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调节”第二课时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2017-03-20王成敏

中学生物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免疫调节教学情境

王成敏

摘 要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设置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利用“搜集资料→合作討论→成果展示”的学习程序,逐步突破每个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探究 生物学教学 教学情境 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完成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使命,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重要作用。本节内容一般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涉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以及相关名词概念的教学;第二课时涉及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其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于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说出免疫失调病的类型;概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举例说出免疫学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

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来分析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和明确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 教学过程

3.1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找两位学生到黑板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通过检查两位学生的书写情况,让全班学生回忆以下知识: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各种免疫细胞在体液、细胞免疫中发挥的作用;二次免疫的过程和特点。教师提出问题: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有效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自然引入新课的探究。

设计意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全班学生共同检查,教师便可水道渠成地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3.2 引入实例,完成免疫失调病的学习

3.2.1 过敏反应的实例

教师提供资料:某人与朋友一起去公园看花展。在一个封闭的屋子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非常好看,他们拍了很多照片。可回家后,这个人身上长满疙瘩,痒得几乎难以忍受(课件展示皮肤过敏的照片)。

教师出示问题:① 你认为上述现象和免疫有什么关系?② 你们知道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什么,有哪些吗?③ 为什么朋友没事,他却有事呢?④ 在座的同学们都有哪些过敏反应呢?应该怎样预防?

对于①②两个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38页相关知识并回答;对于③④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教师接着质疑:过敏反应怎样发生的?与体液免疫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总结:(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时会产生抗体,这时的抗体与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不同,它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如血细胞、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这些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与之结合引发过敏反应。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过敏反应的特点。

3.2.2 自身免疫病的实例

教师提供资料: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

教师出示问题情境:① 同学们知道上述实例是哪类疾病吗?② 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是自身免疫病,并举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教师继续设置教学情境: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体内的胰岛素较低。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体内出现了胰岛B细胞的抗体。另一些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但血糖含量却一直很高。你们知道分别是什么原因吗?

教师引导学习小组讨论后回答:第一种情况是自身免疫病;另一种情况可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异常,使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作用。

教师及时引导:受体的异常也是由于人体内产生了攻击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看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真不是越强大越好。

3.2.3 免疫缺陷病的实例

教师提供资料:有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大卫·非利浦·威特”他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不一样。他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没有抵御细菌、病毒的的能力,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对他来说,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致命的威胁,甚至连母亲一个充满疼爱的吻或者拥抱,都可能会给他带来可怕的后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会抢着回答:我们有免疫调节的存在,有淋巴细胞、抗体等起免疫作用)② “泡泡男孩”的病症是什么原因呢?③ 同学们阅读课本36页资料,分析艾滋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④ 艾滋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免疫系统还有什么功能?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长将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学生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一步步总结梳理。对第二个问题,教师补充说明:泡泡男孩的病因是先天免疫缺陷症,无B细胞和T细胞的生成,特异性免疫完全丧失。对第三个问题,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给出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的概念。对第四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于艾滋病死因的分析,总结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入具体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通过有梯度的系列问题,逐步突破每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成果展示等探究活动,达到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目标。

3.3 理论联系实际,突破免疫学的应用

3.3.1 免疫预防的学习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注射过或口服过什么疫苗吗?分别预防哪种疾病?通过学生讨论和争先恐后的回答,引入免疫预防的学习。展示儿童打疫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① 疫苗是什么?是真正的病原体吗?② 注射过疫苗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强调:疫苗要保留这种病原体的抗原成分(如表面的蛋白质空间结构要正确);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表扬学生们的同时画出二次免疫的曲线:呈现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时抗体浓度的变化、患病程度的变化。以此来说明记忆细胞在免疫预防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

3.3.2 免疫治疗的学习

教师联系实际“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打破伤风针”,进一步质疑去医院打预防针是否都是打入抗原,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需要治疗和紧急预防一般注射抗体,而提前预防一般注射抗原。

教师提供主要的实验材料:身体状况相近的健康小白鼠若干只、破伤风杆菌培养液、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破伤风疫苗。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小组长汇总组内情况并在班级内交流。这样让学生理解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区别以及与接触病原体先后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3 器官移植

师:在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关注过“泡泡男孩”他缺少免疫系统而丧失免疫力,结合免疫细胞的来源思考,如果你是他的主治医师你用什么方法救救这个孩子呢?引出“骨髓移植”。

然后教师介绍:“泡泡男孩”虽然移植了姐姐的骨髓干细胞,但脆弱的身体还是没有阻挡病毒的入侵和大量繁殖,最后医生放弃了治疗。这样以此让学生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39页,目前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引出免疫排斥的原因及免疫抑制劑的应用。然后,教师深情的表述: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却不是免疫学所能解决的,目前最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唤醒潜藏于心灵深处的爱心。课件播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及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活”资源结合起来,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 教学反思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具体的实例并广泛联系实际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行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能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掌控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免疫调节教学情境
密蒙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石见穿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人参水提液通过免疫调节TAMs影响A549增殖
PD-1/PD-L1通路在免疫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