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7-03-20徐婷婷

医学信息 2016年38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抑郁中风

徐婷婷

摘要:通过随机选取的我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住院的中风患者后抑郁患者35例,通过制定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合理规律的饮食、运动和睡眠,配合中药方剂及揿针的使用,明显的提高了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关键词:中风;抑郁;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有5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发生的2个月~1年的时间里,产生抑郁心理[1]。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焦虑不安、食欲降低、思维迟钝和睡眠障碍。中风后抑郁不仅严重的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产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患者肢体、语言、吞咽等功能的康复。抑郁的发生隐蔽不易被发现,有些患者产生了自杀的倾向。为了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护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脑内科中风后抑郁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66岁,患者均为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语言及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

1.2调查方法 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分。总分<7分:正常;总分在7~17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在17~24分:肯定有抑郁症;总分>24分:严重抑郁症。

1.3调查结果 共35例患者评分为抑郁,严重抑郁症有6例,肯定有抑郁症有13例,可能有抑郁症有16例。通过制定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合理规律的饮食运动和睡眠,配合中药方剂及揿针的使用,明显的提过了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2护理

2.1基础病护理 中风病患者往往受中风后遗症的影响导致了致残的发生,自理能力的降低,自我形象的紊乱,自我认同感的降低,从而导致了抑郁的发生。在患者入院期间,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活血药物、改善脑循环、脑代谢等药物的对症治疗。及时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肢功能位,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房内按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2.2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吞咽困难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避免呛咳诱发误吸。给患者食用一些具有缓解抑郁、愉悦心情的食物,如:低脂牛奶、鸡肉、菠菜、香蕉、猕猴桃、小米、南瓜、柑橘、核桃、花生等食物。

2.3制定睡眠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睡眠习惯,责任护士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睡眠方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在保证治疗的前提下,将输液,服药、治疗集中在白天进行,夜间巡视病房开门动作轻柔,嘱家属减少夜间探视,尽量减少不利于睡眠的不良刺激。记录患者入睡起床的时间,帮助患者按照睡眠计划执行作息时间,养成良好地睡眠习惯,尽量不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遵医囑给予镇静催眠药物,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4安全护理 抑郁症患者中多有幻觉、被迫害等妄想,有些情绪激动,有些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无法面对家庭、社会的琐事,有伤人、自残等过激行为。更严重的患者存在自杀的倾向。在护理中要加强安全的护理,日常生活当中有专人的陪护,外出有专人陪同。对这类病人要加强巡视,重点交班,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3中医护理

3.1中医情志护理 通过护士的语言、姿势、表情、态度、行为及气质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和信心。利用情志相胜法,中医从七情即“喜”、“怒”、“哀”“、思”、“悲”、“恐”、“忧”来表达情志。即“喜胜忧”、“怒胜思”、“思胜恐”、“悲胜怒”、“恐胜喜”。情志相胜法根据五行相克理论,利用情志和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调节失常的情志活动,使其恢复正常的一种方法。分析观察患者属于七情中的哪一情,通过中医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心神安稳,内心舒畅,使气血从散乱中得到调和,五脏六腑气血功能得到恢复,达到治疗的目的[2]。同时护士根据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向家属介绍中风后抑郁的相关知识,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多关心爱护患者,给予良好地家庭与社会支持。

3.2中药汤剂 服用解郁宁神汤,茯苓10 g,青皮6 g,焦山楂7 g,白芍10 g,志远10 g,郁金6 g,柴胡10 g,焦神曲7 g,焦麦芽7 g,首乌藤20 g,酸枣仁20 g,地黄6 g,丹参20 g,当归10 g,川芎6 g,柏子仁10 g,甘草10 g,砂仁6 g。1剂/d,水煎取汁300 ml,早晚饭后30 min各服150 ml。

3.3使用揿针的护理 揿针,即皮下埋针,是浅刺法的一种,通过浅刺而久留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提高疗效[3]。与传统针灸相比,揿针具有疼痛感小,使用方便的优点,更能被病人所接受。

3.3.1取穴 中医认为,抑郁的发生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与肝气郁结、痰浊内蕴、淤血内阻有关,虚证与气血亏虚、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精不足等有较大关系。体穴选取太冲、合谷、肝俞、心俞、神门。耳穴选取神门、肝、心、皮质下、内分泌。

3.3.2使用方法 检查揿针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破损污染不能使用,检查针体,如有弯曲损伤,不能使用。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皮肤,避开瘢痕破溃皮肤,消毒待干后,刺入针体,保留1~2 d。在留针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全身及局部反应,如出现发红发痒的情况及时拨出。对镍、铬等不锈钢成分过敏的金属过敏者,不能使用揿针治疗。更换揿针时,先取下旧针,检查针体是否完整。取下的旧针置于锐器盒,以免扎伤患者。检查黏贴处患者皮肤,如出现破溃、感染等征象及时对症处理。贴新针时避开之前贴置的位置。

3.3.3健康宣教 使用揿针期间,局部皮肤保持干燥,在洗澡前剥除揿针,洗澡后取新针贴置。如需做核磁检查,要剥除揿针,检查结束后,取新针贴置。嘱患者及家属,不能自行撕下。留针期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刺激油腻之品。

4康复

早期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肢体、语言、吞咽等方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得患者从心理生理上产生更大的信心,减少致残率、废用综合症的产生。患者对自我的评价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修复,减轻了心理负担,减轻了抑郁症状。

5出院指导

出院时,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中风后抑郁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讲解一些自我疏导的方法,比如移情异志法,五行相胜法。嘱患者家属,用心照顾患者,24 h有家人的陪伴,用家庭的温暖感染患者。

6结论

随着中风后抑郁患者的逐渐增多,中风后抑郁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如何甄别患者是否存在抑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尊重患者,积极仔细观察患者,及时对存在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专人的陪护,良好地睡眠及饮食调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中医的情志调理,配合中药汤剂与揿针的使用,能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减少患者自杀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艳.脑卒中患者抑郁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0(10):63.

[2]张辉,张先庚,梁小利,等.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3):208.

[3]郝洋,刘炜宏.新型揿针临床应用偶拾[J].中国针灸,2013,8(33):87.

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护理抑郁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脑卒中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