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天 奥运是人生的中心

2017-03-21黄剑付端凌

南方人物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华天马术比赛

黄剑+付端凌

他的目标是参加十届奥运会,所以,四年一循环的奥运模式已经主导了他的生活。

衣架上挂着一套黑色西装、两件衬衣、一条领带,中国骑手华天举着它们出现在电梯口时,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他微微一笑,谦逊地自我介绍,向前来接他的人说,他是举着这些衣物一路挤地铁过来的。

按照摄影师的建议,在《南方人物周刊》的接待室里换好合适的衣服之后,华天礼貌地配合着拍照工作。“怎么带了这么多衣服?”工作人员问道。“来摄像的时候,不知道摄影师要求,所以按照我的经验,最好就都带上,全方位准备。”他用有些生硬的中文回答,露出酒窝微笑。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华天作为中国惟一的马术比赛选手,最终在三项赛中获得第八名。虽然代表中国马术队参加国际比赛,但过去二十多年里,华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英国度过的。因为在马术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中英混血的俊朗外貌,他在国内人气十足。

在奥运赛场上,马术比赛一直缺少中国骑手的身影。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19岁的华天代表中国队出现在马术赛场,他因此被称为中国马术第一人。

不过,华天的运气并不太好。在个人越野赛进行到第三分钟时,战马“武松”前腿碰到障碍物,他跌落马下,被淘汰出局,告别第一次奥运之旅。

四年循环

华天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第八名的成绩,对于中国马术而言,已经创造了历史。不过,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兴奋的成绩,他更渴望奥运奖牌。

“每四年,我都想不断进步。对我来说,这是一项长期运动。也许我这次没拿奖牌,也许下次也拿不到,但我希望总有一天可以拿到。”四年一循环的奥运模式已经主导了华天的生活。每一届奥运结束之后,他都必须尽快让自己投入新的四年循环之中去。

华天出生在伦敦,最初是英国公民。父亲华山是中国商人,在北京从事航空业。母亲罗山是英国人,长期在北京工作,热爱马术,甚至在怀着华天时都常骑马。华天四岁的时候,母亲买了一匹马,这是他第一次接触马。那时候便跟着母亲去马术俱乐部,开始学习骑马。母亲的爱好,渐渐也成了他的爱好。他从小和马在一起,马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家人一样。

父亲开玩笑说:“儿子喜欢马,因为我在‘文革的时候骑过驴。”华天则认为,母亲对马术的执着,从小给他很大的触动,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在实现母亲的愿望,做她爱做的事情。

1994年,华天在北京石景山乡村马术俱乐部开始正式接受马术训练,启蒙教练是中国第一代骑手哈达铁。他开始展现出马术天赋,日后的人生路径,也在父母的规划里日渐清晰 。

几年以后,华天跟母亲搬到香港居住,11岁的时候,又跟母亲回到英国,就读于名校伊顿公学。在英国,家庭的重心已经是把他培养为真正的骑手。父母为他请来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术选手克莱顿·弗雷德里克斯做教练,对他进行最专业的马术训练。

2005年5月,华天和同学代表伊顿公学参加英国皇家温莎马术比赛,赢得人生第一个重要奖项“女王杯”。此前他已经参加过多项马术比赛并获奖。父母开始把参加奥运会设定为他的新目标。

他们又回到国内,并从国家体育总局申请批示,认定华天中国运动员的身份。17岁的时候,华天从英国籍变成了中国籍,“我的父亲是中国人,很久以前我就已经确定自己要为中国征战了。”父母为他筹款,在国内游说多时,最终打动了广东商人江逢灿,捐助了3000万元。

華天开始以中国运动员身份参加奥运会晋级比赛。2008年,他以出众实力和东道主优势,获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代表中国队亮相奥运会。

2010年12月26日,北京,华天和父亲华山出席《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人物颁奖礼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华天声名日盛,马术也逐渐流行。各种马术的相关运动,比如场地障碍和马球,开始出现大量爱好者。“这种参与异域体育的渴望让很多富裕家庭开始接触马术。”华天称,在这以前,中国马术运动发展缓慢。他在北京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并不容易。

“我想成为职业运动员,觉得北京奥运会后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他开始全力为伦敦奥运会做准备。为此,他在次年说服父母,让自己保留学籍,推迟三年入学。他原本应该在当年9月进入大学的。

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华天人生的中心便一直是奥运会。尽管他还要参加世锦赛、亚运会等其他赛事,但奥运会已成为他人生的最大目标。

“我18岁时参加北京奥运会。当时媒体各种渲染,中国马术第一人,就像童话一样。媒体也十分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但却没有像童话一样结尾——我从马上跌落,这个结局可以说是一个灾难。最开始我非常郁闷,后来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逐渐开始感谢那个时刻。因为我觉得那让我体会到奥运会是有得有失的,而我必须要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所以现在我一定要回到奥运会的赛场上,赢得比赛。”

父亲华山称,自己的儿子要参加十届奥运会。华天也,希望如此,就像他的新西兰朋友马克·托德,60岁还在里约奥运会参加比赛。

筹款比赛

因为没能筹集到资金,华天无法更换新马,只能用原来的老马备战新一届奥运会。2011年,在准备参加伦敦奥运会马术资格赛期间,他的三匹马“武松”、“忽必烈”、“乾隆”相继筋腱拉伤,恢复期长达数月。因为无法按照赛会要求配备足够的马匹,最终他彻底无缘奥运会。

除了保持高强度的训练,这一次,他有了一份额外的工作,为参加下一届奥运会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他的话说是“改善金融结构”。

“伦敦奥运会没有任何赞助,最后有些混乱无序,没有合适的马,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所以最终没有进预选赛。”这次打击让华天一家人意识到钱的重要。父亲华山开始专门负责儿子的对外工作,尤其是为儿子筹款。华天也开始跟着父亲出去,学习如何与赞助商和马主打交道。相比四年前,这一次准备充分,筹款也顺利一些。他还跟女友莎拉在英国曼彻斯特一起经营了一间小马场,以降低成本。

马术运动早在1900年便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一直以来,这项运动都被人们称为“贵族运动”,因为它“烧钱”。尽管不及F1赛车和足球,但它同样昂贵。华天参加北京奥运会,就耗费了江逢灿赞助的3000万元。“一旦与马相关,那真的是想花多少就能花多少。”参赛的马匹都是优良的温血马,身价不菲。北京奥运会上,共有225匹马参与马术比赛的角逐,总身价高达数十亿元。驯养、运输这些战马的成本也极为高昂。2013年全运会期间,香港马术队从欧洲运来两匹马参赛,香港队时任副领队江嘉凤透露,运费接近100万港币。

马术运动非常依赖资金,华天说,“要想做得很好,都要投入很多。”

他参加里约奥运会时的两匹主要战马是“派大星”和“堂·热内卢”。前者已经17岁,后者只有九岁,一匹太老,一匹太小。他希望能在下一个四年,有战略地选马,确保自己冲击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马的数量和质量。他计划在2017年夏天到来之前,购置四五匹六至九岁的新马。

2016年10月25日,华天从英国返回国内,住在上海的二姑家。之后的两个月里,他辗转于上海、北京、广州、香港等地。这是他第一次长时间离开马和训练,四处奔波。他计划在之后的一年里,筹集足够的资金,以支持自己参加东京奥运会。这是他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我的生活中心围绕奥运会,我必须确保资金可以支付相关费用,否则正在做的事难以继续。”这半年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寻求赞助更重要。他希望在2017年解决资金问题,以便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可以集中训练,备战下一届奥运会。

在过去几个月,他接触了国内的各种企业和富人,来自各方的赞助意向让他觉得非常振奋人心,但很多还不能确定。中国各种商业化程度高的赞助关注的多是短期收益,华天认为马术运动不一样,需要持续多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而且赞助方的动机不一,他需要弄清楚,也要让赞助者了解这种投资其实是有回报的,“不是经济上的回报,而是情感上的回报。”

最初,与赞助者和马主们谈判的事都是父母在处理。2009年,大学报到前两天,他与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决心做一名职业运动员,并且开始尝试自己独立去解决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筹款。尤其在经营小马场之后,从选马、管理马场、寻找赞助,到媒体宣传等,都是他和女友在处理,“过去还小,现在都是我的责任和决定。”

骑士精神

2月14日是情人节,也是战马“铁木真”的生日。华天特意更新了他的社交网络,分享“铁木真”的过往照片。在华天眼里,“铁木真”不只是比赛战马,更是他的朋友。

自从四岁接触马术之后,华天已经离不开马了。每一匹为他服务过的战马,他都把它们当成朋友。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多非常中国化,也代表了各自的性格,比如乾隆、木蘭、孙悟空、忽必烈、铁木真等。

2016年8月9日,华天在里约奥运会马术个人三项赛场地障碍赛比赛中

二十多年与马为伴,他感觉到每一匹马都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态度”,它们会高兴、紧张、尴尬,与人之间会有feeling(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让骑手更自然地感受到马的情绪,比赛前它是自信,还是害怕。

他骑过很多马。最早是在北京石景山乡村马术俱乐部骑过的“小葫芦”。而第一匹真正属于他的马是“孙悟空”。母亲从香港马术协会领养了一匹退役赛马,给它取名叫“孙悟空”。华天到英国读书后,母亲把马空运过去,送给他。他最喜欢一匹叫“木兰”的母马。“木兰”虽然身体素质没一些好马突出,但性格温顺,总是很放松,训练和比赛中都非常努力,与华天关系很好。这让他觉得有时候马跟人一样。

不少顶尖的马都有些小性格,甚至有一种自大的心理。骑手要设法以友好的方式跟它交流,让它开心。“它都能感觉到,有时我会拍拍它说,朋友,我们现在要好好干一场。”

华天觉得马术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文化。他计划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在中国推广这项运动。除了推广马术运动本身,还有其中涵盖的“骑士精神”,包括人与马在交流中所产生的纽带关系,以及由此传递的同情心、耐心和奉献精神等。他希望把这些带到国内,让无论什么背景的孩子都可以通过接触马术,有机会去了解、照顾马,体会和马之间产生的联系。

2017年,华天准备与上海的一些社区合作,把马术带到社区,同时搜集一些儿童马术书籍,通过这些渠道向普通孩子传播马术文化。在这之后,他还会与一些国际学校和NGO组织合作,筹备马术中心,开设一些课程,比如说马场管理等,以便让孩子们理解该如何识马、选马、洗马等,课程结束再尝试骑马,体会他心目中的“骑士精神”。

这是华天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事,目前正在敲定具体细节。奥运会让他在国内受到大量关注,而马术行业如今在国内也在快速发展,这让他觉得正当其时。

猜你喜欢

华天马术比赛
马术:鲜衣怒马少年时
华天软件完成B轮融资1.8亿元
华天骅手捏戏文泥塑作品
西班牙 马术周
选美比赛
比赛
盛大华天直销之殇
最疯狂的比赛
马术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