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东川区农业发展规划

2017-03-22蔡洁李建宾李迪杨文兴

农业与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规划发展

蔡洁++李建宾+李迪+杨文兴

摘 要:本文调查研究了东川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主要机遇,分析当地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7

1 东川区农业基本情况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政府坚持“一产做特,整体做优”的产业转型思路,围绕东川热区开发这一主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四化”同步,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健全支持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的特色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促进东川特色农业发展取得就成就。力争全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和新兴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 面临的主要机遇

2.1 从区域条件看,东川地形特点独特、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

东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小江深大断裂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4334.1m,最低海拔695m,高差悬殊3649.1m。地质构造复杂,长期受金沙江和小江及其支流的侵蚀切割,形成纵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较大的泥石流冲沟100多条。受气流、降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立体差异影响,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立体气候。

2.1.2 地处要冲,区位优势突出

东川与川滇两省四地五县相毗邻,是滇川两省经济文化交汇地、金沙江下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北经成渝经济区通往中部崛起地区的必经之地,也是滇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与泛珠三角地区交汇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经济地理优势。随着滇川渝快速通道、渝昆快速铁路和金沙江航道等重大区域性通道建成,东川必将由区域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1.3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东川因矿设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参与东川建设,形成了东川丰富的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不仅是开放社会的特点,也是开放社会不断改善、进化的活力源泉,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开放的东川更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农业企业和投资人的入驻东川,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为东川农业的发展注入了积极的活力。

2.2 从社会发展来看

10a的高速发展已为东川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一轮的更大优惠政策正在争取之中;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省市对东川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东川人民谋发展、思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不减。

2.3 从全国总体来看

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3 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东川区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日益显现,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产品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城乡二元分割矛盾突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速,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日益紧迫。

4 农业发展规划

4.1 坚持6个基本原则

4.1.1 坚持粮食生产稳定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与品种结构。

4.1.2 坚持产业结构优化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庄园化、庄园品牌化、品牌市场化”的基本工作思路,围绕“园区”来做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

4.1.3 堅持“四化”同步发展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并同步发展。

4.1.4 坚持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物价稳定的重要保障。

4.1.5 坚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农业投入品及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1.6 坚持农村体制改革

理顺农业发展机制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利益,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形成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活跃的农村金融机制。

4.2 完善发展空间布局

4.2.1 河谷热区(海拔1500m以下)

以小江河谷热区发展冬春早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为主。

4.2.2 二半山区(海拔1500~2500m)

以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优质高产玉米、优质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和对现有传统优势果树品种进行改良提质为主。

4.2.3 高寒山区(海拔2500m以上)

以发展中药材、油用牡丹、万寿菊等名特优产品为主。

4.3 做好农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4.3.1 特色农业

4.3.1.1 干热河谷特色农业综合开发

充分发挥东川干热河谷沿小江河流域海拔1500m以下区域水利资源好、土壤肥力高、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及农业生产综合条件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力争到2020年热河谷特色农业总产值达100000万元。具体包含:做大时令蔬菜标准化基地;打造中国“甜杏之乡”;打造昆明“早桃之乡”;做强红提葡萄标准化基地;打造昆明辣木种子繁育供应标准化基地;着力发展东川金丝蜜枣标准化果园;新建四季芒果标准化果园;全力发展红心火龙果标准化果园;做大优质芦笋新品种与周年高产栽培基地建设;继续发展太空蔬菜基地;做特色水产养殖等。

4.3.1.2 特色水果品种改良

东川海拔1500m以上二半山区,利用高接换种等先进技术,对现有传统优势果树品种进行改良提质133hm2。

4.3.1.3 高寒山区特色药材种植

在铜都、汤丹、因民、阿旺等海拔25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发展雪上一枝蒿、黄精、重楼、当归、党参,油用牡丹、万寿菊等名贵中药村、花卉种植1333hm2以上。其中,在海拔3000m以上的区域规范发展玛卡种植667hm2以上。总产值达25000万元。

4.3.2 粮食作物

4.3.2.1 优质高产水稻区

分布在铜都、阿旺、乌龙、汤丹、拖布卡、因民等乡镇的稻作区,积极开展优质高产创建工程,加大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保护和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到2020年,推广面积达到1667hm2,平均产量提高50kg/667m2以上。

4.3.2.2 优质高产玉米生产区

分布在铜都、阿旺、乌龙、汤丹、拖布卡、因民等乡(镇)的适宜区,海拔在1500~2200m,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全面实施高产创建模式普及推广,挖掘生产潜力,积极开展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推广2000hm2,到2020年,高产创建模式普及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平均增产100kg/667m2的目标。

4.3.2.3 优质薯类生产区

分布在铜都、阿旺、乌龙、汤丹、拖布卡、因民等乡(镇)的适宜区(春种以海拔2300m以上的地区为主,冬种以河谷低海拔地区为主),到2020年全区优质薯类种植面积达到3333hm2,产量7.5万t以上。

4.3.2.4 优质麦类、杂粮、食用豆类种植区

以铜都、阿旺、乌龙、汤丹、拖布卡、因民等乡(镇)山区、半山区及坝区水田为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结合冬季农业开发和晚秋生产,积极开展优质杂粮品种更新、优质食用豆类推广种植1333hm2,到2020年实现平均0.06hm2产提高50kg,满足市场需求,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4.3.3 中低产田(地)改造

东川区2016—2020年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地)2862.14hm2,每年分别改造666hm2、655hm2、581hm2、618hm2、343hm2。预计总投资8729.58万元(其中2016年投资2029.96万元、2017年投资1996.35万元、2018年投资1773.4万元、2019年投资1883.99万元、2020年投资1045.8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3.05万元/hm2。

4.3.4 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全力推进优势比较明显、条件较为成熟的2个都市农庄建设。着力培育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彝族民俗文化活动、现代农业科技教育活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特色农业种植、儿童欢乐谷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庄园经济。

4.3.5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智能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实施好种植在线、加工在线、物流在线、在线营销、在线管理、在线服务等农业信息化6大行动。整合区镇两级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全区统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涉农信息资源库建设。

4.3.6 食品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东川区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重点提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制、进行网格化管理、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立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药残留快速檢测点、建立13个其它快速检测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面积10000hm2。

4.3.7 植保工作

大力提升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防控能力及覆盖面。对重大病虫预报继续坚持虫情集体会商制度。认真开展农残检测工作。依法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

4.3.8 土肥工作

建立1个区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22个配套监测点,建设100个标准监测点;建设石漠化改良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6个,面积达1333hm2;建设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示范基地6个,面积达到13333hm2;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00hm2,覆盖率100%,项目区化肥利用率提高5%。

4.3.9 农村能源建设

完成节能改灶5000眼,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推广10000台,完成50m3沼气池20座,病旧沼气池改造2000口,农户技术培训(期)10期。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计划用地2000hm2,总装机720兆W(72万kW),总投资108亿。2016—2019年,每年投资18亿元,用地333hm2,建设120兆W(装机12万kW)的光伏发电站;2020年,投资36亿元,用地667hm2,建设240兆W(装机24万kW)的光伏发电站。

4.3.10 种子管理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建立和完善种子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建立新品种适应性种植鉴定,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

4.3.11 农机推广及监理工作

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0万元,推广享受补贴的农业机械1500台(套),农业生产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上升到50%以上。争取补助培训费和鉴定费60万元(人均600元),培訓各类农机人员1000人次,争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扩大安全监理覆盖面,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水平力争达到87%以上。降低事故死亡率,保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万台死亡率持续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4.4 保障措施

4.4.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东川“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编制、实施,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领导,定期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统筹整合各方力量,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动员农业系统各有关单位顾全大局,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服务,做到思想真重视、领导真加强、工作真落实,把重视“三农”体现在政策扶持、财力投放、工作投入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研究,善于思考总结,准确掌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4.4.2 加大投入力度

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农业各部门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以项目建设为纽带,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计其功”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政府、基地、其他社会投入的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区财政安排的农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

4.4.3 完善政策支持

认真落实中央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规范管理,严格程序,落实好农业设施用地政策,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采取业主申报、农业部门审核并做好备案、国土部门再次复审后报区政府批复实施的程序,落实3%~7%的农业设施用地政策,打破用地制约,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增强业主投资信心,确保农民和业主的共同利益;探索现代农业园区设施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挂钩,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4.4.4 强化目标考核

按照“实事求是、指标从实、考核从严”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业农村考核指标体系,合理核定年度目标任务,准确界定责任主体,把推进发展与保持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作效率与群众满意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各单位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目标责任考核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规划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