人员通过QQ群互相学习,深入交流,促进了业务改革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入交流,另一方面能及时解决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增强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激发了工作激情,增進了友谊。

5.2 发挥效益的典型例子:嵩县自动站故障业务应急处置

2013年5月23夜间22:00,嵩县出现强对流天气,雷击造成了自动站故障,与嵩县业务值班员通过在线QQ的方式一步步教授解决故障的方法。从自动站传感器故障的排除、采集器故障现象的演绎到通信线缆和计算机串口的排查等,期间采取拍摄照片、电话询问将有可能的故障情况一一进行排查,最终确定了“是由于强雷电干扰造成了计算机串口故障”的结论。再次通过QQ在线传输计算机串口设置的配置软件,指导安装步骤,更换了串口线,于凌晨3时恢复了正常工作。

通过这次远程视频在线故障排除,增强了基层业务人员对故障排查的理论思路和技术能力,更多的是现场故障修复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次应急处置向全市其他县局也进行了推广运用,进一步提高了业务人员的气象技术保障技术和业务工作能力。

6 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在每年的3—4月份以轮训的方式对全市所有的业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业务值班人员数据库,详细纪录每位人员的培训信息,以便指导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培训结束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记入考核目标中,作为年终评优的条件之一,激励业务人员不断提高气象观测业务水平。

在每年的11月份,开展气象观测资料互审互查。抽调预审员或指定业务值班员,交互台站的气象观测记录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错误或不统一的记录进行登记,形成一种面对面的业务交流,以避免今后错情的发生,提高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7 建议措施

7.1 完善激励机制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气象业务中最基础而又最艰苦的工作,部分同志在基层观测业务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导致对工作缺少热情、缺少动力;而其他部分岗位如科技服务岗位承担的压力和责任相对少,再加上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尽合理,使部分气象观测员向往其他岗位工作,从而导致测报整体质量的不稳定。因此,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工资待遇、福利奖金等向观测人员倾斜,提拔干部按照选拔任用干部条例,重视基层工作经验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相对稳定的测报队伍,若岗位轮换过于频繁,不利于测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质量的稳步提高。

7.2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是气象系统最基本的业务管理,工作量大,头绪多,往往一人要承担多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县级业务工作人员,其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性越来越强,业务人员忙于具体工作,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造成对新业务技术流程所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较少,掌握不够及时。通过对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业务人员不断提升气象观测业务水平,提高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参考资料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3]孙学金、王晓蕾等.大气探测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

[5]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意见[Z].气发[2007]477号.

[6]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现代气象业务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7]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Z].气发[2009]175号.

[8]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做好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工作的通知[Z].气测函〔2013〕321号.

[9]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Z].气发〔2013〕54号.

[10]宇如聪.科学完善综合观测系统建设[Z].在司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2008.

[11]宋连春.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J].气象,2008,34(3),3-9.

[12]郑国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Z].在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上的讲话,2009.

[13]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Z].气发[2009]463号.

[14]王晓云.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Z]. 在县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2011.

作者简介:李志锋(1982-),男,河南嵩县人,工程师,学士,从事气象业务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气象台站激励机制
基于基层气象台站预报服务的几点探讨
气象台站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探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激励机制在推拿手法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