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7-03-20田园宏王欢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水绩效评价

田园宏++王欢明

中国城市水污染长期得不到根本性逆转的现状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政策的有效性。水污染治理政策有效性的度量需要依托各种评价工具,污水治理绩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文章首先辨析了已有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在国内外不同研究地域、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维度存在的差异。考虑到环境绩效评价方法成熟,可持续性理论体系能够反映治理的愿景,文章随后将环境绩效评价与水污染治理绩效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从中借鉴经验。最后,文章探讨了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与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结合的可能性,并指出未来城市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的三个细化研究方向。

城市水污染;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政策实施

X52;F205A009410

一、 引言

城市水污染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水污染每年给中国城市带来的经济损失达2400亿元人民币,2015年度这部分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5%。为了减少水污染的影响,中国出台了多项水污染治理政策,其中不乏《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等极具针对性的政策。但是密集出台的政策与乏力的污水治理效果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禁引人思考究竟是中国的城市污水治理政策目的维度(政策的价值)还是目标维度(政策的行动)出了问题。政策的价值评估和效应评估是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1]它需要借助工具来进行评价,绩效评价正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污水治理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与国家环保局数据中心所公布的水资源酸碱度、氨氮含量、水质等级等简单呈现的数据存在本质区别。城市污水治理绩效不仅能够传递当前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反映治理方式、治理工具的改善带来的治理效果的改进。

但是中国当前还没有建立一套被广泛认可的城市污水治理评价体系。其原因不仅在于污水处理数据不公开导致数据可得性较弱,还在于当前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多数探讨单个城市的指标如何建立以及其绩效值如何。由于不同城市具有的污水治理主体各异,对某个城市使用的污水治理评价体系难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最终导致城市的污水绩效评价体系普遍缺失,难以传递在此过程中的信息。有鉴于此,应当着重探讨如何构建城市污水治理绩效方法论体系,以期为各个城市制定针对自身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污水治理绩效体系的建立应当从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借鉴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相关的研究基础是指: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的已有研究,与污水治理绩效最相近的但是起步更早的环境绩效评价研究,以及为了走出单纯就环境问题谈论污染治理的套路所应当借鉴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因此,本篇文章安排如下:首先,回溯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并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所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国外更多关注单个水厂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国内逐渐转向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单个水厂的污水绩效强调其经济绩效,而城市污水治理绩效开始广泛考虑社会和环境绩效;此前的污水治理研究较多采用全生命周期、数据包络法等环境评价方法,现在已经逐步引入PSR(压力状态响应)、DPSIR(驱动力、状态压力影响响应)等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然后从评估方法、指标选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指数合成方法等维度着手,对比分析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与环境绩效评价的异同,并指出污水治理绩效能够从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借鉴的地方。最后,在剖析可持续性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给出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应当深入开展的方向:构建反映污染治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全方位分析关键因素对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影响,将各因素改善的条件下城市污水治理绩效将得到多大程度的提升加以量化。

田园宏等: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二、 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及其与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的对比

1. 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回溯

绩效是反应政策效应的重要指标。狭义的治理绩效是评价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更多地考虑的是治理的投入产出回报率的问题;广义的绩效不仅考虑治理的投入产出问题,还有治理带来的近期和长期的影响。评价污水治理绩效的根本目的在于度量政府所制定的污水治理政策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和社会为了治理污水所做的努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污水治理效果。

污水治理绩效评价起初的评价对象聚焦在单个水厂上,较多借助于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水质作为评价对象。公共管理学科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并将其研究对象扩大到城市、区域以至国家层面。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国内外研究污水治理绩效的方法也出现了差别,对水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2]、数据包络分析[3]和人工神经网络[4]来评价污水处理厂环境效益。城市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常用的是数据包络分析、PSR模型、社会网络法、借用IWRM(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层次分析法[6]等方法。

(1)单个水厂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

针对单个污水厂的水治理绩效评价开展时间较早,目前为止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较多用到的方法有LCA、DEA等。LCA(Life Cycle Analysis)即全生命周期方法,它评价的是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及产生的环境负荷[7]。Muoz 等人运用LCA方法评价了西班牙某水厂的98种常测污染物的变动状况[2],Lassaux用LCA方法计算了比利时瓦隆区的100家污水处理厂的N、P、COD等出水水质,并运用处理率、用电量、氧化铁含量、高分子聚合物和石灰量等几个指标来测度这些水廠的水污染治理绩效。[8]有学者运用LCA比较不同的污水处理工序对于污水厂绩效的影响。[9]也有学者认为单一的LCA法会低估环境的效应,因此在通常的N、P、COD等反应水质的指标之外,增加了能源消耗量和污水处理率两个指标合成一个综合的污水绩效指标值。[10]

DEA(Data Envelop Analysis)即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非参数效率估算方法,它可以在不设定因变量的具体函数形式的条件下计算多投入多产出状况下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其计算步骤是首先确定投入最少但是产出最大的生产前沿面,在这里生产是最有效率的;然后将每个单元自身若达到最优生产前沿面需要减少相对于最大投入项的投入量与其相除[11]。Francesc等人运用DEA方法计算了西班牙巴伦西亚市的338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投入项选取了能源花费、劳动力花费、维护费用、污染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产出项是污染物去除率,发现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处于低效状态。进一步分析不同污水厂运营方式的影响,发现维护和废弃物治理花费是造成不同的污水厂处理效率差异的原因。[12]

除了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外,环境影响量化方法和水足迹值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历史比较法等也曾经被用作计算单个污水处理厂的绩效值。Teodosiu等人介绍了运用环境影响量化方法(EIQ)和水足迹值等度量可持续性的工具与污染排放治理结合来度量污水治理绩效[13]。他们的研究发现单个污水处理厂的绩效跟入水的类型、初始的污染物状况,治污技术和所要求的出水质量等有关系[13]。Cinar等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测算影响水中BOD、总悬浮颗粒物和大肠杆菌等物质聚集的原因,发现生物反应器酸碱度和较高的滞留时间是造成上述物质聚集的原因。与前述研究类似的是,也有研究者直接用污水中废弃物的去除率来反应污水治理绩效值。[14]Hanbay等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借用污水处理厂每天的污水治理数据来研究污水厂的治理绩效,成功构建了能够预测水厂总悬浮颗粒物的模型,并且模拟结果也比较理想。[4]耶鲁大学的EPI(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编制包括了污水处理绩效的衡量,列举了污水治理绩效,并给出当年的绩效相对于上一年的改进比率,正是采用的历史比较法。[15]

(2)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

测量城市、省级行政单位、区域的污水治理绩效使用的方法有DEA方法、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社会网络法IWRM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除了用于评价单个水厂的污水治理绩效值,DEA方法也在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中发挥了作用。胡晓波等分别以工业污染源废水治理完成投资、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污水处理投资和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等作为投入项,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量、工业废水COD去除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作为产出项,估算了湖北省20032010年间的废水治理效率,发现该省污水治理绩效提升的原因在于优化了废水投入产出配置。[3]俞雅乖等人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相应端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运用这一体系评价了某城市的城市污水绩效值。[16]Aymen等人将污水治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用社会网络图绘制出来,以密度、距离和集群系数来度量社会合作网络密度,并借此社会合作网络密度与污水治理的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相互之间交流密切的地区污水治理绩效比较高。绘制这种图的理念不是纠结于整体或者一部分的功能,而是着重考察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17]潘护林借用了IWRM所设计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污水治理的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三个维度的内容,在每一个维度又有子指标。随后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给每项指标赋予权重,最后得到一个综合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5]宋国君等从污水排放、收集、处理效果、效率及公平性的角度构建评价体系,对H省的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绩效进行了评估。[6]詹韧把城市污水治理作为一个项目整体,对城市污水治理进行了评价。他首先将这一项目的评价指标细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然后又进一步细分为九个子项指标,分别是: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效益、项目实施公平性、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管理及使用状况,然后用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了每项指标的权重。

与其他的治理研究不同的是,中国的城市污水治理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没有简单承袭国外的模式,而是出现了自身的特点。因为国外的城市污水治理研究聚焦于单个水厂,但是中国较多以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的形式出现,并且评价的对象聚焦在城市或者区域层面的污水治理绩效值上[18]。这不仅是因为国内的单个水厂层面的污水处理数据可获性差,更是因为中国城市层面的水污染尚且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宏观层面的水污染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不具备从污水厂等微观层面细分探讨提升水污染治理绩效的条件。

城市污水治理不同于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治理,因为它有更大的范围,因此会存在多种治理主体、多种治理方式共存的治理形态。但是它也不同于流域或者区域的水污染治理,后者需要不同政府之间的广泛合作。因此,它可能是在单一体制的政府机构管制下实现政府、市场和公民参与的治理形态。它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同一行政区域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

通过前述回溯可以看到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的起步相对较晚,在评价方法、指标选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指标合成方法上面还存在较大争议。相比较而言,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因为涉及的研究对象更广泛,研究起步更早,在前述四个维度的研究上渐趋完善,因此值得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进一步借鉴。

2. 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与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对比

(1)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流程

表1总结了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各环节所采用的方法。污水治理的评估方法在前面一节已经展开论述,在这里重点阐释其指标选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指数合成方法。

从指标选取看,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采用的是PSR模型等方法或者运用投入产出框架模型。例如,彭蘭香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三个层次构建了污水治理的PSR模型。[21]Gallego等以COD、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为投入指标,以排向土壤、水、空气中的物质为产出物,搭建投入产出框架分析了西班牙Galicia地区13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治理绩效。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城市污水治理主要采用专家主观打分赋权的方法。[15]此外也有客观赋权法[3, 1920],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20]。主观赋权法是指请污水或者环境治理领域的专家筛选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然后根据各项污水治理指标完成的情况核算最后总体的污水治理绩效。客观赋权法通常采用的是模糊评价法,它是在主观筛选出评价污水治理绩效的指标之后,运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所选择的各项指标赋予权重。齐君等所采用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运用专家主观评价来衡量污水治理的效果,运用模糊评价测算方法来测算污水治理的效率[20]。

从指数合成方法来看,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乘法合成,[3]即将污水治理各个环节的绩效相乘得到最终的治理绩效。这也表明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率都会降低最终的治理效率。

(2)城市污水治理绩效与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流程的比较

表1同时对比分析了城市污水治理绩效与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有助于明确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需要向环境绩效评价进一步借鉴之处。与环境治理绩效相比,城市污水治理在评估方法上缺少的是目标比较法、目标比较与历史比较的结合法、“3E”评价法、“4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逻辑框架法等。在指标选取上缺少的是DPSIR模型和主题框架模型方法。在指数合成上缺少的是线性加权和法(加法合成)、加乘混合法、代换法。未来进一步拓展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恰好可以尝试采用上述研究方法。

在这里,本文需要指出的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准则问题。“3E”和“4E”准则是绩效评价时所遵守的原则。[22]一般性的绩效评价,其准则经历了从“3E” 准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到“4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的过渡,表明了社会公平观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受此影响,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应当从遵守“3E”准则向“4E”准则过渡,即增加对污水治理公平、回应性和民主等主观感知的描述[23]。

三、 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之后,可以进行后续研究,查看影响其绩效值的因素是什么。当然也有研究从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方法论的本源出发,探讨其影响因素。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已有的影响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因素,都可以为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已有研究认为,影响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因素有如下三类:第一,评价体系是否合理;第二,治理方式和政策工具是否有效;第三,除前述两种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1. 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影响

影响污水治理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因为绩效指标选取建构的评价体系不同所造成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因为污水治理方式、政策工具等的影响所造成的功能性因素的影响。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角度来看,如果因为指标选取失当导致绩效评估体系的自身局限性,那么,此绩效评价将难以对污染的治理形成长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曹国志等认为EPI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最终排名,而在于其对深层数据和指标的细致分析。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奖励治理成功,容忍治理失败。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对指导污水治理起到恰如其分的指导作用。

2. 治理方式和政策工具的影响

分析污染治理方式、政策工具等功能性因素对污染治理绩效影响,曾采用的方法有:逻辑分析法、面板回归分析、DEA分析法等。曹国志等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分析了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发现绩效的持续改进离不开对过程的控制。鄭思齐运用面板回归方法,调用中国20042009年86个城市的数据,考察了公民的环境诉求对于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她的研究认为公民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能有效推动地方政府改善产业投资提高治理效率。董秀海等运用DEA分析了中国的环境治理效率,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环境治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染控制、环境建设两个方面效率低下。[24]

(1)治理方式的影响

当前的污水治理体系中,除政府资本之外,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私有或者公私合营方式的城市污水治理提升了中国城市污水治理的效率、居民满意度。因此,上述两种运营模式在中国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建成投入运营的3022座污水处理厂中,42.28%采用了公私合营模式[24]。污水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供应方式。萨瓦斯认为污水治理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它属于集体物品,因此可以由私营企业来供应。城市污水治理这项公共服务的目的在于提供无污染的水这样一种共用资源,所以在供应过程中必须要由政府监管。因此私营企业参与城市污水治理是具有边界的:市场能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污水收集管网却无法自由竞争,需要由政府部门来运营[25]。所以,在强调企业参与城市污水治理的同时,不能忽视如何同时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有效作用。从前述三个治理主体对污水治理绩效的影响着手逐步进行分析,将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污水治理绩效:

首先,对政府这一治理主体而言,政府监管力度影响污水治理绩效。王建明等的研究发现重污染行业政府监管力度大,其信息披露程度高,污染治理效率高。赵佳佳和王建林以中国各省份年人均治理工业污染项目投资额作为监管力度的代理变量探讨政府监管力度等环境监管工具对工业废水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并不显著,作者认为这是因为监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6]

其次,对市场这一治理主体而言,污水治理公私合作方式可以提高其绩效值。这是由于它首先提升了经营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其次,它可以持续地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并因此提高服务质量;第三,会增加服务覆盖率;第四,并不会显著造成水费的上涨[23]。Romano和Guerrini研究了意大利72个地区的水处理厂的效率,发现私有的或者混合所有制的水厂盈利能力高于公有制的公司。[27]但是,公私合作只是众多用于提升绩效成果的手段中的一种,它的效力的发挥还取决于是否同时引入其他措施,如部门政策、监管监督机制、融资手段、补贴和相关的扶贫瞄准计划。[23]

对公众这一治理主体而言,污水治理服务是城市居民最关心的环境公共服务[23],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能够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更加关注环境治理问题,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公众参与污水治理的时间节点也会影响污水治理绩效。薛澜和董秀海的研究表明,公众事后对企业实施低技术含量的监督,如举报企业偷排漏排行为等反而会产生对政府监督的挤出效应,最终导致并不理想的社会整体环境治理效果。公众事前对企业或项目环境决策实施高技术含量的监督,如公众参与环评等举措,能更有效地提高社会整体环境治理效果。而赋予公众环境损害索赔权,则是改变目前我国环境软治理约束的根本性举措。[28]

(2)治理工具的影响

管制型、市场类、自愿型的治理工具在中国先后出现,2003年开始信息披露工具也进入污染治理领域,上述四种政策工具同时在污染治理领域发挥作用,采用传统的规制型方式来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是主要采用的措施,值得肯定的是多种治理工具的混合使用提升了治理绩效。

3. 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前述两大类因素影响污水治理绩效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影响因素,可以归为如下三类:第一,投入不足导致污水处理服务接入率过低。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有300个城市还没有配备充足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需追加20,000亿元人民币投资才能保证充足的设备配给[28]。第二,治理合作乏力导致污水处理生产效率过低。中国的污水处理厂中采用公私合营模式的大约占了半壁江山,民营资本的引入缓解了污水治理资金的紧缺,但是也给政府监管增加了难度——民营资本引入后应如何进行政府监管以避免私营企业在污水治理这样的自然垄断行业滥用其垄断地位?这关系到污水治理中的政企合作关系。而从政府间合作上看,当前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同一级政府的不同污水治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政府水污染防治工具的选择与执行阻碍了治理效率的提升。第三,社会参与不足导致配置效率过低。公众对无污染的水这种公共服务的诉求能推动污水治理这项公共服务的供给进程。[27]当前中国的公众参与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同等的治污产出不能产生对等的公众满意度、污水治理的配置效率不高的情况。

四、 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展望

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经历了从环境科学学科视角向公共管理学科视角的转变,但是公共管理学科的特征仍然不是很明显。事实上污水的治理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此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各自的角色进行治理的问题,正如福瑞斯特所言,公共政策制定不应该再是寻找某种答案的纯工具性技术行动,而应该是兼含工具性技术和政治再生产功能的实践沟通性行动。公共政策寻求的正是如何有效协调上述三个治理主体在城市污水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当出现政策目的——减少城市水资源污染与政策执行——减少城市水污染的乏力两者之间不对等的不正常状态的时候,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政策创新,以便从跨领域、跨部门和深层次出发解决水污染治理这一系统性问题。不论是现有的还是经过创新之后的城市污水治理政策的有效性都需要绩效评价工具来呈现。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治理领域研究的深入,两者的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目标维度,治理领域强调治理研究的主体,两者的结合弥补了可持续发展重视结果忽略利益相关者,后者重视利益主体但是缺少对象思考的缺点[29],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论引入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促使其从根本上思考如何协调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与对象的关系问题。

這意味着未来需要创新性地在环境视角之外融入经济和社会视角,建立基于污染治理全过程即状态、压力、反应三阶段(PSR)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估体系是首要任务。将“4E”准则作为其通识性准则,并选取IOO(投入产出结果)模型,以投入产出结果作为其评价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此之后,基于OPS模型(主体对象过程模型)从污水治理全过程的角度出发,借鉴已有的影响污水治理绩效的成果,筛选出拟建设模型中的潜在影响因素,并选择定量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绩效的影响明显性与影响程度,然后模拟各影响因素改善条件下的绩效值的提升幅度,得出各项污水治理政策对治理绩效的影响,包括政策的前置效应和后置效应,并对政策优化提供建议。最终,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污水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污水绩效提升的治理模式三个环节共同构成“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框架——污水治理政策影响大小——污水治理政策对污水治理绩效提升的影响”这一完整的研究闭环,是针对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完整的研究构想。表2是对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和提升机制研究的概括:

1. 基于PSR模型的治理绩效评价

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分析的概念模型,P、S和R分别表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前的状态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了基于因果分析的政策分析思路。[30]引入PSR模型的之后的公共服务绩效公式(公式1),将污水治理绩效拆分成投入、生产和配置三个环节,代表了污水治理的压力端、产出计算了状态端、结果体现了反应端。它分别从原因的角度评估基于公众的结果、从过程的角度度量基于生产者的结果、从反应的角度度量基于安排者的结果。[30]它不仅反映了治理污染的企业在治理污水的过程中的努力,而且可以体现污水治理的“前置事件”和“后置事件”对水污染治理的影响。“前置事件”指产生污水的原因、“后置事件”指的是经过治理的水排放后的公众反应。

这个公式同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三重底线思想——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环节与经济底线相关,结果与社会底线相关,最终连接到环境底线。PSR模型的引入给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同时提供可持续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的支撑,从污水治理全过程来测算其绩效值,走出了此前单一角度测算绩效思路。

城市污水治理绩效(WTE)=投入×产出投入×效果产出=污水治理投入绩效(IE)

×污水治理生产绩效(PE)×污水治理配置绩效(AE)(公式1)

2. 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机制构建

城市污水治理的问题隐藏在污水治理实施的过程中,因此应当关注产生污水的原因等“前置事件”和排放污水之后公众的反馈等“后置事件”之间的中间过程,以免导致因果关系的逻辑链条发生断裂,以便彻底消除对政策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城市污水治理的机理的疑惑。这一部分需要进行两方面的探讨:首先,重点探讨各项政策对于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提升是否存在影响。其次,探讨在改进各项政策及治理方式的情况下,未来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是否能够得到提升。

基于OPS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代入前面一部分计算得出城市污水治理绩效值,运用OPS模型(主体对象过程模型),将影响污水治理的各种因素归类为“主体”、“对象”与“过程”三大类[30],各项污水防治政策作为“过程类”中的因素,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或者结构方程等研究方法分析各要素对绩效影响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绩效提升机制构建。这一部分需要建立中国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分析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提升路径。首先,将原因分析部分筛选出的对城市污水治理有影响的关键变量代入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调整影响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的自变量在管理模式改善的理想情景、惯性情景和衰退情景情況下的取值,模拟得出上述三种情景下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值。将理想情景和衰退情境下的绩效值与惯性情景值相比,预测未来污水治理政策和治理方式的改变将会对城市污水治理绩效值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提炼具有一般意义的政策建议。

当前的水污染与公众的期待之间存在着落差,城市作为治理水污染的基本单元肩负着提升治理污水效果和效率的重任。通过构建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来度量城市中治理污水的目的与行动是否能够有效契合,并由此分析各项水污染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得出有效的污水治理模式,对丰富绩效评价理论和污水治理实践都有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首先回溯国内外当前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并重点介绍对单个水厂和城市污水的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同时指出国外研究较多强调单个水厂的绩效评价,国内研究更多关注从城市层面对整体进行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本文还回顾了单个水厂和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常用的方法。

随后,本文对比分析了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与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异同,对比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估方法、指标选取方法、指标合成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对比明确了环境机理绩效评价值得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借鉴之处。

最后,本文指出城市污水治理绩效研究从环境科学视角转向公共管理学科视角,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未来要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才能将治理的目的与主体研究两者结合起来,以便深刻揭示“政策是如何影响城市污水治理”的这一研究主题。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展望了未来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方向:构建污染治理全过程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各个治理主体对城市污水治理绩效值的影响、模拟未来各项治理政策和治理方式的改进状态下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值提升幅度。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污水治理政策影响污水治理绩效的机理,寻求通过政策更有效地提升污水治理绩效的模式。

田园宏. 跨界水污染中的政策协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6067.

[2] Muoz , I., M.J. Gómez, A.M. Díaz, et al. Ranking Potential Impacts of Priority and Emerging Pollutants in Urban Wastewater Through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J]. Chemosphere, 2008, 74: 3744.

[3] 胡晓波,吴红艳,葛小东,等. 基于 DEA 的废水治理效率评估方法及其应用[J].水资源保护,2013,29(4):7781.

[4] Hanbay, D., I. Turkoglu, and Y. Demir. Predic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Performance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and Neural Network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2008, 34: 10381043.

[5] 潘护林. 基于 IWRM 视角的污水治理绩效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6, 8(2):5962.

[6] 宋国君, 韩冬梅. 中国城市生活污水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J]. 中国软科学, 2012,8:7583.

[7] 吉倩倩,张琼华,熊家晴,等. 运用LCA方法分析污水再生处理的成本效益[J]环境工程学报,2010,26(2):5557.

[8] Lassaux, S.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Water From the Pumping Station to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J]. Water Management, 2007, 12(2): 118126.

[9] Matsuhashi, R., O. Sudoh, K. Nakane,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C]. Proceedings IAWQ Conference on ‘SludgeWaste or Resource? Czestochowa, Poland, 2007.

[10] Wu, J.G., X.R. Meng, X.M. Liu,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Focused on Material and Energy Flows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6, 46:610617.

[11] Cooper, W.W., L.M. Seiford, K.Ton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 New York: Springer, 2007.

[12] Francesc, H.S., and S.G. Ramón,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Ccost Analysi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 DEA Approach [J]. Desilination, 2009, 249: 230234.

[13] Carmen, T., B. George, R.S. Brindusa, et 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Discharg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valuation Method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2016, 21:395411.

[14] Zehra, S.C, F. Melike, K. Ashhan,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iques in Three WWTP in Istanbul for the Removal of Selected EDCs in Liquid Phase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4, 186: 525539.

[15] Yale University,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R]. [20140604]. http://www.epi.yale.edu.

[16] 俞雅乖,劉玲燕. 基于 PSR 的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8(5):4552.

[17] Aymen, F., Z. Abderraouf, F. Iheb, et al. Mapping Social Network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in Dry Areas [J]. Environmental Model & Access, 2016. DOI 10.1007/s10666 016 9527.

[18] Rui, X.H., L. Feng, Q. R. Hui, et al. Study 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J].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ource Risk Assessment, 2013, 27: 747756.

[19] 董战峰,吴琼,李红祥,等.环境绩效评估制度的概念及内涵[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9):17.

[20] 齐君,赵四东,杨永春,等.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中国环保绩效测度及其时空变化[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3):3445.

[21] 彭兰香,李佳丽,刘婷. 基于绩效棱柱和PSR模型的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浙江省“五水共治”为例[J].财经论丛,2015,5:6773.

[22] Benedetti, L., G. Dirckx, D. Bixio.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Integrated Urban Wastewater System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 88: 12621272.

[23]World Bank.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Urban Water Utilities: A Review of Experien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 Washington, DC : World Bank Press, 2010.

[24] 董秀海,胡颖廉,李万新.中国环境治理效率的国际比较和历史分析——基于DEA模型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 26(6):12211230.

[25] 孙洁.PPP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6] 赵佳佳,王建林.中国环境治理的拐点研究——基于19982010年中国空间面板数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3,(12):1119.

[27] Romano, G., A. Guerrini.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Board Size and Board Composi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Italian Water Utilities [J]. Utilities Policy, 2014, (31):1828.

[28] 薛瀾,董秀海.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4854.

[29] 诸大建. 可持续性科学: 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7):19.

[30] 诸大建. 基于PSR方法的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847.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Expectation

TIAN Yuanhong1,WANG Huanming2

1.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Law,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With wastewater pollution unable to be controlled for a long term, policy makers are forced to re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wastewater governance polici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olicies, different instruments must be employed, and wastewater performance is one of them. Exis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udies are different in specific research areas, subjects and methods. Considering that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is more mature and that sustainability theory can reflect governance visions, this article compar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wastewater governance performance so that the latter can learn from the former. Finally,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ies to combine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methods with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oints out further three research orientations.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governance;performance evaluation;policy implement

猜你喜欢

城市污水污水绩效评价
浅析给排水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污水罐坍塌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城市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二氧化氯消毒在城北污水厂中应用
关于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探析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