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

2017-03-22刘军

农业与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大豆

刘军

摘 要:大豆作为我国四大经济作物之一,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畜牧业饲料的营养来源,同时我国又是大豆的起源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关注,大豆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亦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大豆的生产情况,总结了目前的大豆栽培模式,提出了有效的高产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栽培技术水平及大豆产量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油料作物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34

前言

大豆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原产于中国,这是世界所公认的,早在5000年以前就开始栽培,中国古代称为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关于大豆的记载。汉代司马迁在其编撰的《史记》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菽就是大豆,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春秋时期《诗经》中也记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等描述[1],从上述文献可见,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之久。自秦汉代以后“大豆”一词广泛使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大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2500多年前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后相继传入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亚洲邻国。18世纪引种于欧洲,18世纪40年代传入法国并成功种植,20世纪90年代传入英国,经过多次不断的尝试终止后得以应用于生产。19世纪中叶美国开始试种,20世纪初大规模种植,现已成为世界产量最大的国家。

大豆营养价值极高,其中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含量为20%、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0%,其用途广泛,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传统大豆加工食品、大豆油和大豆蛋白3大类产品。大豆营养价值很高,每千克大豆产热量17207.7 kJ[1]。大豆蛋白是我国人民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赖氨酸含量居多[2],是制作速食食品、调味料和饲料的来源。大豆油既可作为物美价廉的食用油脂,也可开发附加价值很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如大豆卵磷脂、维生素E等食品或医药品。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豆油不含胆固醇,吃豆油可预防血管动脉硬化。大豆含丰富的维生素B1、B2、烟酸,可预防由于缺乏维生素、烟酸引起的癞皮病、糙皮病、舌炎、唇炎、口角炎等。大豆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蔗糖和纤维素,淀粉含量极小,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1]。目前,全球大豆5%左右用于饲料和种子,15%~20%直接加工成食品,另外70%~85%加工成豆油。

在大豆高产栽培方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开始在一定面积上试用和应用生物防治、生物肥料,因此,大豆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的生产、食用和经济价值,推动大豆栽培技术向有机、绿色、无公害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1.1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模式特点是采用主茎结荚品种、大垄宽台密植、垄底深松、垄体测深分层施肥、垄上精量点播。一般来说矮杆的大豆品种适合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通过缩小行间距、增大植株间距,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大绿色面积,加强植株的光合条件,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3],该方法采用机械化的手段匀播,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达到增产20%以上,大面积每667m2产210kg的效果。

1.2 三壟栽培技术

三垄栽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组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高产技术栽培体系,是目前全国应用面积最大、推广省份最多和取得经济效益最大的大豆栽培技术,目前仍在北方大豆生产区大面积应用。三垄栽培技术结合了机械化的3种主要新技术,所谓“三垄”,即在垄作的基础上,在同一条垄上,采用深松垄沟和垄体的方法,结合分层施肥技术,来提高大豆的产量 [4]。该项技术在不同气候年、不同生态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比常规栽培每公顷可增产300~600kg,增产幅度为20%~30%,有的高达50%以上。

1.3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主要是将人工扎眼等距精量点播和摆种2种技术特点有效的结合一起,在秋翻耙的基础上,剔除茬子,在原来的垄上精量点播,采用这种方法播撒的种子数量非常均匀,施肥也可集中操作,增产效果非常明显。

1.4 等距穴播栽培法

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是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垄作为基础的大豆栽培方法。在正常栽培密度条件下,合理摆布群体,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给作物营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作用,使植株个体生长均衡,分布合理,果实密集,与一般的播种方法相比其产量可提高10%左右,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与其它措施配合能获得200kg/667m2的高产。

1.5 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将不同高矮和不同品种的植株穿插种植,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使得植株的生长形式成波浪冠层,从而加大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为植株生长营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大豆生育后期再对其进行不同的施肥或喷洒农药,以提高大豆产量。

1.6 两垄一沟栽培法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有效协调了土壤的三相比,有利于抗旱和保持种床的温度,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良,也增强了植株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缘色面积增加1/4以上,便于轮作、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该方法是一种规范土地结构的大豆栽培模式,每隔一沟增加一条垄沟苗带,采用内稀外密的栽培方式,使植株间留有足够的间隙,避免因种植密度过大而引起植株的营养吸收,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大豆群体的光能利用率[4]。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措施

2.1 选种以及栽培前对种子的处理

优质种子的选择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要选择经过农业部试验推广、并在当地表现较好的品种,这样的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的潜力,适应性和稳定性更强。品种选好后要因地制宜,进行栽种。此外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如仔细甄别,排除有虫害或带病斑的种子,尽量选择颗粒饱满、整齐度高的种子,以提高其发芽率,增加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保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此基础上如有必要还可对种子进行晾晒、拌药、包衣处理等,以此唤醒休眠期的种子,有利于日后的萌发。此外,还要注意正确把握进行栽培前种子处理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时间太长,又会对大豆萌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2.2 适时适量种植

大豆播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除种子处理以外,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也非常重要,耕翻土壤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的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的通气环境,减轻病虫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其次栽种时间一定要适宜,大豆的栽培在我国十分广泛,主产区是东北松辽平原和黄淮两地。然而由于各地温度差异较大,种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季节气候和土壤温度合理安排,一般东北种植大豆种是在4—5月中旬,9月收割;黄淮地区一般在6月份开始播种,9月下旬—10月收割。最后大豆种植时的种植密度对大豆的产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过于稀疏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高大豆的产率,过于密集的植株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影响单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因此,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合理规划植株密度既能有效充分的利用土地,又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2.3 田间苗期管理及管水工作

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要保证苗期管理,缺苗时要及时做好移苗补栽,如果土壤干燥,要适当浇水,保证湿度,确保苗的成活率,同时要是进行适当追肥。如若出现病虫害或细弱苗要及时间苗,以促进好苗的健康生长。在大豆生长期间还要密切关注田间的含水量变化,田间含水量低于标准时要对大豆田进行水的供给,田间含水量高于标准是要及时的疏水,以保证大豆良好生长。

2.4 中耕除草与施肥

大豆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做好锄草工作,对土壤墒情好时,可进行苗前封闭锄草,宜选用乙草胺、异丙草胺等除草剂;对于土壤熵情较差时,可进行苗后茎叶除草,常用除草剂有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对于一些常年生有须根的难以根治的杂草,需要使用草甘膦防除。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其生长过程中不能缺少肥料的支持,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才能满足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5]。

2.5 病蟲害防治

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大豆产率的一项重要问题,直接影响着大豆的收割产量与大豆的品质,所以提前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大豆常见病害有大豆灰斑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大豆霜霉病,局部有大豆花叶病、炭疽病等。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常用有效农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胶悬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大豆霜霉病由东北大霜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生的,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进行喷雾。危害大豆的主要虫害有豆小卷叶蛾,危害严重内部结成丝絮状并排有大量虫粪,致使顶梢枯死,此虫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可设灯诱杀,也可在成虫繁盛期和孵化期喷药防治。此外一些局部有蚜虫、豆芫菁等虫害。

3 结语

大豆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本文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并从选种、播种的注意事项、田间苗期管理以及中耕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整个大豆栽培过程。

参考文献

[1]郭翔翔,焦礼芬. 大豆种植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07):

31.

[2]杨慧琴. 春播大豆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

195.

[3]刘长生,陈忠彬. 浅谈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1):10.

[4]王俊生,魏兆凯,黄文明.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 农机化研究,2008(08):250-252.

[5]赵景娜.大豆高产栽培巧施肥[J]. 河南农业,2008(06):29.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