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18郑少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加强服务体系

郑少娟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领域,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政府和理论界都较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此,探究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加强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240-02

近年,我国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政府转型的重要工作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强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服务能力不足、制度不够完善、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这将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文化资源的翻新速度日益加快,人们文化生活的形式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能固守单一的模式和陈旧的理念,而应该深切关照民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实时做出调整,回应民众期待。遗憾的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跟上民众与时俱进的文化需求。

(一)思想观念陈旧,服务意识薄弱

一是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民众不感兴趣。例如,今天民众的阅读渠道逐渐向新媒体载体转移,而不少公共文化阅读资源建设还主要停留在纸质建设方面,公共文化机构提供的阅读素材多为报纸、期刊、图书的纸质版,公共文化机构购买或者开放的电子版读物数量不够多,内容不够丰富,不利于民众拷贝使用。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种类不够齐全,形式不够多样。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种类单一,服务形式简单,难以满足公众的多种需求。

(二)队伍不够健全,服务能力不足

一是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人员编制少,工作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甚至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仅安排“不好在其他单位安排的人员”,造成文化服务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事业心不足,创新性不够。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手段还比较滞后。尽管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建立了市、县、乡、村等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由于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还主要沿用传统方式和手段。这也是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相对应的。

(三)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监管

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投入缺乏刚性指标,没有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总量仍然偏低。一些地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修建文化设施上,用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明显不足。

(四)资源分布不均,县乡设施匮乏

相对于城市区而言,县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

一是大部分县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重硬轻软”现象。由于国家有硬性指标要求,县乡基层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受重视程度较高,但制度建设严重落后,体制机制不灵活。县乡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文化阵地重视建设、轻视管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喜欢做表面文章,不能与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不能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和建设,导致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

二是县乡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流动性强,专业化程度低。由于对文化工作的地位和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站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和“专干不专职”等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的站长和干事经常调换,业务水平难以得到提高,专业化程度偏低。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政府要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观念转变

一是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常态工作机制。鉴于各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国家需要出台强制措施,要求各地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文化事业经费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常态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特聘岗位,选聘优秀人才充实文化队伍,缓解公共文化单位人才紧缺问题。通过落实编制、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等途径,充实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吸收优秀文化人才投身文化事业。加大对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三是实现对文化的有效监管。相对于建设而言,公共文化监管是政府的另一项重要责任。如果监管不到位,公共文化混乱发展,甚至在公共文化中掺杂太多的商业欺诈广告,不仅会损害公共文化发展,也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伤害。

四是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理事会制度,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群众代表等参与管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社会层面,政府需要不断拉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组织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民众参与民间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民间文化学术活动、文化演出活动、文化沙龙等活动非常繁荣。这类活动本着民众自发组织、自愿参与、全程免费的原则,民众参与方式灵活,效果非常好。

二是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文艺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教育工作者为重点,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鼓励支持具有文艺专长的在校大学生、离退休同志参加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者服务工作纳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职称评定和个人绩效工资管理,号召文化单位职工参与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公共文化单位人员进村(社区)包片辅导制度。

三是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各地區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适合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四是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文化,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事业非营利性领域,通过出让冠名权等方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兴办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引入奖励机制,大力发展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三)同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突出特色

在区域布局方面,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地区,应鼓励、支持、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特色。鼓励各地区结合各自实际,深入了解当地群众喜好,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区特征的公共文化品牌;鼓励不同民族的人们依托传统节日和各种节庆活动,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及产品建设,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鼓励各地区深入挖掘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开发本地区的公共文化资源。

(四)增强现代技术传播公共文化的能力

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要在利用有线传播的基础上,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利用互联网终端、手机等传播手段,增强数字公共文化资源传播能力,使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的服务资源。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丰富公共文化“8小时上班时间”之外的服务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应要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观念转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现代技术传播公共文化的能力,在资源分配上重点向县乡基层组织倾斜,同时,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陈红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众文艺,2013(7).

[2]苏琳.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4.

[3]王虹.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加强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