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数学“提问本”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03-18陈东坚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手稿内角意识

陈东坚

“核心素养”是近期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就数学学科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包括发现问题、提问题能力)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操作的方法

“提问本”发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要想使它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操作“提问本”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使学生明确要求和掌握提问的方法。

学生初次接触“提问本”,要做什么、怎么做可能会比较茫然,尤其不知道怎样提问题、提什么问题。刚开始时,有的学生干脆从课本上抄一道题作为问题交上来。例如:【问题】“林庄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20米,宽50米,还有一个正方形苗圃,边长80米。花圃和苗圃比,哪个面积大?大多少平方米?(摘录学生手稿)

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解一些方法和要求。必要时还须给中下生做示范,引导他们上轨道。

1. 要求:学生在每节数学课前或课后至少要提一个问题,每天下午放学前由小组长统一提交给老师。为了使责任落实到位,把学生分为10个小组,推选小组长,每周向老师汇报小组的提问情况,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解决自己提的问题。

2.提问的方法:告诉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不懂问题,课堂上没机会提或不敢提的问题,解法和意见表示质疑的问题,课堂上没弄清楚的问题,课后突发奇想的问题写在“提问本”上。

其次,及时做好批阅和评价。

1. 批阅和分类。每天“提问本”交上来后,我都要进行认真的批阅,了解学生的提问情况。并把问题分成有价值问题和无价值问题。例如,【三(下)】《年、月、日》一课中,有学生在“提问本”上写道:课本中“通常”和“一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说“通常”?为什么整百数的公历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来判断哪一年是不是闰年呢?(摘录学生手稿)

这样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把它们收集记录起来。通过批阅和分类,我知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进一步了解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和展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甚至奖励,才能使学生的提问欲望持续发展,同时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不同的评价。

对学困生提的问题,多采取肯定的态度,无论提的问题质量怎么样,都给予鼓励,并指导提问的方法,目的是让他会问。某个学困生提的问题:有一阵我一直把单位的转换给写错,如: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我总写成10平方厘米,陈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不再写错?(摘录学生手稿)

(教师的评价:你已经发现错了,相信你今后不会再出错。)

对于胆小内向学生提的问题,除了给予鼓励表扬外,可利用课前3至5分钟的时间,对某些特殊的案例进行展示,让提出问题的学生上台讲述,老师在旁边做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目的是让他敢问。

对于善于提问的学生,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把他提的问题直接作为“以问导学”课堂资源。例如,有个学生在预习【四(下)】《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提出了3个问题: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有3个问题想问老师:

(1)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2)什么是内角?

(3)它可以应用在哪里?(摘录学生手稿)

(教师的评价:你能带着问题预习,是个好习惯,值得表扬!)

上课时,我展示了他提的这3个问题,并黑板上板书:“验证、为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围绕这3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对同学提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都很感兴趣。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来说,提的问题成为老师和同学研究的内容,内心油然而生的喜悦和自豪感胜过其它形式的奖励,今后可能会更加积极认真地提问题。

二、取得的效果

实验证明,以“提问本”为载体,进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试验以来,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通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四(1)班的学生进行了提问情况分析:

从分析表中可以发现,想提问题的学生几乎增加了一半,说明学生已经有了提问的欲望,产生了问题意识。很多学生突破了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心理……等因素)的约束大胆发问,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开始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能用数学语言提出自己真实所在的数学问题(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班上涌现了像周泽宇、戴茂林、李铭鸿等喜爱提问质疑的学生。

过去的数学课堂,经常都是老师教,学生被動的接受,老师提问,学生被动的回答,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很少,数学课堂变得比较沉闷。因此,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如今,通过“提问本”这个平台,学生个人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提高,自然就会给数学课堂带来活力,充满数学味。学生每一次的提问质疑,就如催化剂一样,激发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开启了全班学生的思维,他们常常围绕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他们因此喜欢上了数学课,进而喜欢上了数学科。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还须延伸到课外。“提问本”是一个操作性强的平台,是课堂培养问题意识之外的有效补充。这学期,我从事了一年级的教学工作,由于一年级学生知识经验和表达能力都比较欠缺,“提问本”的操作很难开展,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比较适用。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手稿内角意识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丢失的手稿
三角形分割问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