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课堂上的鼓励策略

2017-03-18张奕明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于永正幽默感翠鸟

张奕明

单一的鼓励方式必定枯燥且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没能得到及时、更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得不到所期望的评价,自然有挫于自信心。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动态表现,鼓励学生方式要灵活变通。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鼓励的方式有哪些呢?又怎么去运用呢?

一、形象式鼓励

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在课堂上,老师的鼓励可以用丰富的语言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描述,学生进行听觉上的感知。远比“你说得很棒,你说的正确”要丰富、有效得多。形象式的鼓励,多用于学生的朗读、作文的评讲等方面。如我教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时,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当他读完后,我和孩子们都被他的朗读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顷刻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动情地说,听着他的朗读,我仿佛撑着一只小船,游离在碧波环绕的漓江上,那里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学生情不自禁地接着说),那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情不自禁地接着说),那里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情不自禁地接着说)。我走过去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的朗读,让我神游了一次漓江,看到了那美轮美奂的漓江水!”这时,孩子们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把这个孩子朗读的内容通过语言,进行了形象式的鼓励,一方面既表揚了这个孩子,另一方面又能带领孩子们再一次“游”漓江,感受漓江水的“清、静、绿”。

二、肢体语言式鼓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是: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在课堂上,不是所有的鼓励都要用话说出来才能得到效果的,有时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更能让学生得到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有很多,适时地用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学生能从你的动作、眼神中获得力量,从而树立自信心,激起学习的兴趣。比如,某学生读完一段话,读得棒,可以直接对着他微笑,然后举起了大拇指,某学生把某一个词读错了,你可以摇摇头.....等等。三、幽默式的鼓励

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幽默是健康生活的营养品。意大利索菲亚·名兰说过,“我相信幽默感也是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了幽默感,人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彼此交流思想和看法。缺乏幽默感,生活就变得非常单调和枯燥”。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式的鼓励,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使学生乐于听课,产生“共振”效应。课堂,如果总处于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会拘束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神经绷得太紧,对其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损害。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课文《翠鸟》第三段时,他发现学生小庆打了个呵欠,又与同桌嘀咕起来,便语调平缓却十分认真地说:“小庆,请你去逮一只翠鸟。”小庆慢慢腾腾站起来,很茫然的样子,于永正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并加了一句:“请你不要推辞。”“到哪儿去逮呢?”小庆可怜巴巴地说。其他学生也是面面相觑、神情迷惘,于永正说:“你看看书嘛,大家都读第三段,看看到哪儿去逮,看出来以后告诉小庆。”还没等别人发言,小庆自己说:“翠鸟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里面又深,谁上得去呀?”于永正哈哈大笑,小庆说的正是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他读懂了。当于永正问小庆为什么老师请他去逮翠鸟时,小庆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刚才我和同学说话了。”“你有点疲劳了,是不?不过逮翠鸟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虽然没有完成,却帮助同学们读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没!”学生们听了,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显然,于永正老师发现这个同学开小差,本该批评的。但是他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小庆去逮一只翠鸟。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幽默,有批评,但更多的是关爱和鼓励。不但能让小庆的注意力集中马上起来,也能让学生们生发出读课文的兴趣,还保护了小庆的自尊心。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于永正幽默感翠鸟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翠鸟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于永正从教年记
不忘传承 砥砺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掠影
于永正纪念专刊
翠鸟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小宠真是太有幽默感了
家长切莫学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