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练习“重五性”学生个个“吃得饱”

2017-03-18陈文峰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练习题长方体趣味性

陈文峰

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们在“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上,做法几乎千篇一律:要么看着电子版投影做题,要么做课后作业第几题,要么做练习册第几页第几题,要么做已经发给学生们的试卷第几题。这样不利于学生“个个都吃得饱”,尤其对两类学生作用不大,一是基础好的学生没有挑战性,“不够饱”,二是基础脱底的学生“没胃口”“吃不下”。

虽然新课改一再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但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笔者认为,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练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吃得饱”,学得好。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巩固深化概念和形成技能技巧及发展智力。要使练习取得最佳的效果,关键要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好练习题。我的做法是设计“五性”练习题。

一是“趣味性”。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好动好胜,刁钻古怪,如果采取“填鸭式”来“硬灌”,显然不能凑效,因此,教师设计练习题要做到有趣味性。题目要新颖、有趣,形式要活泼、丰富,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练习效果。比如,我教学“长方体的知识”时,先简介长方体的含义,然后进行练习。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块橡皮泥,再叫一男一女两位平时爱玩手工的学生上台“表演比赛”, 把橡皮泥徒手捏成长方体,男生代表男同学组,女生代表女同学组,谁在同一时间捏得最平整为获胜方。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此外,如设计“找朋友、夺红旗、小小售货员,小小邮递员”等趣味性强的题目,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是“目的性”。现在数学教学提倡“多练”,但练也有目的。练习的目的要求明确、恰当。所谓“明确”,指练习的要求要根据每一部分内容的作用来确定,到底是识记、领会、简单运用、综合应用,还是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老师心中要十分明确,并向学生說明为什么要练习这些内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所谓“恰当”,就是恰如其分、适当。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如,学生对“省略”与“改写”数这两个相近的方法容易混淆。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中,特意设计了以下选择题,帮助学生从方法、符号和结果上加以区分:

把248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正确的写法是( )

①24800=2万

②24800≈2万

③24800=2.48万

④24800≈25000≈3万

三是“阶段性”。练习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有坡度、有层次。练习内容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达到“会”的要求,练习是练基本,练单项,带有模仿性,为的是巩固知识,形成概念。第二阶段可出一些变式题、发展题,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形成一定熟练程度的技能技巧。第三阶段可出一些综合题、灵活题,目的是形成灵活、熟练的技能技巧,使认知得以巩固,思维得以启迪,智力得以发展。如“分数大小比较”,三个阶段的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阶段,比较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如:■与■;■、■与■等。

第二阶段,把基本题引申、拓展,比较两个同分母、两个同分子的三个分数的大小,如:■、■与■等。

第三阶段,出一些灵活题,如,比较 47 >( )7 ;3( )< 38中的( )可填哪些数等。

四是“针对性”。练习要有的放矢,要针对课本中重、难点,关键易错的内容练,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内容着重练,易错地方突出练。比如分数应用题中,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此,必须集中力量突出练习如何找单位“1”,明确量率对应关系。列出算式,不作计算,以保证练在点子上,练在关键处。

五是“多样性”。教学也要“以人为本”,而学生的特点、基础、成绩等有不同的区别,因此,练习应面向不同基础的学生,要经常变换形式,不能单打一。做到练习的题型要多样化:示范题、文字题、应用题;填空、判断、选择、改错、画图、计算、编题等;方式要多样化:口答、笔练、演示、操作等;练习对象要广泛化,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全班学生在练习时做到个个有机会,人人有“饭”吃。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练习题长方体趣味性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