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技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2017-03-18许楚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技术要求

许楚文

摘 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并对其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公共文化服务;影响;要求;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23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手段。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发生了许多变化,并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重大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向传统的媒体靠拢转向多媒体化,互联网技术也由比较传统的桌面互联网转向更加突出即时信息传播和数据的云存储、云计算。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不再是简单的处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流,而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人性化,融入了高新技术、时尚流行、虚拟社会、网络经济、以及多种用户心理的人性化解决方案。

(一)信息多媒体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的书报、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方式向数字化、多媒体化转移。目前的第四代通信技术(4G)能高速处理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形式,已经能够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诸如音视频浏览、网上交易,营销管理等信息服务,信息的多媒体化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信息传播模式呈现的交互性

信息的传播从口口相传,布告公告,到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时代的“秒传”。自媒体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传统媒体构建的信息传播“中心化”传播结构,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中心,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到,“点到点”的对等传播,信息传播呈现出互动、对等、共享、参与的发展态势。

(三)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人们的信息需求日趋个性化,每个个体用户都有个人的、组织的、社会的多方面特征需求,而每一个特征需求都能够激发相应的信息需求,如果条件允许,每一特征所激发的信息需求都会被人们转化为实际的信息行为。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使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

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的影响

(一)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影响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纷纷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景观,但许多设施的效能不高,尤其是县乡两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不少馆舍达到国家标准,设备也比较完善,但参与活动的人不多。一边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高要求,一边是整体水平不高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曾经严重阻碍了公共文化的发展。

在互联网领域,技术服务机构已经变身为内容服务机构,各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商等众多互联网企业,都推出了文字、图书、音乐、视频等多元的公共文化产品,而且在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上有诸多优势,通过提供强大的内容整合和便利的技术服务,他们更能适应用户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诸如图书馆、文化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却不能有效发挥,一方面有服务模式的滞后,更重要的是提供的文化产品不能适应当下人们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主动应对新的技术环境,研究和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从而改变被動的处境。

(二)对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方式的影响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6小时,娱乐类应用整体用户已经趋于稳定,网络文学用户28467万户,网民使用率42.6%,网络音乐48046万户,网民使用率72.0%,网络视频用户46121万户,网民使用率69.1%,网络游戏38021万户,网民使用率56.9%。其中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已经占有很大的比率。信息传播由固定接收向即时的移动传播转移,机构主导的传播方式向网状的网络社区形式转变,如何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把握新终端的传播特点,适应新的传播方式,成为摆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前的新课题。

(三)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内容的影响

互联网拥有的大量信息,内容新,质量参差不齐,且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面对多元化分众化得产品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主动适应发展需求,将已有的资源数据化,主动与互联网对接,并为用户提供可定制服务,而用户所创造的内容也可成为文化服务机构的有效资源。

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发挥提供新的要求

(一)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

整合现有优质资源,丰富产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信息的主要生产者和组织者,应当以优化用户生活品质,提升公民素质为己任,主动担负起生产整合优质内容的责任,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内容需求。

(二)拓展文化服务传播渠道

构建多终端、多平台传播与服务体系,争取用户在哪,服务就跟到那,许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但网站的功能大多不完善,只能提供简单的检索,和少量的信息资源,作为与用户沟通的纽带,平台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应设计好检索、推荐、可参与和互动的网站,丰富内容的同时提高用户粘性。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盟

技术力量不断提升下,任何机构与单位都不可能独立应对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基于用户需求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联盟,打破行政区域的划分,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互联互通,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做到沟通及时的同时,可以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内容同质化,服务单一等现象。其间的各种壁垒被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合作服务所取代。

四、互联网技术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及时的跟进和关注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其带来的影响,非常重要,但是在关注技术,有效利用技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正确看待、避免技术至上

对于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应该理性看待,不能盲目推进,技术是一种手段,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启迪一些新的思路,但应避免出现技术至上,技术可以解决一切,为实现技术应用而强行推广。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来说,还是应该以解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提供优质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积极引导,缩小各个用户群体之间的差距

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用户之间存在着诸如“数字鸿沟”等问题,对于远离新技术,或者是接触新技术有难度的弱势群体来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主动引导,承担技术辅导,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学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这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有的职责,当然,打铁也需自身硬,我们的服务人员也要主动学习新技术的应用。

(三)主动参与新技术的更新,做到及时反馈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在新技术应用的同时,积极反馈存在的问题,那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效果不理想的,找出其中原因加以改進。同时也要主动参与技术的革新与推广。在这个媒介融合的信息传播时代,融合与合作是大趋势,将文化与新技术融合,创造新的文化生态,使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聪硕,林超英,崔健,等.互联网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J].创新科技,2016(05).

[2]秦文琰.“互联网+”影响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变迁与困境[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技术要求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