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7-03-18刘青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内容科学

刘青

小学科学课程担负着提升学生生活尝试的重要责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科学的相关教学,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一、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大多年龄较小,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较弱,这就使得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难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去听讲。因此,若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就是将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模式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众多生活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来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因此,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得科学课程的教学更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从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其理解能力较为欠缺,在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上较为困难,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学生活化的特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大量的生活案例,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经历来理解相关知识。强调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正是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理解相关知识,并运用科学知识来理解生活现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3. 提高小学生的常识水平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起点,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认知水平及相关生活常识都较为缺乏。因此,提升小学生的常识水平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作为一门增加学生科学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正是通过相关科学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常识水平。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常识水平。

二、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教学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程,不注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就使得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具体而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对教学知识进行讲授,使得教学模式过分单一,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2. 教学内容过分理论化

教学内容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小学科学教师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不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使得科学教学内容较为落后。在实践中,许多学校的科学教学内容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性,难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过分理论化,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3. 教学脱离日常生活

就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将生活实际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严重脱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很难理解相关内容,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1. 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相关科学技术来辅助日常教学,使自身的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大量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2. 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教学内容與日常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经历相联系,并且要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就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和事物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内容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